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消息,如同所有的成功企業一樣,在中國改革三十年的大潮中,長虹在中國家電制造業的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當前,在市場寒冬下,長虹又該怎么走?
紀伯倫曾言:“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于忘記當初為什么而出發”。或許可以成為目今中國家電制造業的某種寫照。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改革轉型同時又為中國企業提供了一個脫胎換骨的時機。低速增長或者轉型發展,只有過了這一關,中國的制造業才能夠實現巨大的質變。為此長虹適時地提出了“效長虹”的概念,率先在國內倡導“以效率為本”的基礎管理改革。長虹認為無論之前有多么輝煌的成就,當務之急都是回歸基本,加快企業轉型和重塑競爭優勢。
這是一種從零起步的空杯心態,將之前的成就歸零,將半個世紀的榮耀歸零,才能創造更多的成就、更多的榮譽。
這更是一種戰略轉折,拋開“低成本”競爭思維,轉戰“高效率”市場,從管理ABC做起,順利完成第二次跨越,實現企業的由大到強。
效率,微利時代的發展引擎
制造業的競爭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降耗,一個是提效。隨著我國產業升級加劇,制造業的要素成本已今非昔比,原有的競爭優勢正在不斷的縮小。“節流”戰略發展到已無成本可轉化的時候,“開源”就成為了中國企業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與此相比,長虹則更加顯得未雨綢繆,早在2004年長虹就明確提出了“提效降耗”的發展思路,務求在生產、管理、營銷等多方面精耕細作,提高效率。
在生產方面:全面改善技術和設備,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和類似IE這樣的先進工具,加強班組與班組、部門與部門、子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強強聯合、友好協同;廣泛開展技術競賽,將員工培養為身兼多種技能的“萬精油”;重視員工的工作環境,通過人性化管理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創新活力。
在市場營銷方面:抓終端,根據實際市場容量,開發分銷客戶,并制定出量化指標,逐一落到實處;及時發現問題,通過有效溝通解決問題,提升區域協同力;激發營銷人員的工作激情和創造性思維,打造過硬的業務能力。
在管理方面:加強定編定崗定員工作,確保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科學合理安排部署各項工作,充分提升系統效率;設計最佳流程和制度,實現員工、機器、物料的無縫鏈接;構建學習型團隊,培養一專多能的員工;“以人為本,用心管理”,通過贏得“人心”來贏得“人效”。
我們應該看到,通過幾年的提效實踐,長虹已經取得了矚目的成效:2005年以來,長虹銷售收入年均增幅超過30%,2009-2011年,連續三年實現跨百億增長,2011年長虹公司整體銷售規模達到723億元。
長虹的成就固然可喜,但更值得欣慰的是,在這不容樂觀的市場寒冬下,還有這么一個逆勢上揚的奮發者,以獨到的策略和扎實的基礎,成為萬馬齊喑中的一縷寶貴亮光。
長虹的未來,值得期待。
推薦閱讀
近日,網上盛傳家電安全使用年限細則正式實施的消息。11月29日,全國家電標準化委員會家電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驗部部長魯建國在接受E天下記者采訪時辟謠:并沒有所謂的《家電安全使用年限細則》,網上盛傳的所謂《細則>>>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長虹實現二次跨越 轉戰“高效率”市場
地址:http://www.oumuer.cn/a/zhibo/20111229/145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