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級財政部門一直高度重視績效管理,在建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方面做出來諸多嘗試。就如何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有利于提高財政管理水平,有利于提升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質量與效率。日前在貴陽召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建設研討會上,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與貴州省財政廳廳長李岷的一番對話引人深思。并且同用友政務等信息化企業的共用和作為進行了評述。
講求預算績效是實現公共財政保公平、促發展的最有效途徑
李岷:財政就是理財之政。從字面理解,“財”即是管好錢,“政”就是講政治。財政是社會公器,沒有私利,公平與效率是財政研究的核心問題,保公平和促進協調可持續發展是財政根本職責之所在。
當前,各級財政部門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在財政資源與公共需求存在差距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保障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全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因此,我認為如果把預算績效僅僅看作是對一個個項目的考核,就看小了預算績效管理。總之,預算管理是財政各個管理的核心,抓住預算管理這個龍頭,將財政績效管理的要求貫穿在預算管理的各個環節,就是把財政的保公平、促發展具體化。
賈康:的確。盡管到目前為止,我國對公共財政還沒有形成一個共識性的概念,但我個人認為公共財政應該有4個基本特征:一是公共財政作為一個分配體系,必須把滿足社會公共需要作為政府理財的基本目標和工作重心。二是必須以提供市場不能有效提供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作為財政分配的基本方式和手段,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三是必須建立一套以公民權利平等、政治權力制衡為前提、實施規范化的公共選擇的公共資源配置機制和監督機制。四是必須以公開、透明、事先決定、充分反映民意和具備嚴肅性、可問責性的現代預算制度作為運行載體。
李岷:正是基于這樣的想法,我們一開始對預算績效的設計理念就是:抓住預算管理這個龍頭,將績效觀念和績效要求貫穿于預算管理的各個環節,圍繞公共財政職能的實現程度開展績效評價。這是更好地保障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全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當下和未來,我們需要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建立一體化的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積極探索構建以預算編制、預算執行、財政監督、資產管理、績效評價 “五位一體”的部門預算管理體系,把績效理念融入從預算編制到執行、監督,以及資產管理的全過程,實現財政支出一體化管理,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加強公共服務保障。二是要科學設計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
信息化為預算績效管理的實現提供了操作可能性
李岷:標準的問題解決了,下面關鍵的問題就是如何讓這些看起來硬邦邦的標準在一個個具體的項目中用起來,發揮作用。我的想法就是依托信息化平臺,讓所有的財政資金一個口子進,一個口子出,一個池子裝,并對所有的資金進行追蹤問效。
從多年的實踐經驗來看,如果不能對信息化平臺進行頂層設計,就只能是頭痛醫頭,腳疼醫腳,往往產生摁下葫蘆起了瓢的結果。兩三年前,我們采用“全省大集中”的思路構建了一個全省非稅收入收繳管理系統,這個系統橫向覆蓋所有的執收單位,縱向覆蓋省、市、縣三級。通過系統,各級財政部門可以對非稅收入收繳情況進行實時查詢、實時監控和實時對賬,確保非稅收入及時上繳財政,增強了政府對財政資金的調度能力。
正是這次大集中的嘗試讓我們嘗到了頂層設計、統一部署的甜頭,也促使我們下定決心構建全省預算管理一體化信息化系統平臺。經過反復的論證與商討,我們確定了該系統的架構設計原則:“一個口子進出”、“一個池子管理”和“數據資源共享”,既能夠支撐日常業務處理,又能夠服務于政府財政的統籌管理與決策,完成屬地財政管理職能的需要。實現總預算對預算管理、指標系統對預算執行的“總控制器”管理功能,體現總預算的完整性和“把總”的核心特性;實現編制、執行等環節的數據共享和形成數據回路。
2011年5月,經過政府采購程序,確定了北京用友政務軟件有限公司為一體化系統的實施公司。2012年已梳理完成財政業務基礎數據規范、軟件系統框架和原型模型,基于財政應用支撐平臺上線運行了部門預算編制、總預算編制、總指標管理等模塊,優化升級了國庫集中支付系統,接入了總賬系統的數據。到目前為止,這個系統已經基本實現了對公共財政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統一管理,實現了預算編審、調整與執行的完整閉環數據回路。預算資金“池子”里的各種預算指標信息帶有完整的業務屬性,各類業務數據伴隨業務實時生成做到了準確無誤,并且在科學合理的業務模型的規范下,做到了實時、結構化的清晰描述財政預算資金的動態和靜態分布狀況。對當前預算管理提供了最細顆粒度、準確、豐富的數據集合,對開展績效評價工作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下一步我們將著手實施剩余模塊,對已實施模塊進行需求再梳理并進行優化,力爭2013年,逐步構建全省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平臺。我相信,這個平臺一定可以為構建以預算編制、預算執行、財政監督、資產管理、績效評價“五位一體”的部門預算管理體系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賈康:剛才您提到的這個依托信息化平臺及網絡系統支撐“全省大集中”模式,我作為研究者的表述,是依托現代信息處理技術形成科學決策、全程管理監督和績效約束的“全景圖”和閉合鏈條,實際上這正是把部黨組強調的事前的評估、延續到事中、事后的評估全流程化,打通了所有的環節。貴州的實踐為全國其他兄弟省市提供了重要的啟發和寶貴的經驗。
事實上,財政的改革總體可認為是包括三個層面的創新:體制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體制創新是從公共財政制度頂層設計的角度把握財政改革的大方向和形成財政改革的大框架;管理創新是在具體的工作和業務運行中,建立與體制創新相匹配的系統化的管理新機制;而技術創新則要為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提供先進技術手段的低成本、高效率,是安全的支撐。現歷史階段,三層創新中的一大重點和交匯點,就是預算管理創新。在公共財政導向下,我國先后實施的部門綜合預算改革、國庫集中收付改革、政府采購改革、收支兩條線改革和績效考評改革等,初步構建了現代預算管理制度的框架,而在政府預算進一步公開、透明的要求下,優化預算管理的改革創新勢在必行,今后亟須著力在政府預算信息透明度、預算安排合理性和預算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水平的提高等方面下功夫,建立通盤協調、全面細化、全程周密監控和精細化管理的預算體系,實質性推進我國政府理財的民主化、法治化,也實質性促進行政成本的控制與降低,從而增惠于民生。在此背景下,必須充分認識、高度重視信息化這一新技術革命和新經濟的代表性產物。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早已指出的,科技的發展“在歷史上表現為一種革命性的力量”,我們在公共財政建設中,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是降低管理成本、落實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要求的必然選擇,也一定會為預算績效管理提供彌足寶貴的操作條件、插上加快實現績效提升與騰飛的翅膀。
推薦閱讀
中興通訊的未來到底會如何呢?就在發布虧損的10月15日,中興通訊接到中國移動TD-LTE招標項目的中標通知,中興通訊總載頻數超過13000扇。加上之前中興通訊為中移動獨家承建的中移香港4G網絡,這意味著在目前已投資建設>>>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用友政務助力政府加強預算績效管理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21229/112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