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股夏普之后損失64.03億新臺幣,這讓郭臺銘“越挫越勇”。
今年3月,鴻海母公司與旗下富士康、鴻準及鴻準子公司聯手投資夏普,但截至上周末,4家公司因夏普股價下滑造成賬面上的損失已達64.03億元新臺幣(約合13.6億元人民幣)。
但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并不擔心,他在不久前的鴻海股東會上稱,“我用生命擔保一定會成功”。在上周,他還曾表示在夏普股價最近跳水時買入其股票會是“一筆好的交易”。認為夏普股價的下跌只是“賬面上的損失”,但資產負債表與損益表并不能看出一個公司真正的價值,雙方合作將是共贏。
在他看來,夏普股價呈現下跌走勢,主要是因為大環境不好,比如日元升值、勞動政策、法人稅負、貿易自由化遲滯、減排壓力、電力短缺等。但夏普的價值在于有很好的技術,只是銷售做得不好。此外,盡管夏普在背光模塊制造能力拼不過鴻海;但其在白色家電、智能家電和太陽能產品方面實力不俗。
產能龐大的夏普亟須在資金和生產消化能力上尋求幫助。例如,夏普擁有目前全球唯一一條第十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但十代線自2009年量產到現在還沒有滿產。而在商業上,鴻海與SONY、Vizio等品牌的代工出海口,有助于消化夏普的閑置面板產能;同時,鴻海、夏普、蘋果三者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供應鏈上存在著緊密的合作關系,加上此一合作模式,可望在未來蘋果將推出的i-TV平板電視業務上進一步展開合作,最終實現聯日抗韓的目的。
因此,郭臺銘又一次公開強調,鴻海和夏普是共生、共存、共榮的關系,不是誰買誰的問題,雙方聯合起來,可以共同對付韓國競爭對手三星;鴻海與夏普合作,發揮夏普在品牌和技術上的優勢,擴展營銷和拓展市場,雙方將攜手擴大全球制造、通路和品牌影響力。
不過,在群智咨詢研究總監李亞琴看來,夏普股價之所以連續下跌,除了大環境不好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于,雙方需要一個較長的磨合期,而雙方的磨合程度也將影響著雙方的股價。
“特別是夏普成為了現在日本資本市場上少見的由臺灣企業控股較多的電子企業,日本投資者對于這一模式難免悲觀,同時擔心日本企業核心價值和核心技術流失。”李亞琴說。
而鴻海與夏普之間的合作之路是否將按照郭臺銘的預想發展,未來仍存變數。
同為代工廠商的華寶董事長陳瑞聰就指出,對郭臺銘與鴻海來說,并購夏普的決定有其制勝點,但是風險也很大。“夏普的面板技術很先進,不過眾所周知,夏普的競爭力不足、營運成本高,這些風險要看郭臺銘如何整頓夏普而定。不過,從郭臺銘過去3年整頓奇美卻成效不彰來看,這次并購夏普,對郭臺銘的挑戰絕對不小。”
李亞琴也認為,鴻海吸納了夏普的產能,已經不再是一家單純的代工廠商,加上此前旗下的奇美、深超,鴻海集團所控股的產能達到全球前三,這一局面之下如何通過整合三方資源達到預期的效果有待觀察;此外,鴻海并沒有自有品牌和渠道,對夏普的銷售帶來多大助力也并不好判斷。
不過,鴻海正采取切實行動整合資源,期望投資盡快產生實際效果。據悉,鴻海的客戶將向夏普十代線采購液晶電視面板,十代線的開工率有望在今年第三季度之后達到90%。
此外,郭臺銘強調,鴻海甚至可以進一步爭取購買夏普更多的股份,除了入股夏普,他個人更傾向投資夏普位于大阪的液晶面板廠。臺灣媒體消息稱,預計自7月1日起,鴻海將正式接手夏普一半的液晶面板生產及營運。
推薦閱讀
奧維咨詢(AVC)昨日發布報告顯示,家電節能補貼政策實施首周,節能產品市場份額出現下滑趨勢,占整個市場的比重僅為16.4%。 6月初,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聯合下發了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高效節能家用電冰箱、洗衣機>>>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郭臺銘欲打通平板產業鏈 與夏普仍需磨合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29/149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