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就在AMD的“輕資產”戰略正緊鑼密鼓之時,英特爾也開始輕盈起來。英特爾和最大的芯片代工商臺積電日前共同宣布,允許后者使用凌動Atom微處理器的電路技術生產芯片。這一舉動對英特爾來說具有革命性意義,因為盡管在各個行業,外包都成為主流趨勢,但一直以來,這家全球最大的芯片設計和生產商都堅持自有生產制造。
與此同時,英特爾專門面向嵌入式市場開發的新平臺也于昨天同時發布,意味著其將借凌動進入車載信息娛樂設備、多媒體電話、生態技術甚至工控領域。英特爾嵌入式產品事業部中國區總監施養維告訴記者,這是一個遠大于PC的市場,預計到2015年前約有150億臺嵌入式設備。與此同時,施養維也承認,這標志著英特爾借Atom重回通訊市場。據其估計,2009年嵌入市場對Atom的需求可能是08年的10倍。一直以來,ARM在手機處理器市場獨占鰲頭,而英特爾則稱霸PC市場。如今,兩巨頭間的較量正式開演。
戰略轉型+降低制造成本
作為全球最大芯片研發與制造公司,英特爾一直堅持自行生產公司研發的芯片,從不輕易讓其它生產商染指。因此此舉被認為具有戰略性意義。
臺積電作為全球最大芯片代工商,為高通、德州儀器等芯片設計企業代工過許多用于手機的系統級芯片。據協議,英特爾將把Atom處理器核心與臺積電的技術平臺對接,以擴大Atom芯片的應用范圍。
英特爾首席執行長歐德寧表示,此舉將使那些擁有顯著設計專長的客戶較容易利用英特爾處理器架構的便利,準確定制出符合自身需求的產品。
向臺積電的設備商客戶推銷Atom,此次合作無疑增強英特爾在通訊芯片領域與高通等芯片設計公司的競爭。
除了戰略轉型意圖外,降低制造成本無疑是雙方合作的另一大動力。事實上,金融危機以來,英特爾一直在整合自身的制造業務。今年1月宣布將關閉5家工廠,未來12個月內會將其位于上海浦東的封裝測試工廠整合到成都工廠中去,浦東工廠2000多員工受到影響。
而獲得英特爾的大單,對于深陷金融危機中的芯片代工商臺積電也無疑是重大利好,昨天盡管全球股市大跌,但臺積電卻逆市長揚。
借凌動重返手機市場
英特爾在PC和服務器領域的市場已處于絕對壟斷地位,增長空間有限。貝克爾資本管理公司的分析師帕特·貝克爾表示,為提高業績,手機等市場是英特爾所不能忽略的,“預計英特爾會在手機市場上取得一席之地。”在英特爾的規劃中,借凌動擴大自己在嵌入式芯片市場的占有率,以及借之重返手機市場是其重要的戰略布局。此前為了進入手機芯片市場,英特爾進行了6年的努力,投入超50億元,最后卻不得不于2006年以5億美元出售了手機芯片業務。
施養維告訴記者,未來芯片業有四大應用增長點:可以聯網的消費電子、移動互聯網終端(MID)、嵌入式設備和低成本PC.“這四塊市場,每個市場都對芯片有100億的需求潛質。”
英特爾芯片的優勢在計算能力,但相比其他手機芯片巨頭如高通、德州儀器等,此前的芯片能耗較高(約為5瓦,而對手產品的能耗只有1瓦)。對于手機、MID等消費電子產品來說,高功耗產品顯然缺乏競爭力。施養維表示,凌動解決了很多以前困惑英特爾的事,就是因為功耗非常低。“我們的目標是低于1瓦。因為在嵌入式市場,用戶第一個考慮的就是可靠性、穩定性。低功耗芯片可極大提高產品的穩定性。”
手機、低成本PC和車載信息娛樂系統(IVI)是當前市場的熱點,自然也是英特爾凌動當前最主要的應用方向。對于手機市場的野心,英特爾毫不掩飾。歐德寧表示,2011年消費者在手持機上的支出將達100億美元。“其實英特爾看中MID的最終目的,是MID最終會發展成智能手機。”施養維透露,“我看過用凌動做的最小的底板,比我的名片還小,可以想象放到移動的設備上都可以用。所以這兩塊加起來,就令到我們整個市場潛質加大。”
自從去年AMD把制造工廠剝離后,芯片業的“輕資產”再成熱門話題,把制造外包,只集中精力在設計和規劃,這種設計會是主流嗎?
英特爾中國大區產品總監洪力向本報介紹,今年英特爾在32納米工廠上的投入會達70億美金。逆市投入工藝制造原因是什么?“結構創新、制程創新、經濟規模一直是英特爾的三駕馬車。”洪力認為,光有設計是不行的,還需要有制程的創新,芯片才能做出來。“今年是45納米,明年進入32納米,緊接著是22納米。在130納米時,全球有超過14家公司擁有自己的設計和工廠,65納米時只有不到10家,32納米時只有3家了,到22納米時可能只有英特爾一家了,所以這是英特爾依然大手筆投入制造的原因。”
聲音
“英特爾不會剝離制造”
自從去年AMD把制造工廠剝離后,芯片業的“輕資產”再成熱門話題,把制造外包,只集中精力在設計和規劃,這種設計會是主流嗎?
英特爾中國大區產品總監洪力向本報介紹,今年英特爾在32納米工廠上的投入會達70億美金。逆市投入工藝制造原因是什么?“結構創新、制程創新、經濟規模一直是英特爾的三駕馬車。”洪力認為,光有設計是不行的,還需要有制程的創新,芯片才能做出來。“今年是45納米,明年進入32納米,緊接著是22納米。在130納米時,全球有超過14家公司擁有自己的設計和工廠,65納米時只有不到10家,32納米時只有3家了,到22納米時可能只有英特爾一家了,所以這是英特爾依然大手筆投入制造的原因。” (編輯:Kobe)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此次裁員不僅涉及美國員工,還涉及持簽證的外籍員工和在美國以外地區工作的外國員工。微軟員工中美國員工占大多數,因此此次對美國員工的絕對裁員數量較多。微軟持H-1B簽證和其他短期簽證的外籍員工所占比重本來就很>>>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英特爾牽手臺積電 戰略轉型降低制造成本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206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