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進入初冬時節,空調如期進入冷凍年淡季。在深圳的賣場,不少廠商制造“今年冬天會更冷”的口號,引導選擇采用空調取暖的市民在選購時,尤其關注空調產品的制熱效果。空調行業的“制熱旺季”也隨之啟動。
在深圳的家電賣場,記者走訪發現,價格標簽在2000元以下的空調幾乎缺席。在群星廣場店的格力專柜,Q力系列最便宜的小1匹定頻機型都報價2780元,而且還缺貨。商場負責人稱,“想要便宜一點,得等到元旦前后看廠家有沒有政策。”而在近日,志高聲稱1匹空調做促銷,報價1799元。按照志高相關負責人的說法,空調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品,人們對空調“嚴冬送暖”與“酷熱制冷”的心理訴求將表現得同樣強烈。不過,這也不排除廠商以特價機作為誘餌吸引眼球的營銷手法。
記者在深圳看到,目前不少空調品牌,基本在最低端系列才存在“單冷”或者“冷暖”的選擇,往上幾乎都是標配“冷暖”。更讓消費者糾結的是,同樣品牌和規格下,單冷與冷暖價格差距只有100元,顯然是后者更顯“性價比”。對于不愿意“捆綁”冷暖功能的深圳市民來說,恐怕沒有太多考慮余地。
“冷空氣頻繁造訪,預計深圳今冬空調取暖成趨勢。”深圳蘇寧的毛小姐認為,冬季制暖有望成為一個新的經濟撬動點。
有業內人士提出,目前市場上商家宣傳的空調能效,通常為空調的制冷能效。相關國家標準中對于高能效空調的判別,也以制冷能效為準。但是空調制熱尚無標準,消費者只能從空調銘牌上的信息自行判別,具體方法為將銘牌上的額定值熱量值除以額定制熱功率值,所得到的數值越大,空調消耗單位電量所制出的熱量就越多,屋子也就暖得越快,耗電量也就越低。
不過,某知名空調品牌的深圳促銷員告訴記者,對于普通定頻空調來說,制暖的耗電與制冷相差不大,尤其是在深圳的冬季氣候下,總之“都不是省油的燈”。
除了價格高企、缺貨、強行捆綁功能等之外,空調的節能補貼也顯得有些遙遠。記者發現,要獲得國家數百元的節能補貼,需要一級能效,而你沒有掏個四五千元,幾乎無法滿足補貼的政策要求。據觀察,目前深圳市場上熱賣的空調不少都在三級或者二級范圍。很多報價3000多元的1匹空調,也只是三級能效。有消費坦言,“節能補貼的象征意義遠高于補貼的經濟價值。”還有觀點認為,空調市場當下已經過了高速增長的階段,政策紅利正在逐漸退去,節能惠民新政實施在需求不足的市場下難顯效應,家電下鄉也即將到期,接下來的空調市場會有更多不確定因素。
推薦閱讀
11月29日消息,移動互聯網第三方數據分析機構艾媒咨詢最新發布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監測報告顯示,在2012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銷量達到4980萬部,環比增長31.1%,同比增長154.9%,1000-2000元之間的智能手機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2K以下空調難覓冷暖幾乎“捆綁”成標配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29/145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