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行業的深度調整仍在繼續,在2011年12月創出1198萬臺的工業庫存的紀錄后,調查機構產業在線的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1月全行業的內銷和出口分別大降26.6%和25.9%。在空調業“內外銷雙雙下滑”背后,正是我國空調業遭遇家電刺激政策接連退出、房地產調控和市場需求提前釋放等引發的需求低迷、歐美債務危機引發的海外購買力減弱等連環沖擊,高庫存成為空調企業不得不面對的一大難題。
庫存創5年來新高
據統計,截至2011年12月底,國內空調企業庫存量突破1198萬臺,超過金融危機沖擊下的2008年2月時的1174萬臺歷史高點。如果再加上全國商家的庫存量,2012年初,國內空調業面臨的庫存壓力高達2200萬臺,創出了近5年來的新高。中怡康的統計數據表明,截至2011年底,空調業連續6個月呈現負增長;2012冷年開始以來的五個月,空調出口量同比下滑15.8%,遭遇“五連跌”。
“2012冷年的不利開局或許標志著空調業高速增長期已經過去。”國都證券研究員楊志剛指出,空調的生產、內銷、出口量增速都出現明顯下降,同時,工廠和渠道的整體庫存同比大幅上升至2200萬臺的高位,對企業在2012年的增產和銷售渠道構成明顯壓力。
全行業持續負增長
其實家用空調的負增長是從去年8月就開始的,最初是海外市場的負增長,而進入10月內銷也出現了兩年內第一次負增長。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1月全國空調產量為558.2萬臺,較去年同期下降45.4%;總銷量為705.4萬臺,同比下降26.2%。分析人士表示,“由于行業的高庫存,今年1月所有的企業都開始清庫存,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減少產量,今年1月空調產量同步跌幅達到45.36%,而由于春節因素空調的出口首次超過內銷,當其內銷只有304.8萬臺,顯然這也是兩年來的最低月度內銷數據。”
即便如此,2012年第一季度家用空調行業的負增長是必然的,尤其是在節能惠民政策退出后各企業獲得政府補貼減少,其利潤情況可能受到一定影響。
與此同時,空調行業的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依然在上升,蘇寧電器上周發布的《2012空調白皮書》顯示,自去年12月以來,銅價呈現了明顯的上升趨勢,每噸價格從去年12月20日到今年2月20日,上漲了4600元左右。與此同時,“用工荒”現象依然存在,空調企業用工成本仍將延續上漲態勢,給企業運營成本帶來不小壓力。
從保規模到保利潤
回顧過去10年發展歷程,周期性調整已成為國內所有空調企業無法逃脫的定律。自2000年至2004年、2006年至2007年、2009年至2011年期間,我國空調業經歷三次周期性上漲,也在2005年、2008年、2012年跌入周期性回落谷底。奧維咨詢(AVC)學院院長、助理總經理張彥斌認為,空調行業有“每高速增長兩年,便會出現回調或增速放緩一年”的規律,經過2010、2011兩年的高速增長,2012年出現調整的概率比較高。
不過,如何在“周期性回落”中找到企業“彎道超車、逆勢搶跑”的機會,成為今年以來國內各大空調巨頭們爭相搶奪的焦點。拋棄傳統的“規模化擴張價格驅動”、構建“科技創新驅動市場發展”則成為行業龍頭企業的主要手段。
在張彥斌看來,“城市淘汰更新需求、城鎮保有量增加需求、農村保有量增加需求、新增商品房帶動需求和新增保障房帶動需求,將會在2012年推動我國空調業增長維持在穩定水平。”
美的制冷家電集團中國營銷總部副總裁王金亮也表示,“行業衰退的因素是多方面也不是企業可以完全控制的,但是對于企業來說只有采取保利潤的政策,在這次行業負增長中才可以生存下來,而行業集中度的提升也顯示出一線品牌的優勢。”
行業集中度再提高
顯然空調行業的全行業負增長仍在繼續,不過龍頭企業還是保持了不錯的盈利,而且行業集中度大幅提升。“今年空調市場進入調整期,空調業增長可能放緩。但產能過剩導致的競爭將使行業繼續洗牌,部分品牌退出市場,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上海證券分析師鄧永康認為,在這種行業形勢下,美的、格力、海爾等行業龍頭將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格力電器總裁董明珠也認為,“空調寒冬對于其它企業是危,對于格力空調則是擴大發展的大機遇”。
空調龍頭企業的表現也的確顯著優于行業總體表現。1月份國內主要空調企業出現空調出貨量全線下滑的情況,但龍頭企業仍表現出好于行業的現象。格力、海爾的內銷降幅較小,分別下降6.7%和8%,遠低于行業降幅。而美的由于自身戰略調整的原因,保持行業平均水平。
推薦閱讀
日前,中央電視臺與松下公司在京舉辦了央視新址設備簽約儀式以及松下支持倫敦奧運會的新聞發布會。據悉,截至2011年12月,中央電視臺累計采購了PanasonicAJ-HPX 3100系列P2HD攝錄一體機300臺、大量的AK-HC3500系列H >>>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30/156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