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已經過半,這對于競爭激烈、熱鬧非凡的家電行業來說,猶如吹響一記口哨:上半場已經結束,下半場正式開始,想要贏得戰果,唯有奮力廝殺。今年上半年,家電行業動作頻頻,其中在政策方面,除了針對5類家電產品安排的節能補貼政策外,另一項比較引人關注的當屬財政部、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經國務院批準,自今年7月1日起我國將正式開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這是國家為促進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而設立的政府性基金。
一向是前方企業角力的舞臺,如今,有了這個有力的保障,“后方”企業得以上臺展現,相信在利好政策的激勵下,家電回收“正規軍”將給行業帶來新的面貌。
一直以來,正規家電回收處理企業的處境頗為尷尬,總體來看,回收量不足,拆解設備經常處于空閑狀態;且拆一臺虧一臺的現實窘困往往讓一些偌大的正規家電回收企業敵不過走街串巷收廢品的“游擊隊”及拆解小作坊。好不容易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這些問題,但隨著政策的結束,沒有了庇護的拆解企業又被迅速打回原形。與拆解小作坊簡單、粗暴、不考慮對環境危害的拆解方式相比,正規的回收企業要對回收的廢舊電器做無害化處理,環保設備、技術成本等較高,而對那些回收量不足的企業來說,更是擺脫不了虧損的狀態。
此次實施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有望改善這一狀況。辦法規定:對處理企業按照實際完成拆解處理的整機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數量給予定額補貼。基金補貼標準為:電視機85元/臺、電冰箱80元/臺、洗衣機35元/臺、房間空調器35元/臺、微型計算機85元/臺。專項補貼基金對于正規回收企業來說夠“提神”,拆解處理成本高、長期入不敷出的狀況將得到緩解,同時也有利于建立健康、循環的家電產業鏈。繳納該基金的對象為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進口電器電子產品的收貨人或者其代理人,其中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包括自主品牌生產企業和代工生產企業。
對于基金使用范圍,辦法指出,主要包括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費用補貼;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和電器電子產品生產銷售信息管理系統建設,以及相關信息采集發布支出;基金征收管理經費支出;經財政部批準與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相關的其他支出。
辦法明確,基金將分別按照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銷售、進口電器電子產品的收貨人或者其代理人進口的電器電子產品數量定額征收。納入基金征收范圍的電器電子產品按照《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執行,財政部會同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根據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補貼資金的實際需要,在聽取有關企業和行業協會意見的基礎上,可適時調整基金征收標準。
根據辦法,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應繳納的基金,由國家稅務局負責征收。進口電器電子產品的收貨人或者其代理人應繳納的基金,由海關負責征收。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按季申報繳納基金。
按照規定,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房間空調器和微型計算機等5類產品生產者和進口產品的收貨人或者其代理人將被征收廢舊基金,標準從7元/臺到13元/臺不等。
如此一來,這無疑增加了家電產品成本,企業能否把這部分費用轉嫁給消費者呢?從國內目前的形勢來看,筆者認為這種情況的出現可能性極大。即便目前已上市的產品暫時不抬價,也會在之后發布新品時把這部分費用加上去。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益于刺激企業向有利于資源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設計方案以及使用環保和便于回收利用材料的生產方向來靠攏。
辦法規定,對采用有利于資源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設計方案以及使用環保和便于回收利用材料生產的電器電子產品,可以減征基金。
有了政策的有力扶持,生產企業更需從技術上多做功課,將目光轉向綠色環保以及材料的可循環利用等方向。
此外,需由國家為主導、企業為輔建立相應的回收制度,避免回收產品再次流向市場以及補貼基金發放不合理現象的出現。我們也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的思路:日本實行消費者付費制,回收處理費的制定和管理由日本家電協會成立的家電回收利用中心負責,并最終用于協會、運輸、回收環節的管理支出以及生產企業的再利用補貼;歐盟各成員國生產者在產品投放于市場時,應當承擔產品回收、循環利用或最終處置的費用,具體執行則由非營利組織來操作;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規定,消費者在購買新的電腦或電視機時,要繳納每件6到10美元的電子垃圾回收處理費,而新澤西州和賓西法尼亞州則通過立法征收填埋和焚燒稅。
不僅要把廢舊電器回收當做一種商業行為來運作,更應該將其看做是一種環保公益事業,社會上下都應積極參與其中。這樣既達到治理回收廢舊電器,又保護環境的目的。
推薦閱讀
從本月起,家電企業要為電子垃圾埋單了。 根據《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從7月1日起,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房間空調器和微型計算機等5類產品生產者和進口產品的收貨人或者其代理人將被征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廢舊電器回收 建家電行業有力“后方”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29/148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