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聯合工信部、財政部共同下發了空調產品節能補貼細則。細則規定,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家用空調定速、變頻一級及二級能效產品均可享受政策補貼,補貼力度根據制冷量及能效,最低補貼180元,最高補貼400元。節能補貼實施一個月以來空調市場正在逐漸好轉,同時在未來的幾個月里,很有可能依借節能補貼政策的東風,來逆轉困頓蕭條的局面。
然而,這一輪政策紅利并非對所有空調企業來說都是利好,表層上是補貼政策主要對象是高能效產品,不少以低能效產品、低價為競爭手段的企業失去優勢;更深的意義上,補貼之外,行業產品結構升級提速,缺乏核心技術的企業很有可能在這場技術的競爭中失語,這是對其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極大的不利影響。
資深媒體人士劉荷清向記者解讀此次高效節能空調補貼政策的導向稱,“是領跑者導向,以技術實力為標準”。劉荷清認為,空調企業誰轉型速度快,在技術發力上用功足,誰就是這一輪政策的受益者。
由于節能惠民新政對申報企業提出了嚴格的要求:除了要求享受補貼的企業必須具備完整而成熟的銷售體系、管理體系、售后體系等等之外,還要求有一定的年銷售量。有資格申請節能補貼的企業必須年推廣節能空調達到10萬臺。相應產品需在近3年內于國家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和國家能效標識市場專項檢查中,該品牌的空調產品無不合格。有專家預計,15%的企業或將享受不到節能新政所帶來的實惠。雖然財政補貼主要是補貼給消費者,但是企業可以通過補貼這一利好因素吸引消費者購買,從而擴大銷量。在這種情況下,這15%的企業沒有了政策補貼的吸引,處境將更加艱難。
因此市場預計空調品牌競爭將進入白熱化。數據顯示,2012年第一季度,國內零售市場變頻空調占整體銷售量比例已經達到51.53%,比去年同期提升8.53個百分點,成為最大亮點,同時也是競爭最為激烈的部分。對于環保節能產品的發展,各龍頭企業這幾年可以說是不遺余力,格力1赫茲變頻空調的上市帶來了高端空調的消費熱潮。美的的全直流變頻空調更是在市場上保持領先,數據顯示,2011冷年,美的變頻空調的行業占比是超過36%。
雖然整體品牌格局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但是格力、海爾占有率正在快速提升,志高、海信份額也在不斷擴大。有核心技術支撐的企業將進一步擴大與其他品牌的差距。
這對于不少缺乏技術實力的三線空調企業來說并不是什么好事,由于節能產品儲備不夠,變頻空調能效等級的升級設計到前端供應鏈,壓縮機和電子膨脹閥等高能效變頻產品元器件的整合、匹配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技術短時間又難以補足,新的節能補貼無疑是艱難市場境況下的雪上加霜,市場份額逐漸被蠶食,節能補貼又不能惠及,導致大多數產品只能針對三四級市場,或將面臨退市危險。
很多節能技術較弱的三級品牌會有不少定頻三級產品。市場調查顯示,節能家電新政實施后,在補貼的助力下定頻和變頻一二級產品的價格競爭優勢凸顯,銷量明顯被拉動。然而此消彼長,定頻的三級空調卻因此面臨著滯銷,各個廠家清理庫存的壓力驟然增加。
如果說原來家電下鄉是刺激需求的政策,是一種惠民政策,而這一次的256億是產業政策。產業政策和惠民的政策還是不一樣的,產業政策是對于節能產品的補貼,也就是說從產品升級推動技術升級,由技術升級來推動產業升級。因此,政策的真正受益者是空調行業里的大企業,因為這個時候誰的節能產品好,誰的技術先進,誰未來是切這塊蛋糕切的最多的。因此節能補貼政策很可能帶來新的一輪行業洗牌,一些三線空調企業很可能會消亡。
推薦閱讀
【中國家電網】(記者 王德祥)在熱水器行業喜迎國家節能補貼政策的時候,電熱水器產業成了孤獨的旁觀者。 國家相關部委于今年6月1日開始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中央財政將安排265億元補貼資金,用于推廣符合節能標準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補貼帶來空調業洗牌 三線企業逃出生天難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29/148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