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四年前中國企業投身奧運贊助的熱情相比,四年后的倫敦奧運會贊助商名單中的“中國造”所剩無幾。
在昔日的奧運會合作伙伴中,國際品牌三星、松下一直表現出極大的參與性和積極性,2008年奧運中中國聯想成為其中一員,啟動科技奧運和人文奧運兩大戰略、十大奧運計劃。然而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奧運贊助,中國企業海爾、聯想均止步場外。
然而借奧運之風,家電廠商仍舊不乏發揮奧運營銷功效,通過奧運會在終端推廣進行不同程序匹配,圍繞奧運做促銷,帶動一波3D電視、家電組合套裝銷售。
家電廠商
多打終端推廣促銷牌
全球滿揣雄心的公司欲紛紛加入到奧運贊助陣營中。2008年奧運,中國企業激情四射。然而2012年倫敦奧運,當奧運離開中國市場,中國目前似乎沒有一家企業在有計劃地進行體育贊助營銷,大多在具體型號上大打奧運促銷牌。
聯想方面人士也向記者證實,并未參加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奧運贊助。
記者采訪中,大部分家電企業表示:“有關于奧運的題材,產業公司沒有專門的項目推進,但針對奧運會在終端推廣上不同程度地配合相應的活動和政策支持。”
迎合奧運,各家電廠商更多的是在終端領域配合一定促銷。
為迎接倫敦3D奧運的到來,TCL成為中國男籃主贊助商和3D頻道CCTV獨家合作伙伴,并近期掀起奧運鉅惠行動。活動期間,TCL 3D智能云電視將全線鉅惠消費者。
海信也在近日舉辦“用‘實惠’看奧運”的團購活動,“看3D奧運賽事”為主題智能巡展,主要針對中高端產品。
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惟一白色家電贊助商,海爾此前順應推出在家樂福上市的“奧運紀念產品”。“奧運紀念版產品”包括吸塵器、電熨斗等類別,每類產品按照奧運五環的顏色設計。
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此前表示,海爾贊助奧運會,爭取成為全球經濟“奧運會”冠軍。成為北京奧運會贊助商對于具有世界品牌的競爭力將起到催化作用。然而海爾贊助商這一頭銜價值不菲足足讓海爾耗資2億之多。相當于2006年的利潤總額的一半。
海爾相關人士表示:“今年海爾未有參加倫敦奧運具體計劃,但海爾2007年已全面啟動營銷奧運戰略,借助奧運會機遇在國際上獲一定增長空間。”
據他介紹,海爾近日在自己專賣店啟動奧運系列的活動,如公益性質的針對失學兒童的“同心奧運,同心夢想”的大型購買資助活動。目前已經持續開展近一個月,海爾還將借倫敦奧運在專賣店和賣場開展一些抽獎和公益活動,將售前和售后服務形成系統,開展2012迎奧運服務。
一位知名家電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奧運會贊助商門檻較高,一般企業是不具備實力的,從歷史來看,高額的贊助費用與效果不成正比,倫敦奧運會更多的吸引國際性企業的目光,而家電企業更多扎根中國,受益目標較小。更多的是借奧運概念,在產品層面推出與之相匹配的推廣活動。”
然而一位家電廠商告訴記者:“今年倫敦奧運,更多的是在具體家電型號上給予定位和推廣,3D、高清等高端電視宣傳力度最大,并且借助奧運風潮配合空調等組合營銷,對于涉及具體宣傳國際奧組委有明確規定。”
日前據外媒報道,LG電子因一支借助倫敦奧運會推廣Cinema 3D智能電視的廣告,而被韓國奧組委和國際奧組委警告。
高成本、間斷性奧運營銷
不受親睞
奧運贊助計劃由三級架構構成,一級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合作伙伴,二級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贊助商,三級為2008年奧運會供應商,這其中包括獨家供應和供應商。
2008年奧運會十一家全球合作伙伴(TOP伙伴)中有兩家家電企業三星、 松下。贊助商僅有海爾集團入選奧運會贊助的嚴格入選條件和高額贊助費用成為眾多家電企業望而卻步的關鍵原因。
國際奧委會挑選全球贊助商具有排他性,即國際奧委會在同一行業只挑選一家企業。資質、品牌、報價都是考慮的重要因素。要想成為全球贊助商的企業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個條件是申請企業必須是國際化大企業;另外一個條件是,申請企業要資金雄厚。
據了解,北京2008年奧運TOP贊助商不包括公關費的僅準入費是6500萬美元。資料顯示,如大眾汽車、阿迪達斯和中國國航(601111),為了合法使用奧運會的五環標志就各自花了5000萬美元。
業內人士指出,成為贊助商后,企業還往往要拿出至少3倍于贊助費的資金用于市場推廣,才能收到預期的宣傳效果。
帕勒咨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認為:“奧運會的贊助國際品牌參與的較多,中國家電企業根據自身特點制定。目前家電企業更多傾向于網絡化營銷,奧運僅是一個熱點,成本高不定向,沒有可持續性效應,逐漸不受企業親睞。奧運會推廣方式并不像以前的明顯,媒體推廣成本較高,目前企業更愿意采用更經濟、準確、實時的營銷方式。”
推薦閱讀
科技博客網站Ars Technica周三發表署名詹姆斯哈洛威(James Holloway)的分析文章。文章指出,隨著國際貴金屬價格的不斷上漲,唯利是圖的商人將目光盯上了含有金、銀的電子廢品,但發展中國家低水平的回收技術不僅對環>>>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家電品牌隱退倫敦卻借奧運東風營銷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29/147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