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東新區法院的裁定結果,不會影響我們向國家海關和各地工商部門申請查處蘋果iPad產品的維權行動。”深圳唯冠授權律師、國浩律師(北京)事務所律師馬東曉如是說。
日前,《中國企業報》記者獲得的一份上海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判斷書顯示:浦東法院就深圳唯冠提出的臨時禁令申請、蘋果提出的中止審理申請分別作出裁定:駁回原告深圳唯冠要求責令被告蘋果停止銷售“iPad”平板電腦的申請;本案中止訴訟。
隨后,美國媒體迅速傳出消息,唯冠已宣布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高等法院起訴蘋果公司,稱蘋果利用欺詐手段騙購iPad商標、不能繼續使用該商標。深圳唯冠債務重組顧問、和君創業總裁李肅向《中國企業報》記者證實此事,并透露稱,“這是與美國律師事務所合作,針對蘋果當初購買iPad商標不誠實行為提出的商業訴訟。”
圍繞蘋果iPad商標侵權案,目前深圳唯冠與蘋果公司之間已在中國大陸、中國香港、美國先后展開除法院訴訟外的向各地工商舉報查處、海關申請進出口禁令、法院申請禁售令等一系列手段博弈。隨著近日美國蘋果在中國委托金杜律師事務所介入這一商標爭奪戰,并向唯冠創始人楊榮山發去帶有“法律恐嚇”性質的律師函,標準著雙方的爭奪戰第二季:互拋籌碼、爭取主動、謀求和解,已經拉開大幕。
法院裁定:不支持唯冠
“iPad全球銷量已達到5500萬臺,這是在不到兩年內完成的。”蘋果CEO蒂姆•庫克如是說。目前,蘋果公司的股價已突破每股500美元,市值達4647.82億美元,超過谷歌與微軟兩家市值的總和。
同樣,蘋果iPad目前已占據中國平板電腦市場五成以上份額。如果蘋果的商標權官司輸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規定,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罰款數額為非法經營額3倍以下,那么罰款數額最高會達到300億元以上。
不過,針對深圳唯冠在上海提出的蘋果iPad禁售令,上海浦東法院審理后認為,申請人深圳唯冠的申請獲得法院支持的前提條件之一是,被申請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本案中,被申請人蘋果銷售的“iPad”平板電腦來源于美國蘋果公司,美國蘋果公司等與申請人之間就涉案商標因轉讓合同引起的權屬糾紛正在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審理中。在該院作出終審判決前,涉案商標權歸誰所有尚處于不確定狀態。申請人要求法院責令被申請人立即停止銷售“iPad”平板電腦的申請不符合法律規定,予以駁回。
江蘇益邦律師事務所王書赟律師向《中國企業報》記者分析稱,“上海浦東法院的裁定結果只是對雙方的申請做出回復,與iPad商標權到底歸屬誰是兩回事,并不能代表蘋果公司獲勝。”
對于上海浦東法院的裁定結果,馬東曉頗有意見。他透露,“2月24日下午,深圳唯冠已經將復議申請寄出,但至今深圳唯冠尚未正式收到裁定書。開庭之后法院曾經讓我將申請禁令的七點理由書面提交,我回北京當天尚未開始整理寄出,電話已經打過來提前告訴我結果,而且急著要我的傳真號,說把裁定書先傳過來。你們享受過浦東法院的這種服務嗎?”
蘋果反擊:欲告楊榮山
就在上海浦東法院裁定公布前,一家名為金杜律師事務所受美國蘋果委托,就楊榮山此前面對媒體發布的關于蘋果和iPad商標言論,發出一份帶有“法律威脅”性質的律師函。《中國企業報》記者從相關渠道獲得的這份律師函看到,蘋果方面要求,有關訴爭兩項iPad商標的權屬問題尚未經中國法院生效判決予以確認,因此在終審判決作出之前,您、貴司及貴司代理(“您”指楊榮山——記者注)均應奠重中國法律和中國法院的司法程序,不宜也不應向中國媒體披露任何與事實不符的信息,特別是有損于蘋果公司聲譽的信息,否您需要就此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在這封發給楊榮山的律師函中,蘋果方面再度強調,“深圳唯冠對臺灣唯冠稱其為全部iPad商標持有者一事毫不知情以及英國IP公司‘誤與臺灣唯冠交易’的說法與事實不符。”而與此相反的是,深圳唯冠2009年12月15日的郵箱中表示:“麥世宏先生和我在深圳。但是商標不屬于深圳公司,而是臺灣公司。因此我們選擇會議安排在臺灣召開。”
針對蘋果的這一律師函,李肅頗為惱火,他向《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和君創業既是深圳唯冠的代表,更是作查封iPad商標的八家銀行代理,我們在代理的中國企業依中國法律行事,發表的所有言論都在八家銀行聯席會議上通報,蘋果公司的威脅是對中國司法主權的挑釁,蘋果如不收回威脅,我們起訴蘋果及誤導蘋果的中介機構。”
唯冠出招:多管齊下
此前,就蘋果iPad商標侵權案件相互間的口水仗正酣時,深圳唯冠、楊榮山及馬曉東均在新浪開設經實名認證的個人微博。在浙江萬里學院客座教授馮洪江看來,“這場商標爭奪戰進行至今,雙方沒有絲毫妥協跡象,深圳唯冠顯然希望借助輿論占據判決的主動權。同時,也方便及時對于蘋果方面的回應進行回擊,引導輿論的走勢,為雙方最終的談判占據更多優勢。”
深圳唯冠另一律師代表、國浩律師(深圳)事務所律師謝湘輝則指出,“法院訴訟和工商部門對蘋果的查處是兩回事,相互之間并不影響,工商部門不需要等到法院做出裁決后,才能要求蘋果的iPad產品下架。”
目前,深圳唯冠仍在國內多地工商部門以蘋果iPad商標侵權為由進行投訴,全國已經有50多家工商局參與調查,各地iPad產品下架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此前,在廣東惠州,深圳唯冠向法院起訴蘋果惠州經銷商——深圳順電連鎖電器已獲勝,順電被要求禁售iPad。
唯冠已經在美國向法院提出訴訟,要求法院責令蘋果賠償經濟損失,廢除之前出售iPad商標的協議,禁止蘋果在其產品中使用iPad商標。知情人士稱,通過在美國起訴一方面可以獲得賠償金、授權費或簽訂新協議從而緩解當前唯冠重組所需要的巨額資金。
此前,蘋果公司曾向八家銀行開出1000美元的商標轉讓費。馬東曉還透露,“深圳中院最后一次開庭,蘋果請來的香港律師談調解時被告知蘋果只愿意出幾百萬元人民幣。”此前,蘋果為iPhone進入中國從漢王科技手中購買i-phone商標曾付出約2500萬元人民幣。李肅曾透露,“讓八家銀行滿意的商標轉讓費金額應該是4億美元”。
推薦閱讀
中國智能電視市場在經歷了2011年的概念炒作,智能電視的標準爭論、單一網絡功能的概念推廣、最終升級為智能云電視概念的打造。國產品牌關于智能云電視的比拼將成為2012年的重點。 所謂智能云電視,是指在智能電視基礎>>>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30/156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