我國自從實行能效管理制度以來,凡是已經實施能效標準的家電產品在節能效果上均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提升,高能效、低能耗的家電產品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但與此同時,一些不負責任的企業嗅到了這里面的商機,通過張貼虛標高能效等級并采用更低價格的手段來引誘消費者購買。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家電企業出現的虛標現象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企業自我約束力不夠,不守誠信的個別企業玷污了整個行業;二是監管機制有待完善,監管力度應該進一步加強;三是非理性市場環境造成。
能效虛標凸顯誠信缺失
“很多企業還不能做到有效的自我監督的誠信水平。”業內人士表示。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清潔技術研究所所長魯建國就說:“比如有些洗衣機企業自作聰明用掩耳盜鈴的方式標示用電量和用水量。能效能級標識的用電量、用水量是指在額定負載的值,而有些標識的則是1公斤負載的用量,這與額定負載下的值要相差好幾倍。”
遇到這樣的情況,魯建國提醒消費者:“遇到類似情況要求經銷商出示相關測試報告,不能出示的不要購買。”
他說:“消費者是產品質量最直接的監督者,選購前對能效的了解尤為重要,應注意能效標識,確定所購買商品的能效等級,重要的是確認能效檢測報告,報告上的產品型號、制造單位、檢測結果與標識一致,否則應慎重購買。”
非理性市場競爭致虛標頻發
部分家電企業的家電產品的確存在浮夸節水、節電現象。一方面,我國家電市場仍然處于非理性狀態,使得一些企業偏向于投機而非扎扎實實地進行研發制造。
目前許多家電企業仍然把低價取勝作為最有效的手段,但這樣就會犧牲利潤。在沒有利潤或偏少的情況下,企業又要生存和發展,形成惡性循環以后產品性能下降、質量下降也就成為必然。
與此同時,消費者在傾向于購買更加便宜的產品同時,還要求高能效、高性能、高性價比;而輿論導向也缺乏專業性的引導,加劇了盲目制造、盲目選購“大而全”產品的現象,能效虛標也就得以出現。
一件產品的能效高低并不是說只要簡單地改進某一方面就可以提高,家電產品的成本、性能與能耗之間是互相制約的關系。如空調,為了提高制冷能力,可以選擇更大匹數壓縮機或加大兩器面積,但成本就會上升;而為了提高制熱性能,可以增加電輔助,但能效就要下來。洗衣機也是如此,要控制噪聲和振動,洗凈比和洗凈均勻度就會下降;要提高洗凈均勻度,能耗和成本就會上升。
所以這也就是為什么市場上涌現出一些帶有6A和A+認證標志的產品,因為這些產品經過縝密的設計,使洗衣機、空調等家電產品在多項指標上可以同時達到最優。
同時,也有相當部分企業是對產品性能根本不了解,隨意跟風夸大產品使用性能。比如現在有的企業缺乏檢測實力,不知道自己產品的能效等級是多少,只是看其他企業標幾級,自己就標幾級,鬧出很多笑話。
但魯建國強調:“這些也只限于專業人員才能看的出來。所以消費者選購家電產品時不能光看能效標識,更要看測試報告。同時部分家電企業自己出的報告可信度低,應該是權威機構出具的報告,例如國家家用電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國家用電器檢測所等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的報告才更具備公信力。”
監管部門應加大力度
貨比三家仍是基本原則
除了看檢測報告外,消費者有沒有直觀的方法來識別虛標能效的產品呢?在征詢了一些技術人員后,記者得到的答案是“暫時沒有直接、直觀的方法”。
但業內人士也告訴記者,除了查看權威機構提供的檢測報告外,能夠幫助消費者避開能效虛標陷阱的有兩個方法。一是消費者可以使用比較法鑒別,但并非適用于全品類家電。家電產品在出廠時都會在不同的位置張貼產品銘牌,上面印著該產品的型號及一些性能參數,一般消費者往往都不太會注意。洗衣機和冰箱可以通過銘牌看額定容量,再挑選幾個容量相同的洗衣機和冰箱品牌,通過對比體積大小,尋找出虛標的蛛絲馬跡,同時參照的對象最好是知名品牌。這種方法對于虛標額定洗滌容量和冰箱容積的產品比較適用,對于能效虛標的鑒別依然比較困難。
另一個是盡量選購大品牌,盡量選購大品牌的高端產品。從近期的幾個案例來看,并非大品牌就不會有質量問題,但相比中小企業,其產品質量仍然是更有保證。
最后,在力求讓消費者鍛煉自己的“火眼金睛”之后,也呼吁相關監管部門加大監管力度、完善監管機制,真正做到懲前毖后、杜絕這種傷害消費者的現象出現。
推薦閱讀
3D彩電同比銷量增長50%, 數碼產品銷售增加六成,春節期間消費者對家電的關注度持續升溫。昨日,從我市各大家電賣場傳來消息,春節我市家電銷售繼續保持了良好的勢頭,以彩電、手機為代表的熱門品類銷售全面飄紅,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三大癥結致家電虛標 消費者暫無識別之術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30/157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