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法院駁回對蘋果公司的控訴,無礙深圳唯冠與蘋果的調解議價。深圳唯冠代理律師謝湘輝昨天對本報表示,在美訴訟由臺灣唯冠發起,針對中國內地之外的iPad商標權,因此不會影響深圳唯冠與蘋果就內地商標權進行談判。
1
內地談判仍在繼續
此前臺灣唯冠集團在美國加州高級法院起訴,稱蘋果數年前購買iPad商標時存在欺詐行為,蘋果公司則要求法院撤消該案,原因是雙方此前已同意在香港解決所有的法律糾紛。裁決書副本顯示,主審法官支持蘋果公司的觀點,認為臺灣唯冠無法證明選擇香港是“不合理或者不公平的”決定。臺灣唯冠暫時未就是否繼續展開海外訴訟表態。
謝湘輝昨天透露,目前深圳唯冠和蘋果的調解談判仍在繼續,未受美國法院判決的影響,雙方的主要分歧點在于賠償金額,目前仍處于拉鋸狀態,何時能結束談判、能否調解成功都還是未知之數。
2
賠償或不低于4億美元
針對iPad內地商標權的賠償金額,深圳唯冠和蘋果方面的律師均堅稱不便透露。此前唯冠顧問公關公司和君創業總裁李肅在微博稱,唯冠與蘋果在中國、美國的訴訟合計賠償金額的心理價位應在30億美元左右。
業內人士分析,此次美國訴訟被駁回,唯冠只剩中國內地方面的賠償談判可以把握,因此議價會更加白熱化。由于深圳唯冠負債在身,8家銀行為主的債權人將有主導話語權,基于債權人拿回全部債款的前提,因此深圳唯冠的心理價位應該不低于主要負債額。
公開資料顯示,深圳唯冠的流動負債凈額已經達到28.7億元,還有38億元的貸款逾期未還,此前李肅曾透露,8家債權銀行提出的和解金額為4億美元(約合25.17億元人民幣)。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深圳唯冠債權方的心理價位。
3
蘋果業績
增加唯冠“籌碼”
另一方面,商標侵權案賠償慣例是參考銷售業績。今年4月25日,蘋果公司公布了2012年第二財季報告,其中iPad全球總銷量為1180萬臺,同比增長151%,中國區域則為蘋果帶來79億美元營收,同比增幅超過2倍,占比超過蘋果銷售總額的1/5,創下歷史新高。
知識產權專家表示,由于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凸顯,加上國家部委表態支持深圳唯冠擁有iPad商標權,讓深圳唯冠的談判“籌碼”增多,蘋果壓力增大,但能做多大的讓步尚難預料,調解耗時也無法預計。同時,雙方進行調解談判并不能確保談判一定成功,也存在談判破裂的可能。
推薦閱讀
[中國家電網10日訊]中國熱水器產業技術路線圖編制專家組第一次會議昨日(9日)在京召開,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秘書長徐東生、國際銅業協會項目經理申雋、相關企業技術負責人員以及行業專家參加了此次會議。徐東生稱,專家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在美控訴被駁無礙內地調解唯冠稱結果難料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30/151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