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光棍節”由淘寶、蘇寧易購、京東等品牌電商全面參戰的促銷大戰火爆收官。媒體11月12日援引業內人士預測稱,今年“雙十一”期間,20余家主要電商有望實現整體銷售額超過300億元,取得較去年同期翻番的“好成績”。不過,電商戰“贏者通吃”的特點,可能將價格戰的長期風險傳導給消費者。有市場人士分析,未來如果電商行業形成“寡頭”壟斷格局,其是否還會有降價動力難以猜度。
顯然,應當承認,對剛剛過去的“雙十一”電商促銷大戰,及其所有的市場影響進行分析,并對其中存在問題進行評估,無疑對電商行業本身的健康發展還是對消費者權益保護,都肯定是一件好事。不過同時筆者也認為,現在就擔心電商行業會形成“寡頭”壟斷格局實在還為時尚早。
首先就電商銷售格局講,眾所周知,不論是淘寶還是京東等主要電商,其提供的是一種交易平臺,而銷售則是由眾多網店(賣家)與買家自由完成的。而且在此過程中,交易平臺不僅存在著眾多賣家之間的自由競爭,而且與之同時還要受到買家,也就是消費者的選擇、退貨與因商品質量與服務不到位所帶來的差評影響的約束。所以在此條件下,除非電商行業想自毀現在所有的大好市場前程,或是要將自己電商所有市場份額與良好市場前景拱手相讓于傳統百貨行業。否則,無論從電商行業自身市場生存需要講,還是以現有電商行業充分競爭環節講,低價格必將會是電商行業在以后可以看得見的一段相當時期內,必須保持、并求得自身發展的一種主要模式。
還有就電商與消費者關系講,同樣眾所周知的是,其實近幾年來電商行業之所以能夠得到驚人發展,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電商能夠以低廉價格吸引消費者將自己的購買選擇從網下轉向了網上。換句話說白了也就是,近幾年來電商行業的發展是通過以低價格吸引消費者,并以此來打壓傳統商家市場份額為前提的,就此在某種意義可以說,如果網上賣家的商品價格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如果網店商品與服務不能投消費者所好,那電商無疑就等于是自殺。就此而言,也至少在現在可以預見的相當一段時間內,電商行業不會,也不可能會形成如相關市場人士所擔心的“寡頭”壟斷格局。
所以,面對市場人士對電商行業會形成“寡頭”壟斷格局的擔心,筆者真想說的是,無論以現有電商行業銷售格局還是以電商行業競爭程度講,現在就擔心電商行業會形成“寡頭”壟斷格局,顯然無疑還為時尚早。
推薦閱讀
海爾并非全產業鏈運營,產品之外,品牌也是其利潤的主要支撐點。在中國,海爾因此受益,但在海外,實踐告訴它,做大品牌的捷徑只有收購,盡管這是一條充滿風險的路 戰略機會稍縱即逝,海爾的選擇是快刀斬亂麻。 11月>>>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說電商業已形成“寡頭”壟斷格局為時尚早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29/146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