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姐的下家舊貨店為了再次出售時能有更多利潤,就拼命壓張大姐的價,廢品站拆零件的更不會給好價錢,張大姐交易量多了也不見得有以前賺得多,而通過她再到廢品站拆解的隱患其實很大。
我所在的社區門口,時常有大隊操著河南口音的中年大姐,坐在各自的三輪車上排成排,成為一“景”。她們都是做“收舊”生意的,從報紙、雜志、塑料瓶到廢舊的冰箱、彩電、洗衣機,業務范圍相當廣泛,業務形式也比較先進,在小區門口派發卡片,電召即可上門回收。
周末,電召了一位大姐上門收舊報紙雜志,期間大姐連接了兩個電話,都是電召她上門收舊電器的,見她業務如此繁忙,就閑聊了幾句。這位張大姐說,之前收得少,不少人家都直接拿舊電器去以舊換新“當錢花了”,雖然賣到她這里的不多,但她轉賣出去的價格高,“要么是要以舊換新的人買,要么賣到舊貨店,一個舊電視最多能抵400塊呢,我賣個120、150元的也不算貴”,張大姐抱怨最近收的舊電器雖然多了,但好一點的賣到舊貨店,差的就廢品站拆零件,基本賣不上價,賺不到什么錢。
這讓我想到了近期被熱議的廢舊家電回收問題。
自2009年6月國家開始實施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后,家電回收企業以招標方式確定,中標回收企業收購的舊家電一律交售給指定拆解企業進行拆解處理。國家給予一定的補貼,消費者就愿意把廢家電交給中標的生產企業或者渠道商,而中標的拆解企業可以通過正規渠道得到集中回收的舊家電,廢舊家電的回收得到了一定的規范,也逐漸開始形成一條由生產企業、銷售商、正規拆解企業構成的廢家電回收處理體系。即便是有張大姐這樣“收舊姐”經過一趟手,但最終被她收回的相當部分廢舊家電還是回到這個體系中。
現在,以舊換新政策結束之后,沒有了國家的扶持補貼,在家電回收規范性的問題上似乎有所倒退。首先是消費者沒有了正規回收的渠道,我是想把廢舊家電交給有正規資質的回收處理企業的呀,以前打渠道商的收舊電話,現在去哪兒找呢,不如叫張大姐上門來得方便。即便找到了正規回收處理企業,他們的運作成本高,收的價格還不見得有張大姐給的有吸引力呢。
于是張大姐的生意就好了起來。不過張大姐的下家舊貨店為了再次出售時能有更多利潤,就壓張大姐的價,廢品站拆零件的更不會給好價錢,張大姐交易量多了也不見得有以前賺得多,而通過她再到廢品站拆解的隱患其實是很大,這些缺乏技術和環保資質的小作坊,才有土方法拆解有用的零部件,或燒或熔的,都會對環境產生極大的危害。
廢舊家電回收到底該怎么辦?此前商務部有透露將繼續完善在家電以舊換新政策下形成的廢舊家電回收渠道,將其納入“十二五”期間廢舊商品回收體系建設試點,加大支持力度,實現廢舊家電回收利用規模化、產業化。與去年實施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配套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的征收使用管理辦法》也即將出臺,不過對生產企業征收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的方式使得企業需要負擔的成本增加,因而也有一些異議。
最近的兩會上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也在提案列了十條關于加快廢舊家電回收利用體系建設的建議,其中就包括對具備循環經濟產業鏈的家電制造商進行基金征收減免、稅費扶持等。不過政府扶持總是外力,固然重要,關鍵還是要靠建立生產制造、銷售、回收、處理的產業鏈,市場化,練內功,才能真正解決廢舊家電回收處理的問題吧。
推薦閱讀
友達光電昨日(8日)公布了其2012年2月份的營業數據,友達光電稱2月份合并營業額為新臺幣二百七十九五千五百萬元(約合人民幣五十九億八千三百三十九萬元),營業額較1月份增加28.8%,較去年同期上揚3.2%。 2月份整體>>>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觀察:廢舊家電回收還是要產業化發展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30/155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