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 春節前后,七成家電消費緣于升級換代需求。5年前,本報記者宋曉華曾以《市民淘汰的舊家電哪里去了》為題,著重反映舊家電回收行業當時的生存狀況,披露了專業拆解企業干不過個體小老板的狀況。如今,在經歷兩年多的“以舊換新”政策補貼期之后,這一行業是否又出現了新情況?
[新聞] 自去年底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結束后,諸多舊家電回收“正規軍”重又面臨無米下鍋的窘境。
南京凱燕電子有限公司和南京環務資源再生新科技有限公司,是“以舊換新”期間南京市的兩家指定拆解企業。“這些拆解企業年前就跟我們抱怨說又‘吃不飽’了。你看,年一過完,我們就在研究這方面的事。”南京市環保局相關人士昨日告訴記者。
據南京市商務局商貿服務處劉學群介紹,“以舊換新”期間,南京市共回收了258多萬臺舊家電。因此,南京的這兩家拆解企業同期生產規模均翻了幾倍。環務資源公司副總經理彭韜說,兩年下來,公司確實有利潤,利潤來自于國家補貼。但為了承接“以舊換新”帶來的大量舊家電,公司又把利潤都投了下去。為了擴大產能,公司租用了50多畝地,還買了60畝地建新廠房。在引進設備上,公司也不手軟,已經投了幾百萬元。
2010年,為了消化收來的舊家電,蘇州同和資源綜合利用有限公司新建廠房5830平方米,引進了一條廢舊電器拆解自動流水線。如今,卻又面臨和小作坊正面交鋒的境況。記者了解到,家電“以舊換新”之前,同和公司的廢舊家電僅來自一些銀行和黨政機關,一年不過數百臺;“以舊換新”實行之后,同和公司先后入庫廢舊家電近百萬臺。“雖然21英寸電視能拆出價值約30元的東西,但要做到精細拆解,成本很高。現在政策結束,我們沒有國家的補貼,回收價格上也沒有優勢,這使得企業很難生存。”公司有關人士說。
“正規軍”在餓肚子,那么,個體小老板們該是時來運轉、生意紅火?通過熟人介紹,記者采訪到了在南京堂子街開店的張老板。“‘以舊換新’以前,一個月平均能收四五十臺舊家電。‘以舊換新’兩年間,生意反而更好了,一個月平均能收八九十臺家電。現在又回到以前,一個月平均能收四五十臺。”張老板的回答讓記者頗為驚詫。
張老板告訴記者,他是漣水人,來南京做家電回收生意已有15年。一開始在街頭小區收,后來開了個店。老婆平時看店,自己上門安裝和維修,主要回收洗衣機、冰箱。這兩年,不少像他這樣的小老板發了筆小財。“‘以舊換新’期間,有一半的舊家電是通過熟人從商場搞來的。從商場回流的一般能挑到質量相對好的,雖然多花三五十塊錢,但賣的利潤更高。同時,還有不少人會從我們這里買舊家電,然后再去商場換購新家電。所以,生意尤其好。”據稱,在舊家電市場,還有一種用舊零件組裝成的“新電視”,即換個新殼,隨便掛一個牌子,能賣到400元,利潤能多五六成。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出臺實施補貼政策并非長久之策,更重要的是要完善廢舊家電回收渠道,建立促進舊家電回收、處理的長效機制。同時,舊家電拆解回收不僅僅是政府、企業的事情,還需要消費者的理解,“什么時候我們能像國外那樣,廢舊家電誰扔誰出處理費,這個市場才算真正進入了良性軌道。”
推薦閱讀
近日,與蘋果公司有關的一條消息再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據美國當地媒體報道,多個社會團體的抗議者2月10日來到位于紐約中央車站旁最大的蘋果專賣店,遞交超過20萬人簽名的請愿書,呼吁蘋果公司改善海外代工廠尤其是中>>>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以舊換新補貼沒了 家電回收業蔫了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30/157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