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即將正式實施。
大陣仗 公司動態
7月1日,醞釀已久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將正式實施,家電企業開始為自己產品的“消亡”埋單。另一方面,拆解企業則將得到最高85元的補貼。目前,進入補貼范圍,可以得到基金補貼的拆解企業名單還未公布,而專家認為,《辦法》能否破解回收體系難題也有待觀察。文 記者馮秋瑜
新標準邊收錢邊發錢
根據《辦法》,解決的思路是想通過“一征一補”,推動生產者承擔相應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責任,形成生產、回收、拆解一體化,這也是在一些發達國家行之有效的經驗。該《辦法》的亮點,一方面是針對國內銷售的電器,對生產企業和進口企業征收回收處理基金,征收標準為彩電13元/臺,冰箱12元/臺,洗衣機、空調7元/臺,電腦10元/臺。另一方面,對拆解企業采取補貼政策——由該基金給予彩電、電腦85元/臺,冰箱80元/臺,洗衣機和空調35元/臺的定額補貼。
此外,《辦法》還規定,為鼓勵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采用綠色設計和使用環保材料,降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處理難度和成本,對采用有利于資源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設計方案以及使用環保和便于回收利用材料生產的電器電子產品,可以減征基金。
據了解,前段時間,國家有關部門已組織專家對我省6家擬進入補貼范圍的拆解企業進行考核,是否能納入享受拆解基金補貼企業,結果等待國家有關部門確定公布。《辦法》規定,給予基金補貼的處理企業名單,由財政部、環境保護部會同有關部門向社會公布。
難題有待觀察
對于《辦法》的出臺,業界高度關注,記者了解到,大部分有意向的企業一方面肯定其積極作用,認為新政可望緩解長期以來拆解處理成本過高,導致正規回收入不敷出的問題。另一方面,在拆解企業控制數量仍較為嚴格的情況下,對生產和回收兩端的“一補一征”,能否真正實現生產回收一體化,破解長期存在的回收體系問題,則仍有待觀察。此外,市民主動交投的意識差,大多賣給走街串巷的小商販或流入二手市場,正規企業回收的渠道太少了。
國家環保部在解讀《辦法》時表示,“由于尚未建立有效的回收處理機制,淘汰下來的電器電子產品流向分散,絕大部分沒有進入正規的處理企業拆解處理,而是由個體手工作坊拆解,采用露天焚燒、強酸浸泡等原始落后方式提取貴金屬,隨意排放廢氣、廢液、廢渣,對大氣、土壤和水體造成了嚴重污染,危害了人類健康。”據環保組織曾披露的數據,每年中國產生230萬噸電子垃圾,僅次于美國的300萬噸,是世界第二大電子垃圾生產國,并且還以年均20%的速度增加。
推薦閱讀
富士康和比亞迪這對同行冤家之間糾纏5年多的商業機密案,前后劇情跌宕,在出手和反制的過招中,雙方上演了一部更為精彩的商業無間道。近日,富士康在香港對比亞迪鍥而不舍的上訴被香港高院駁回,為這幕諜戰劇暫時點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廢舊家電回收基金7月開征 難題有待觀察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29/149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