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一部iPad要經過325雙人類的手。 這種場景,即將消失嗎?

我很羨慕ABC的新聞記者,一個叫比爾.威爾的家伙。今年2月,他公開進入了富士康的iPad制造車間進行采訪。對于中國記者來說,多年以來,這些車間都是拒絕被探視的。
在富士康,蘋果公司的代工廠里,iPad怎樣組裝在一起?比爾.威爾在視頻里給出了答案的一小部分:組裝一部iPad,需要5天時間,以及經過325個中國工人的手。
看著視頻,我不可抑制地想到了一個問題——這些由肌肉、骨骼、血管和神經組成,在人類漫長歷史中進化而成的雙手,最終都會被工業機械手所代替嗎?
2011年,富士康的掌舵人郭臺銘宣布將投入“百萬機器人”到生產線上,從此,富士康的名字開始與“機器人”緊密聯系。
過去,媒體們習慣于描寫富士康的工人,從勞工權利和個人自由的角度去抨擊富士康。現在,這個被認為是現世最大的泰勒主義企業,這個把工人生產動作拆解、研究到盡頭的“代工帝國”,這個盤根于制造業最繁盛土地的制造業巨無霸,真的要推進這場以機器代替人的巨大變革嗎?
機器人,還是歐美國家“把制造業奪回本土”的希望。2006年,《福布斯》提出“買個機器人救美國”,今年,《紐約時報》又用尖銳的調查和措辭,抨擊蘋果公司把電子產品的制造外包給富士康,外包給中國。
我必須看看富士康的機器人,看它們究竟長成什么樣子。這個尋找的過程注定曲折。到發稿日為止,對于我——《二十一世紀商業評論》記者的采訪要求,富士康一直沒有官方正面回應。
為了尋找富士康的機器人,我走訪了超過20位相關人士,包括富士康過去或現在的工程師、車間管理者、工人、自動化設備提供商,甚至富士康的競爭對手。
在尋找的路上,我的發現也越來越多——機器人代替工人的改變,不僅僅發生在富士康。即使是被認為難以自動化改造的電子制造生產線,這些鋼鐵之軀出現的幾率也會越來越大。
這種潮流,未必不會蔓延到“中國制造”的每一個工廠、每一條生產線、每一個工序、每一個工位上。
機器人前傳
蘋果的標準,以及獨特的保密文化,往往決定了富士康引入什么樣的機器人。
作為一個文科生,我嘗試聯系一些工業機器人專家,但一開始就遭遇了挫折。我在辦公室漫無目的地打電話,急迫地想了解富士康的機器人是什么樣子的,卻聽不懂工程師們滿口的技術用語。
幾天以后,我決定還是用回文科生的方法——先讓他們講歷史課。在很多記者看來,富士康一直是以“人海戰術”來制造3C產品的。然而,這個擁有上百萬工人的制造企業,就完全沒有使用工業機器人的歷史嗎?
當我拿出“那些年……”作為電話詢問的開頭時,立刻引來了積極的回應。
我出發到深圳和昆山,富士康建廠歷史最悠久的兩個地方。幾位曾經,或正在富士康任職的工程師,對我展開了遙遠的回憶。
工業機器人在富士康的存在,最早可以追溯到21世紀初。從2000年開始,來自ABB,瑞典自動化品牌的機器人,就已經為富士康做工件打磨的工作。
想象一下這樣的畫面:工業機械手把筆記本電腦的機殼“拿”在空中,連續圍繞著磨具旋轉,而且不懼四下飛濺的粉塵。
ABB機器人還在富士康工廠里從事噴涂的工作,這又是一道打磨產品華麗外表的工序。不過,按照一些媒體的報道,在太原等地的富士康工廠,這些“讓人臟兮兮的工作”至今還在依靠人力進行。
工程師們的講述勾出了我的回憶。在珠三角的一些工廠,我見識過這些ABB的機器人。它們是大小不一的六軸機械手。工程師們說,它們還運作在富士康的車間,做著各種抓取、移動、放置工件的工作。
ABB的機器人總是涂抹著鮮艷的橙色。這些發展了幾十年的國際品牌機器人太容易辨認了。一家叫作日本安川的機器人企業,還給它的藍色機器人取了個動漫一樣的名字——“MotoMan”。
近幾年,一些看上去更小巧的水平多關節型四軸機器人,也開始活躍在富士康的車間。這些主要由日本制造,潔白、輕盈的家伙,尤其擅長在印刷電路板(PCB板),或者手機外殼上迅速移動、逐點作業。
在了解這些橙色、白色、藍色的機器人的出處以后,當我繼續追問,它們在富士康以后具體用在哪個工廠,乃至哪一個工位上時,卻得不到準確的回答——一方面,這涉及到知情工程師們的身份秘密;另一方面,這是連機器人供貨商都未必掌握的信息。
“到底它們到哪里去了?”我從昆山,一路問到上海。
“只有蘋果和富士康知道。”終于,在上海,一個品牌機器人代理商這樣回答我。
這位商人向我做出了解釋:這是為了使蘋果產品的制造工藝絕對保密。他也說出了另一個事實:蘋果公司在影響,甚至左右著富士康在工業機器人上的投入。
“如果代工廠不能自己設計出一套設備,去實現蘋果等客戶的要求,蘋果就會指定它認可的、匹配的品牌機器人,甚至整個生產系統進入富士康的車間。”
iPhone的設計足以消滅一些工人的崗位。譬如iPhone5手機后蓋的制造,要通過精細到頭發絲那樣的激光工藝,把微小的零件焊接到后蓋上——這可以讓技術工人操縱激光焊接機來完成,或者,干脆讓機器人操作激光焊接機。
萊恩精機公司是這種“蘋果標準”的“受益者”。在深圳,它曾連續多年為富士康供應過精密整平機械手。這種設備能沖壓出高精度的工件,包括手機側面的小按鈕,或者深藏于iPhone里的小彈簧。
“富士康很大,生產能力很強,但并非無所不能。”萊恩精機副總經理崔麗君說,“蘋果的標準,往往決定了富士康引入特定品牌的機器人。譬如,某些微細螺絲的規格,被要求精確到百分之一毫米。”
看起來,我已經找到了一個富士康必須自行研發機器人的理由:為了滿足蘋果等代工客戶的需要,富士康需要引入工業機器人,投資成本每年將以千萬元起計。
這也是“富士康牌”機器人能否真正統治3C產品生產線的關鍵。對富士康利好的是,在中國,也唯有富士康那么大的“試驗場”,能提供那么多的工序、流水線和車間,在生產中開發機器人了。
綠色兵團
它還貼上了富有富士康特色的繁體字警告語:“非專職人員嚴禁操作!違反者除名處理!”

沒錯,是時候把尋找目標指向“富士康牌”機器人了。這也是郭臺銘所說的,未來“百萬機器人”的主力軍。
結束在上海的走訪以后,我回到了深圳。在南山高新科技園的一個咖啡廳里,我得到了兩份關于富士康機器人的型號資料——原來,富士康自行研發、生產的工業機器人,跟那些國外品牌機器人一樣,也有一個清脆的名號——“FOXBOT”。
這個單詞的意味再清晰不過了。它是“Fox”和“Robot”的合體。前者是富士康(Foxconn)的英文前綴,后者,是我在小學英語課上最早學到的單詞之一。
我還找到了一些早期制作的宣傳片,富士康在宣傳片里描繪了這些FOXBOT的形象。這家“代工之王”,對工業機器人事業充滿了憧憬:畫面上,伴隨著有力的音樂,圓規和圖紙上誕生了綠色的FOXBOT,它們旋轉、飛舞在藍天,然后出現在各種車間里,快速地運行,字幕上打出了創業色彩的口號:
“中國開發,全球應用。”
“FOXBOT,開辟工業機器人生產全新格局。”
“機器人產業進入富士康芯時代!”
資料顯示,2007年1月15日,富士康的AR (Automation Robotics,自動化機器人)事業處在深圳正式成立,專職研發工業機器人。在運作的第一年,這個隸屬于鴻超準事業群的單位,就制造出A-05、A-16和S-05三種機器人系列的雛形。
AR事業處的研發,曾經可以用“熱情高漲”來形容——這些機器人的外形、技術指標和功能性,直指富士康生產線上各種品牌的工業機器人。到2009年,三個系列的FOXBOT已經迅速發展出A、B、C、P、S、F等6個系列,接近15種具體的工業機器人。
從2010年開始,來自全國各地富士康的技術干部,還會分批到訪深圳,接受以富士康副總經理、AR機器人項目負責人、麻省理工博士戴家鵬主持的機器人技術訓導。也是在2010年,綠色的FOXBOT開始在山西晉城批量制造,正式成為富士康的一員。
現在,一些技工學校已經建立起“機器人人才培訓基地”。富士康把綠色的FOXBOT送到課堂上,供它們未來的操作者學習。在山西晉城,當地的職業技術學院甚至設置了模仿富士康車間的課室。在課堂上,學生們嘗試著“教導”這些綠色的FOXBOT,做出各種動作。
我在一個車間——我不能說出這個車間的具體地點,以免給知情者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見到過綠色FOXBOT中的一員:除了資產編號,它還貼上了富有富士康特色的繁體字警告語:“非專職人員嚴禁操作!違反者除名處理!”
根據知情者們的描述,我知道,在更多地方可以尋找到富士康的機器人:
在深圳觀瀾的富士康iPhone5生產線上,FOXBOT運作在成行結隊的數控機床之間。
在昆山的富士康工廠,FOXBOT對iPad后蓋做打磨的工作,但噴漆和點膠等工位,仍需其它品牌工業機器人的幫助。
在鄭州,曾經被質疑工作環境惡劣的富士康金屬加工廠,經歷工人騷動等事件以后,FOXBOT正被加緊推進到生產線上。
在越南北江,富士康工廠也在內部宣布,即將引入FOXBOT。
……
生產經理們對我說,工業機器人向生產線的推進,更容易發生在新型號的iPhone、iPad推向市場之前。因為,生產新產品需要組織一條新生產線,這能給FOXBOT帶來更多的參加生產的機會。
人際切換
機器對人類的優勢,是那種永不休止、永無怨言地從事同一動作的“優勢”。

在得到了那么多證據以后,“富士康牌”機器人的真實存在,對我來說已經不再是疑問了。在奔波了兩三周以后,我的電腦里已經塞進了多部富士康人提供的視頻。我經常在出差的途中“欣賞”它們。
在這些視頻里,FOXBOT們與生產設備相互配合,做出各種生產動作,看上去無所不能。從外形上看,它們跟那些已成名的國際主流機器人相差無幾。
上一頁 1 2 下一頁單頁閱讀推薦閱讀
近日,在隨手拍海爾之最的活動中,一張拍攝于埃及名為最奇跡的海爾的照片,將古老的建筑藝術與現代的標識結合的取景方式,留住了眾多網友的目光,很多網友對此感嘆,人類創造奇跡,海爾見證了奇跡。 在隨手拍活動網頁>>>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尋找富士康機器人:并非萬能蘋果左右投入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29/145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