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公司決定向臺灣鴻海集團出售近10%的股權,此舉凸顯出日本曾經占據主導地位的電子行業已經淪落到何種程度。
這是外國企業對一家日本科技公司的首樁主要投資。過去幾十年里,直到這樁股權收購交易之前,日本公司都抵擋住了外國競爭對手的合作提議,即便是在日本公司在電子行業的主導地位已經不甚穩固的時候。
最新交易清楚地顯示出日本企業界曾經安逸的經商環境已經變得緊張,并標志著該行業內的力量平衡正在發生轉變。
幾十年前,日本公司正處于巔峰時期,那時的日企是垂直整合制造業的典范──從設計到生產等各個環節都在企業內部完成。但擁有眾多廉價工人的代工商的崛起,使蘋果這樣的公司可以專注于設計和產品營銷,而且無需開工廠就可以管理供應鏈。
日本公司沒能根據不斷變化的行業形勢做出調整。它們的產品無法在成本上競爭,并且營銷步伐也較慢。最終,日本的科技優勢逐漸被削弱。
隨著日本電子行業的主導地位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動搖,日本企業轉向了國內互助。由于擔心關鍵技術泄露給亞洲競爭對手,日本電子行業沒有像西方企業那樣進行殘酷激烈的整合,而是用組建合資企業和資產分拆的方式構建了一個和諧的網絡。但企業虧損加劇之后,日本電子企業失去了喘息的空間,再也無法本著維系業務和諧的精神去拯救其國內的競爭對手。
比如,在2007年,夏普出手拯救了日本國內競爭對手先鋒公司。由于等離子電視業務損失慘重,先鋒當時急需資金。但先鋒后來的形勢急轉直下,在投資一年后,夏普不得不減記幾乎全部投資。但夏普仍然是先鋒公司的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9%。
推薦閱讀
雖然這并不是一道非此即彼的單項選擇題,但是當大多數人的傾向性選擇都投給一方的時候,市場格局的巨變就開始了。 日前舉行的IT領袖峰會上,聯想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與數字中國主席、UT斯達康創始人吳鷹打了一個賭:3年>>>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日本電子業頹勢外資大舉投資日科技公司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30/154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