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舊換新”期間,一些沒有舊家電的消費者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去二手家電市場,花幾十元買臺破電視,然后弄到商場,最高能折現金400元。同時,大批量的廢舊家電也因此流入了正規的回收渠道。然而,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結束已經兩個多月,原有的家電回收渠道遭遇挑戰,廢舊家電回收鏈條正在悄然發生改變。
市民:買與不買的尷尬
“一臺21英寸的彩電才能賣80元!如果趕上年前‘以舊換新’政策的話,家里這些電視、冰箱、空調怎么也能抵300到400元,現在政策沒有了,舊家電在市場上又賣不出好價來,只能便宜處理了。”上周,家住黃埔大道西的市民劉女士無奈地告訴記者,因為新房子剛裝修好準備搬新家,就想順便把家里用了十幾年的電視、冰箱、洗衣機換掉,可到舊家電市場一打聽,才知道給家里出了大力氣的寶貝們其實一點也不值錢。事實上,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正式結束后,市民家中閑置的舊家電似乎又成了“雞肋”:低價出售給家電維修店不劃算,放在家里又礙事。
還有市民表示,家中的舊家電除了當廢品賣之外,就只能以低價出售給家電維修店,價格低廉不說,還讓人擔心舊家電回收之后的去向。據一家電維修店老板稱,今年舊家電的回收價格已回落到“以舊換新”政策實施前的水平,臺式電腦的回收價格在50-80元/臺,而在“以舊換新”期間,臺式電腦最高能獲得400元的補貼。低廉的回收價格,使得許多前來打聽家電回收的市民“無功而返”。
而針對目前舊家電回收遭遇的“寒冬”,抱著觀望心態的市民還不少。一位市民表示,“現在舊家電回收價格太低了,一臺彩電也才百元左右,還是留在家里再等等看,說不定過段時間還會有‘以舊換新’的政策。”她本想將家里的舊彩電賣給維修店,沒想到今年的回收價格如此低廉,不舍之下只得繼續將舊電視擺在家中。
拆解企業:拆與不拆的無奈
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的結束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可能是家中的廢舊家電沒法再“賣”出一個好價錢;但是,對于從廢舊家電里掘金的正規拆解企業而言,則可能面臨“無米下炊”的窘境。
原有的“三點一線”式鏈條相對簡單:消費者將舊家電交給指定銷售企業(如家電連鎖賣場),然后銷售企業搬回給回收企業,回收企業再轉給指定的拆解企業進行環保處理。而現在,無縫對接的生產流水線已出現斷層。蘇寧電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以前的工作是,在消費者“以舊換新”后,一些廢舊家電就會被拖到物流基地,然后由國家指定的中標企業進行環保處理。
整個鏈條中,“外來企業”根本無法介入,其中包括一些家電市場以及私人商鋪,國家對中標企業的要求非常嚴格。“回收企業把廢舊家電和家電以舊換新憑證交給我們拆解企業,我們向他們墊付運輸補貼,然后國家再把補貼給我們。一般來說,一臺21英寸電視機,150公里以內的給20元運輸補貼,150公里以外的給30元運輸補貼。”華星環保就是一家中標的拆解企業,曾經參與整個“以舊換新”的回收鏈條,但政策結束后,它也跟著回到了“解放前”。其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沒有‘以舊換新’政策,虧損不可避免。”以14英寸的電視機為例,市場回收價為70元,但拆解后的產出物只能賣40元,把熒光粉、線路板、玻璃等廢棄物處理掉還要10元成本,算下來拆解一臺電視機要虧40元。“拆解得越多,虧損越多,現在公司主要還在消化以前通過以舊換新渠道回收的廢舊家電,等這部分消耗完了以后,影響會逐漸顯現,實在不行只能選擇停工。”
回收店:收與不收的抉擇
隨著“以舊換新”政策的終結,二手電器回收商家的日子也變得不那么好過起來。
客村立交附近一位二手家電回收店的店主對記者表示,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實行的時候,他每月的收入在3000元以上,而現在連2000元都很難達到。同時,該店主表示,“由于利好政策消失,我們對商品質量的要求也變得更為嚴格。”以往二手家電“全單收”的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現在但凡二手家電的質量不達標或是不能正常工作,回收商一律拒收。
他坦言,這樣做也是為了最大化地保證商家的利益,“家電回收后,我們會將質量稍好的賣給旅店等場所,他們經過簡單維修后正常使用。這個過程中,我們將賺取其中的差價,每件的利潤在50元左右。那些經過篩選后無人問津的剩余品將會被賣到回收站進行拆解,每件的利潤在15元左右。”
當談及其中的變化時,上述回收店店主表示,如果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繼續實行的話,被淘汰的二手家電最終會以稍高的價格參加換新活動,而不會淪落到被回收站低價拆解的命運。那樣的話,回收商獲得的利潤也要更高一些。
下一步:“刺激消費”或該繼續?
隨著家電“以舊換新”時代的終結,政策層面的變化帶來了整個家電行業的震動。而對于舊家電這條利益鏈未來將如何維持,有分析表示,家電“刺激消費”或該持續。
有業內人士表示,2008年,國家陸續推出“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節能惠民”空調補貼刺激消費政策,極大地釋放了城鄉居民的消費能力,促進了消費結構升級,促進廢舊家電回收處理環保產業的發展。
從宏觀方面來講,目前,全球經濟正處于歐美金融危機以來的二次探底期,導致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的投資和出口增速放緩,加上節能惠民空調補貼、以舊換新、家電下鄉等三大政策相繼到期或部分地區到期,家電企業面對市場下滑、成本壓力、產能過剩的三重考驗。
因此,該人士表示,今年希望國家圍繞促銷費、保增長的總體方向,創新性地推出家電刺激消費的新政策。但同時,也有評論表示,在目前這樣一個政策“真空期”,舊家電行業要維持生計,不能僅僅靠國家政策的風向標。就拿舊家電拆解企業來說,單憑依靠國家政策給拆解企業提供廢舊家電是不夠的,更多的還是需要企業自己到二手市場上去尋找貨源。舊家電尋出路,不能光靠“等”。
推薦閱讀
國產品牌卷土重來、日系家電品牌日顯頹勢的當下消費電子領域市場,三星成為逐鹿中國幾乎唯一繼續高歌猛進的外資品牌。3月21日,中國三星論壇在北京清華大學舉行,三星電子以智無界、行無疆的年度戰略理念展示了今年將>>>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30/154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