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夏日尚未到來,空調價格戰卻已經打得火熱。7日,經濟導報記者從濟南各大家電賣場空調賣區了解到,雖然距“五一”家電傳統促銷高峰還有3周的時間,但大部分空調廠商已經拉開了促銷大幕,且稱“降價幅度年內最大”。而在這背后,高庫存已成為行業的最大隱痛。
讓利保份額
“格力紅四月”、“4月萬人空巷搶美的”、“海爾空調2年包換、10年包修”,6日,多家空調廠商的廣告在濟南各都市類媒體頻頻見報。其實,從1日開始,格力和美的就已經在濟南打響了價格戰,分別開展了各自的“認籌”活動。
7日,在國美洪樓店二樓的空調賣區,一空調品牌促銷員告訴導報記者,變頻空調這次優惠的力度非常大,“最便宜的一款才2600元,部分空調的降價幅度都在千元以上。”
“現在的價格應該是年內最低的,雖然"五一"肯定會搞促銷,但不會有這么大的優惠幅度,而且這次活動一些空調的出貨量非常大,庫存已經不多,如果想買就應該早訂下來。”促銷員邊向導報記者介紹一款空調,邊在電腦上查看該款空調的庫存。“這兩天已經賣出去了62臺,預訂了4臺,整個濟南國美還有5臺。”
“沒想到這么多人,一上午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國美洪樓店對面的格力空調專賣店促銷員高迪的聲音已略帶嘶啞。據她介紹,此次優惠活動是直接降價,多數產品的降價幅度在500元—1000元之間,部分產品降價幅度超過1000元。
“市場需要刺激。”蘇寧泉城路店一中層人士表示,廠家有庫存壓力,去年“以舊換新”政策透支了部分消費需求,今年1月份家電零售市場乏力,2月份稍微好一些,但仍活力不足。
“這是披著促銷外衣的"價格戰"。”一家空調企業的業務經理王珂對導報記者表示,今年一、二月份空調業零售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三成,市場有待激活;去年積壓的庫存等待釋放;“以舊換新”政策結束后,需要廠家、商家讓利來啟動市場。
“沒辦法,庫存太高了。”王珂說,公司總部已經多次下達通知要求加大銷售力度。“基于當前的市場狀況,要確保市場份額,只能最大限度地讓利。”
庫存壓力驟增
正如王珂所說,庫存太高了。導報記者從調查機構產業在線獲得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國內空調企業庫存量突破1198萬臺,超過2008年2月時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的1174萬臺的歷史高點。如果再加上全國商家的庫存量,國內空調業今年面臨的庫存壓力高達2200萬臺,創出近5年來的新高。
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格力、美的、海爾三巨頭的空調內銷均出現了下降,其中,美的同比下降達30%,格力和海爾分別下降7%和8%。由于高庫存,今年1月所有的企業都開始清庫存、減產量,1月空調產量同比跌幅高達45.36%。
“2012年的不利開局或許標志著空調業高速增長期已經過去。”招商證券(600999,股吧)分析師付喆對導報記者表示,空調的生產、內銷、出口增速明顯下滑,同時整體庫存同比大幅上升,行業增產和銷售遭受明顯壓力。“空調業正遭遇家電刺激政策接連退出、房地產調控和市場需求提前釋放等引發的需求低迷的連環沖擊,高庫存成為空調企業不得不面對的一大難題。”付喆說。
與此同時,空調行業的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依然在上升。蘇寧電器(002024,股吧)上周發布的《2012空調白皮書》顯示,自去年12月以來,銅價呈現了明顯的上升趨勢,每噸價格從去年12月20日到今年2月20日,上漲了4600元左右。與此同時,“用工荒” 現象依然存在,空調企業用工成本仍將延續上漲態勢,給企業運營成本帶來不小壓力。
家電分析人士羅清啟認為,高庫存會把企業引入概念戰、價格戰的誤區。他強調,空調企業應該建立一種以用戶為中心的柔性組織結構,實時捕捉消費者的需求,實現即需即供,“按需生產,庫存包袱自然會減小。”
推薦閱讀
在2011年提出轉型升級總體戰略后,美的日電集團旗下各事業部開始了產品和策略升級。 近日美的日電集團旗下的微波電器公司對外宣布,將在百貨超市停止銷售399元以下的微波爐,在家電連鎖系統停止銷售599元以下的產品,>>>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庫存成空調業最大隱痛 企業讓利保份額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30/153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