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網報道】(記者 王德祥)據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理論報廢總量達6952.02萬臺,其中,電視機2753.67萬臺,電冰箱761.1萬臺,房間空調器154.58萬臺,微型計算機2068.76萬臺。
在廣東貴嶼、浙江臺州等地,這些堆積如山的電子垃圾在經由當地的個體手工作坊拆解后,隨意排放污染物,對環境造成了極大損害。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高振杰說,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和綜合利用,是行業的熱點,是社會的焦點,也是國家相關部門長期關注的問題。通過各方多年來的不斷努力,我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行業已經開始了由作坊式向產業化的轉型。
刺激性政策結束 引導性基金支持起步
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是推動這場轉型的最重要力量之一。
據商務部家電以舊換新統計數據,2011年,全國家電以舊換新回收廢舊家電約6129.2萬臺,回收率超過88%。
而在2011年底至2012年初,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針對105家指定的拆解處理企業進行調研時發現,在五種家電產品的回收渠道中,來自以舊換新的占比高達95.66%,自建回收渠道的2.37%,個體回收者0.85%,大宗機構0.50%,其他0.67%。
因此在以舊換新政策結束后,處理企業回收的產品量驟然下滑,部分企業甚至陷入了“無米之炊”的境地。
對此,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電器循環技術研究所田暉主任表示,以舊換新屬于刺激性政策,并非常態。
一家黑龍江省回收處理企業的負責人在接受中國家電網記者采訪時說,“以舊換新”實施期間企業的產品回收量激增,政策結束后三個月,此前的庫存才消耗完畢。但“以舊換新”結束后,回收數量下滑明顯。現在工廠已經基本停工,以免錯過基金執行后的財政補貼。
“基金的支持是我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監管的核心”,中國家電研究院高級顧問張友良教授說,“基金的管理辦法可以嘗試學習發達國家的經驗,第一年先預測第二年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量,并確定基金的額度,然后再確定征收的額度”。
2012年5月30日,幾易其稿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對外發布,并定于7月起正式執行。
基金分配、企業規模、扎堆建設等多問題尚待解決
據《辦法》規定,電子產品制造商及進口商將為每臺生產/進口的產品繳納7-13元的費用,而指定拆解處理企業在完全拆解一臺后,將獲得35-85元的補貼。按此標準,所涉電子產品制造商一年繳納的廢舊電子回收處理基金將達約18億~28億元。
財政部負責人稱,制定實施《辦法》,主要是借鑒了發達國家實施“生產者責任制”的先進經驗,并結合我國具體國情,以期形成電器電子產品從生產、銷售到回收、處理的良性循環機制。
行業形勢看似一片大好,但這場摸著石頭過河的嘗試還面臨著諸多的考驗。
在基金的分配方案中,拆解處理體系是唯一的重點,回收體系尚未涉及。業內人士指出,回收體系作為一種手段,其重要性不應被忽視。
近日公布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及綜合利用行業行業白皮書》指出,在當前的回收環節,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回收者自行拆解處理的現象較為普遍。
中國家電協會高級顧問劉福中說,回收體系雖然不是重點,但是相關的渠道特別是企業自建回收渠道,基金也可以分配出有限份額予以補貼。
另一方面,在基金管理辦法成稿之前,未受到的補貼的拆解處理企業就已經因其規模擴張過快而飽受熱議。
據中國家電院對105家指定拆解處理企業的調研顯示,處理企業規劃年處理量普遍在50萬臺以上,其中,50-99萬臺占比27%,100-199萬臺占比50%,200-299萬臺占比8%,300萬臺以上占比15%。
華新綠源環保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苑杰稱,回收企業存有地域半徑。基于運輸等原因,跨區域回收難度較大,同一區域半徑內的回收企業存有較大的競爭。
但針對同一區域的大規模投資和擴建仍在繼續。
深圳格林美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格林美未來計劃在天津等地建設6個世界先進的處理基地。
高振杰指出,天津地區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產業發展較好,2011年已有多個投資數億元的家電回收項目投產。“大家都在建廠,并扎堆于一地,一些企業規模夠了,資金充足,但是還應該思索,產業規模多大才是合理的?”
高振杰建議,雖然部分企業有足夠的能力,但在擴建時應該考慮,是否有實力回收足夠的產品以充分的滿足能力。
推薦閱讀
面板研究機構Wits View研究部協理劉陳宏表示,歐洲政經情勢動蕩,加上日本液晶電視需求銳減,預估今年全球液晶電視需求由2165萬臺,下調至2145萬臺,年成長7%。 劉陳宏指出,若歐債問題控制,加上國內新節能補貼措施>>>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企業停工等補貼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29/150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