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現場,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公司總裁、董事局常務副主席楊綿綿做大會發言,她提出,目前在整個教育過程當中缺失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價值觀的導向。她認為,我們國家的人才培育體系需要創新,并建議將創新人才體系作為基本國策。
開放式“漏斗”全球挖人才,但改造一個大學生的價值觀很難
在目前我國人才培育中,楊綿綿認為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從企業的角度看,隨著經濟結構調整的深入推進和經濟發展方式的加快轉變,傳統產業正在轉型升級,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旺盛,但我國目前的人才體系還不能適應產業發展和其他需求,導致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脫節,出現了畢業生就業難、企業用工荒、人才不對接的社會現象。
比如海爾現在雖然是全球家電知名品牌,但是海爾的目標是要做互聯網時代的全球行業的引領者。因此,就要在全球尋找一流的人才。
“我們建立了一個開放式的、一流的人才的‘漏斗’,能夠進入‘漏斗’的主要是國外的專家、留學海外的和在國外生活多年的中國人,可以說這些一流人才主要是海外教育體系培養的,又是在國際市場充分競爭中而形成的。”楊綿綿說,再比如,海爾每年都會招聘成百上千的大學生、研究生,雖然有措施要求都從基層一線干起,但是一年的實習時間要想改造一個大學生的價值觀很難,他們仍然想著“我能有什么?”而不是“我們貢獻什么。”因為短短的一年時間,并不能改變一個人近20年形成的基本素質和人生觀。
學生標準的社會導向有偏差,不應是高分高文憑和掙多少錢
“從社會的導向看,現在人才教育更多關注的是:知識體現在高分數、重點班、升學率等方面,衡量學生的標準成了高分數、高文憑以及能夠掙多少錢,導致有些人為了這些不擇手段,我認為在整個教育過程當中缺失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價值觀的導向!”楊綿綿說,具體來說,就是解決“為什么而學”的問題,價值觀的形成既有學校的教育、家長的教育,還有全社會的風氣,價值觀導向的錯誤甚至會導致知識的扭曲,有些看似高分數、高學歷、高學位,實際低能的人是無法支撐強國戰略的實現的。
“其實我們國家擁有龐大的教育系統,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有600多萬,研究生有50多萬,博士生有6萬多,盡管如此,已經考上了大學的還在考慮怎么到國外去留學。”楊綿綿介紹說,每年培養這么多學生,卻不能滿足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更不能容忍的是,很多貧困地區的孩子還上不了學。所以,她認為我們國家的人才培育體系需要創新。
針對當前實際情況,海爾用“我創造、我的增值我分享”來激勵員工,員工的報酬完全取決于他為用戶創造的價值,員工想要的報酬和他為用戶創造的價值是完全匹配的。“你想要高報酬,就必須創造高的用戶價值;如果你不想為用戶創造價值,那么你連崗位也不存在了。”
創新人才體系應納入基本國策,而不是單純的進行文憑制造
“我建議,將創新人才體系作為基本國策,支撐強國戰略,我認為我們國家的基本國策應該和國家戰略目標結合起來!”楊綿綿表示,當前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這個基本國策解決了人口數量無序增長的問題,但是并沒有解決強國戰略所需要的人才素質的問題,強國戰略需要各類高素質人才,高素質人才應該靠我們自己培養。要堅決擺脫對海外培養的高度依賴,但是并不是說不與海外合作,而是一定要打造我們自己的比海外更優越的人才培育體系。
在楊綿綿看來,創新人才體系其實是全社會的事,并且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作為教育系統,應該把育人貫穿在一個人的終身教育中,包括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普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再教育等等。針對強國戰略的大目標,她建議每一個教育階段、每個教育主體都要承接相應的戰略目標,幫助受教育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導向,培養善于合作、敢于創新、勇于創業的人才,懂得先人后己,懂得只有貢獻才能得到回報,而不是單純的進行文憑制造。
而作為用人系統,要利用正確的激勵機制,讓人才發揮潛能,創造價值,并且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國家更應該制定并完善培養新人才的法律法規和建立監管系統,以上都可以在借鑒海外的先進做法、先進模式的基礎之上再創新。
“具體辦法有的是,但首先一定要把創新人才體系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才能實現總理報告當中提出的‘營造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社會環境’,來支撐強國戰略的實現!”楊綿綿說。
推薦閱讀
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總裁楊綿綿認為,提升國家綜合實力,支撐強國戰略最重要的是人才。要把創新人才體系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才能實現報告中提出的 營造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社會環境,來支撐強>>>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楊綿綿:創新人才體系應納入基本國策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30/155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