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在2012年1月1日推出了中國首個3D電視試驗頻道,拉開了3D電視的序幕。根據廣電總局的“十二五”規劃,中國將在“十二五”期間開播10個3D電視頻道。對于面臨轉型時期的廣電行業,3D電視是拓展發展空間、豐富節目形態、吸引觀眾關注、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具有長期的發展空間。
伴隨3D電視頻道的開播,3D電視也將迎來爆發式增長。電視領域在經歷長久蟄伏期后將涅重生。根據DisplaySearch的預計,“十二五”期間,3D電視的年均出貨量復合增速將達到60%以上。
從DisplaySearch預測的出貨量情況可以看出,3D電視出貨量相對2D電視有望呈現高速增長。3D電視與2D電視感官體驗不言而喻,在技術上其實也沒有非常苛刻的要求,所以替代作用可以有效體現。
從消費角度看,八成消費者對3D電視有潛在需求。據調查顯示,絕大多數消費者對3D電視非常期待,其中有近八成的消費者對于3D電視有購買沖動。因此,3D電視不僅僅是一個新潮的概念,確實言之有物,潛在需求旺盛。
隨著3D電視價格的快速下降,對于消費的刺激性也有望得以提升。3D電視相對2D電視的價格倍率已經從去年初的2倍下降到了現在的1.2倍左右。
從廠商的情況看,海外巨頭三星和LG等在2010年就已經開始布局3D電視。據DisplaySearch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1-3月期間LG3D電視銷售量僅12.4萬臺,之后于4-6月增至45.9萬臺、7-9月進一步增至80.5萬臺,全年銷量突破100萬臺。以海信、創維為首的國內廠商在2011年快速跟進,市場份額迅速趕超外資廠商,有望在今年全面受益。
3D電視產業鏈全觀察
電視機生產廠商受益最為直接,海信電器、創維、TCL和長虹都有3D電視產品,但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海信開始發力,3D電視滲透率達到38%。與之相對應的,創維和TCL的3D電視滲透率也在伯仲之間。
3D電視提升毛利率,國內廠商具有價格優勢。通過對京東商城上各大品牌的3D和2D電視進行了價格統計。一般而言,3D電視目前相對2D電視存在20-30%的溢價;就同款價格來看,國內廠商售價較國外廠商低30%。由于在成本端3D和2D電視只差幾百元,所以3D電視的毛利率顯著高于2D電視。就現在的產品同質性和價格情況看,國內廠商的3D市場份額更易得到顯著上升。展望2012年,3D電視市場會迎來更多資源傾斜和需求增長,以海信為首的生產廠商有望共享3D盛宴。
實質上,3D電視內容是該產業鏈增長持續性的一個重要條件,只有內容不斷豐富,才能驅動3D電視的消費熱情。
視音頻整體解決技術方面,在3D電視電影領域有領先制作及整合技術的公司將率先受益。目前國內主要是中科大洋、索貝數碼、新奧特和捷成股份等公司,其中捷成股份擁有2010年廣州亞運會3D電視轉播的合作經驗,同時與國外公司合作建立起了3D電視電影制播網,有望占得先機。
片源方面,目前真正的3D內容提供商還不多,未來華誼兄弟等傳媒巨頭有望加大資源投入,豐富片源,促進3D電視進一步發展,從而在3D盛宴中賺得盆滿缽滿。
電視零部件方面,歌爾聲學等3D電視眼鏡制造商也可能受益。由于3D電視的面板與普通LED面板沒有太大差別,在技術上也沒有顯著差異,加上供貨商主要以臺灣等地為主,所以在元器件方面內地的受益公司還相對較少。
制約因素仍然存在
當然3D電視的發展在短期可能有一些制約因素:比如,片源不足是現階段制約3D電視熱銷的一大阻礙,只有當內容不斷豐富后,消費者的購買沖動才會急劇上升。未來各大傳媒巨頭會在3D領域加大資源投入,解決最重要的片源問題。
其次,硬件條件欠缺。目前要觀看3D電視節目除了要有3D電視外,還需要高清機頂盒,但是機頂盒不能全國通用會導致其成本居高不下。這也就間接導致用戶對購買高清機頂盒的欲望減退。不過,未來的趨勢是3D電視可能會包含高清功能,這樣一來需求的爆發增長就會少去一大障礙。
第三,目前所有的3D電視需要佩戴眼鏡才能觀看,會有部分人覺得過于繁瑣,所以裸眼3D電視代表了未來的發展方向。綜上,3D電視在導入期會因為硬件和內容不足而存在不確定性,可能延緩爆發增長的時間點,但它代表了消費變遷的趨勢,未來某個階段的高速增長可期。
推薦閱讀
iPad商標權糾紛愈演愈烈之時,一向低調的蘋果也打破過往的沉默,就該案發表了一份簡短聲明,指責唯冠拒絕履行協議,并稱香港法院已支持蘋果。而唯冠方面對此則回應稱,奉陪到底。 蘋果:獲香港法院支持 紛擾多年的iP>>>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3D電視時代漸行漸近 制約因素仍然存在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30/157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