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舊換新政策結束,回收產業鏈遭遇考驗
1噸廢棄電腦及部件中約有0 .45kg黃金、270kg塑料、128.7kg銅、1kg鐵、58.5kg鉛、39.6kg錫、36kg鎳、19.8kg銻,還有鈀、鉑等貴重金屬,僅這0.45kg黃金,價值就約為6000美元。
據國家發改委數據,我國已開始進入家用電器報廢的高峰期,每年的理論報廢量超過5000萬臺,報廢量年均增長20%,預計到“十二五”末期,年報廢量將達到1.6億多臺。2009年“以舊換新”政策實施以來,在國家補貼政策的推動下,我國初步建立了由生產企業、銷售商、正規拆解企業構成的廢家電回收處理體系。如今政策結束,在巨額利益的驅使下,這一體系有被沖斷的風險。據悉,私人拆解成本幾乎為零,每噸卻可獲利3000- 10000元。
兩年一條新產業鏈
全國人大代表、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兩會期間在京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介紹,“我們在天津投資T C L奧博環保有限公司已經投產,家電產品拆解基本上百分之百都可以再利用,最后有一些殘渣,就做成地板磚,沒有東西要填埋,有一點氣體排放出來也是符合標準的,”李東生表示,運進去的是廢舊電子垃圾,出來的都是有用的材料。
TCL內部人士透露,TCL奧博的建立和“以舊換新”政策有很大關系。
2009年6月國家開始實施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家電回收企業以招標方式確定,中標回收企業收購的舊家電一律交售給指定拆解企業進行拆解處理。中標回收企業既有蘇寧、國美、大中這樣的大型家電零售商,也有聯想、海爾、格力等家電生產企業,還有再生資源回收公司這樣的單純回收企業,家電以舊換新回收渠道實現多元化。
通過這項措施,廢舊家電被統一回收到正規拆解企業拆解處理。由于國家給予一定補貼,消費者愿意把廢家電交給生產企業或商場,正規拆解企業也得以通過正規渠道得到集中回收的舊家電。據李東生介紹,到政策結束的兩年多來,符合環保要求的拆解企業已經達到了102家。
由此,一條由生產企業、銷售商、正規拆解企業構成的廢家電回收處理體系初步建立。
上一頁 1 2 下一頁單頁閱讀推薦閱讀
2012年被視為家電行業的寒冬:以舊換新、家電下鄉等補貼結束;全球消費能力下降;企業間的競爭加劇;原材料上漲多個不利因素影響下的家電行業在年初就表現出了不同以往的死氣沉沉。尤其是在國內家電市場,傳統的春節促銷>>>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30/155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