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報道家電廠商涉嫌在新一輪家電節能補貼中存在騙補行為,并由此引出“騙補導致本周一家電股大跌”的傳聞。“涉嫌”廠商回應不存在“騙補”行為,業內人士也分析股價大跌與家電行業半年業績疲軟有關,而非“騙補”影響。不過,關于新一輪家電節能補貼政策中如何避免“騙補”的問題仍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騙補”疑云再惹風波
日前,有媒體關于“個別家電企業涉嫌騙取國家節能補貼”的報道引發軒然大波。報道稱,節能補貼政策實施一個多月來,一些標稱享受國家節能補貼的家電產品,實際能效指數并不符合節能補貼要求,個別家電企業涉嫌騙取國家節能補貼。這篇報道中提到了包括海信、長虹、康佳、TCL、創維等諸多家電品牌。
本周一,股市家電板塊大幅下跌,截至收盤,板塊下跌幅度接近5%,報道中提到的海信、美的更是“領跌”家電板塊,海信電器跌停報收,美的電器也一度觸及跌停板,除了海信電器和美的電器外,小天鵝A跌幅也超過了5%,深康佳、美菱電器和奧馬電器跌幅接近5%,青島海爾則下挫3.96%。受大跌影響,海信電器市值一天蒸發近14億元,而美的電器市值更是損失超過36億元。
由于上述企業都被納入享受這一輪節能補貼范圍,因此市場有所聯想,認為“涉嫌騙補”引發了這一波家電股的震蕩。不過,家電產業觀察人士、夸父咨詢機構首席顧問劉步塵表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切實的證據可以證明家電企業“騙補”,也沒有具體企業接受相關部門的調查,因此,家電企業股價大跌和“騙補”的關系可能不大。
銀河證券分析師董思毅則認為,引發此輪家電個股大幅重挫的最核心原因可能是因為即將公布的中報業績,“上半年受宏觀調控和外圍需求低迷的影響,家電企業的銷售普遍遇到了較大困難,不僅往年大幅增長的情形難再現,一些企業的利潤甚至將低于市場預期。”
市場未見補貼能效問題
對于市場關于“騙補”的質疑,海信電器營銷公司副總經理胡劍涌回應稱,“各企業都在采取積極的促銷政策,以讓利于民、實惠消費者,出現騙補的說法實際為媒體對個別一線促銷員促銷口徑的誤讀,國家家電節能補貼標準和實施細則雖已經下發,但企業尚未進入正式申報補貼階段,不存在偏補問題。”他表示海信將采取“國家補貼+企業補貼”的雙重優惠政策,加大補貼力度。美的電器也回應稱,不存在所謂“騙補行為”。
記者近日也走訪了多家已經開始推廣節能惠民產品的賣場。記者在蘇寧正佳店看到,高效節能平板電視、空調、冰箱、洗衣機產品已經貼上了節能惠民的綠色標識,記者仔細比對節能惠民補貼產品,發現均在三部委規定的推廣產品能效范圍內。在國美石牌橋店,張貼有節能惠民標識的平板電視產品,也沒有發現超出規定能效范圍的虛標問題。
能效虛標問題再受關注
不管是否真的存在廠商騙取國家節能補貼的行為,這起風波引發了業界對于節能補貼政策實施過程中如何規避騙補問題的再度關注。早在五月中政策出臺時,業界就提出了疑問。家電協會秘書長徐東生就提出,如何避免此前節能惠民政策中出現的能效虛標和騙補行為,是這次節能補貼政策的關鍵。
雖然當時國務院常務會議也強調,對存在騙補行為的推廣企業和銷售企業,取消其推廣資格,加倍扣減相應的補貼資金。業界普遍表示如何落實將是難題,家電分析師梁振鵬認為,由于普通消費者從家中電表讀數上很難察覺新購家電產品能效等級名不副實,部分企業有可乘之機,而且相關法規政策的懲罰力度還不夠嚴格,導致虛標能效等級的現象比較泛濫。
對此,徐東生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政策實行“評審制”,產品的入圍評審還將根據行業狀況組織若干次,首批未入圍的產品在通過準備后,還可以參加下一批次產品評審。
據介紹,節能補貼政策的監管重點集中于能效虛標和銷售規模審核兩個方面,由國家質檢總局負責能效指標的監管,由國家工信部負責對銷售規模進行審核。能效方面,由于性能標準允許存有偏差,而能效指數不允許存在偏差,因此廠家必須注意滿足性能標準有可能不能滿足能效標準要求的情況。而銷售規模的審核不但需要生產企業提供銷售網點的信息,還要提供生產、庫存的信息,以及消費者的身份證復印件等。如果補貼的信息不完整,就會影響到生產企業補貼資金的支付。
推薦閱讀
繼山西晉城機器人項目下線后,富士康又將在洛陽投產 昨日,有消息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富士康科技集團已與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達成投資意向,將在宜陽縣產業集聚區投資自動化機器人、自動化設備、精密儀器>>>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騙補傳聞重挫家電業能效虛標話題受關注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29/148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