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微軟正式向全球發布了WindowsIE8.0瀏覽器。為了造勢,在發布會上,微軟IE瀏覽器團隊總經理迪安·哈查莫維奇展示了微軟行業合作伙伴,如ESPN、eBay、Digg、Facebook和OneRiot為客戶創造新價值而提供的IE8.0解決方案。
同時,微軟把“安全”作為新產品的最大賣點。事實上,安全已成為目前瀏覽器性能的一個重要方面。微軟認為,IE8的安全性能有大幅提高,提供了一系列功能強大的安全防護措施,其攔截惡意軟件的能力達到已面市的其他瀏覽器的2倍到4倍。
但就在IE8正式發布前幾個小時,一名叫尼爾斯的德國計算機專業學生在一個黑客大賽上只用幾分鐘就侵入了一臺裝有IE8瀏覽器的筆記本電腦,令高調宣稱安全是新版瀏覽器最大亮點之一的微軟不免有些尷尬。好在也是這個尼爾斯,還先后突破了其他多款瀏覽器的防護,讓微軟不至于太過難堪。此外,還有專家指出,IE8在兼容其他應用軟件方面與谷歌的Chrome以及蘋果的Safari等瀏覽器有較大差距。
“快速”則是IE8的另一個顯著改進,尤其是它提供的名為“加速器”的新功能受到一些使用者的稱贊。但是在苛刻的專業測評面前,IE8的表現遠沒有其名聲那么大。美國《計算機世界》周刊評論說,IE8比舊版本快,但仍然是市場上運行較慢的一個瀏覽器。
微軟IE瀏覽器的市場份額受到后起之秀的嚴峻挑戰,如蘋果的Safari、谷歌的Chrome和開源軟件的火狐瀏覽器。截至今年2月底,微軟IE瀏覽器在市場上所占份額為67.4%。
業界評價并不高
IE瀏覽器的用戶實際上并沒有積極采用這個新軟件。
網站通訊流量監視公司StatCounter的全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3月20日下午1點,IE8僅占全球互聯網通訊流量的1.56%。
StatCounter創始人和CEO奧德漢·庫侖估計,用戶對IE8的反應是令人失望的。他對比了IE8首次公開發布與火狐3瀏覽器去年6月首次發布時的情況。火狐3瀏覽器在測試版的時候通訊流量占整個互聯網通訊量的7.8%。在公開發布的3天之后,火狐3瀏覽器的通訊流量占整個互聯網通訊的18.9%。
《華盛頓郵報》技術專欄作家羅勃稱,微軟IE8瀏覽器雖然有很大進步,但到目前為止,大量微軟用戶依然在使用其在2006年發布的版本,同時還有很多人已經轉投IE的競爭對手陣營。“對于那些還在堅持使用IE瀏覽器的用戶來說,IE8瀏覽器是一個受人歡迎的升級版本。但是,對于那些已經轉向火狐、Opera、Chrome或Safari等瀏覽器的用戶來說,IE8恐怕還難以讓他們滿意。”羅勃說。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微軟新瀏覽器的不足之一是它想要實現的目標太多。作為Windows中的默認瀏覽器,IE8必須能夠讓初學者輕松上手,但是要想搶回那些正在使用其它瀏覽器的用戶,它必須具有一些高級功能。另外,由于很多公司的軟件產品都是建立在老版本IE上,微軟有責任確保這次升級不會傷害這些Web應用的兼容性。
但因為一些流行IE插件含有病毒和間諜軟件攻擊,IE8增強了瀏覽安全的防護力度,但是某些功能恐怕會重蹈Vista“用戶賬戶控制”的覆轍:太啰嗦以致用戶不得不放棄使用它。舉例來說,當用戶在Gmail中打開一個未讀信息時,IE8實際無需發出告警。
IE8最糟糕的地方在于,微軟試圖支持那些為無視Web標準的老版本IE編寫的網站。和IE7一樣,IE8為這些情況提供“兼容瀏覽”方案。盡管IE8表示很多網站需要這種功能,但是一個瀏覽器如果錯誤地提示眾多網頁需要修改,這無疑是一件令人厭煩的事情。
這種兼容模式還導致了IE8界面的混亂:兩種截然不同的菜單實現同樣的功能,這會給開發者帶來一些困擾。
IE8的到來會徹底宣告:功能更弱、安全性更低的IE6將壽終正寢。然而,依然有超過五分之一的Web用戶還在使用這個陳舊的瀏覽器,如果他們像忽視IE7一樣忽視IE8,而已經轉向其它瀏覽器的用戶又不會回來,微軟的潛在用戶資源將會枯竭。
“如果出現上述糟糕情形,微軟最終或許會考慮將瀏覽器業務轉讓給其它公司。”羅勃評價說。
對手咄咄逼人
真正讓微軟重視起瀏覽器,是從去年9月2日谷歌正式發布其網絡瀏覽器Chrome開始的。憑借谷歌的品牌影響力,Chrome在發布首日就有幾百萬下載量,光在中國某門戶網站上就有20多萬用戶下載。
事實上,過去四年,以發燒友為主體的“火狐”Firefox已經從白手起家發展到如今20%的市場份額。
另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是蘋果的Safari瀏覽器,這款瀏覽器本只專屬于蘋果Mac操作系統,因為覬覦桌面瀏覽器市場,蘋果也推出Windows版本。如今更多小眾的瀏覽器,比如Opera以及懷舊的Netscape,甚至中國的騰訊、搜狐和奇虎等都在推出自有品牌的瀏覽器,蠶食著IE的市場份額。
NetworkApplications網絡調查公司最新數據顯示,微軟在瀏覽器市場上的份額已經下滑到了67.4%。與此同時,Mozilla的火狐擁有21.7%的用戶,蘋果為自己蘋果機配備的Safari市場份額為8.0%,谷歌的Chrome市場份額為1.1%。
然而,在2008年時,微軟還擁有接近73%的市場份額,彼時火狐和Safari市場份額分別是19%和6.4%。美國著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分析認為,“IE曾經忽略了1/3的瀏覽器市場,微軟如今通過IE8來收復失地。”
EnderleGroup的分析師認為,IE8是一個進步,但微軟短短幾年已經失去很多市場份額,盡管IE8有能力同對手競爭,要想收復失地,這僅僅是第一步。他甚至認為,微軟不會就此罷休,IE9肯定會超過競爭對手。
而EndpointTechnologies的總裁羅杰·凱的看法則不同。他表示,微軟正在傳達的一個消息是,IE8不比競爭對手差,從這個意義上說,微軟亦無十足把握稱自己完全超越了Firefox、Safari,以及Chrome。
然而,不管是羅杰·凱還是EnderleGroup的分析師都否認微軟會在競爭面前退縮。歐盟1996年因微軟在Windows中捆綁IE而對微軟進行懲罰,這可能是Windows7中可以卸載IE8的一個原因。同時,IE8的超標準模式也有助于軟化歐盟對微軟的進一步指責。為了應對歐盟的限制,微軟不得不在用戶界面上作出妥協。
羅杰·凱表示,因為IE一直是Windows用戶界面背后的重要引擎,微軟不會,也不敢在這方面有絲毫含糊。
EnderleGroup的分析師認為,IE8是一次強有力的回歸,它會遏制火狐Firefox對IE市場的侵襲。他還指出,微軟有一個Firefox義務開發者們所不具備的優勢,就是大量的現金。而Firefox在離開谷歌的資金支持之后會何去何從,實在是一個未知數。
IE8并不是“終結者”
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游戲規則,網民數量、帶寬、存儲和服務器成本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基礎設施越來越成熟了,這都意味著他們從網上取用應用程序成為可能。在這種思路下,IBM、微軟和亞馬遜等行業巨頭都提出了“云計算”。盡管大家對“云計算”的概念還未達成統一,對“云”的商業模式還在摸索,但大多數網民都在使用著“云”的應用。
在巨頭們解釋什么是云計算時,最常用的比方是把網絡比作電力,在電力成為公共資源之前,遍地都是發電機。未來在云的設想下,IT成為電力一樣的公共資源時代已經來臨。部分觀點認為,如果“云時代”來臨,用戶需要的就是一個瀏覽器,加上一個輸入交互設備。
屆時,瀏覽器成為互聯網的入口。瀏覽器也許會成為操作系統的終結者。難怪微軟宣稱,“未來重要的不再是占據用戶的桌面,而是占據用戶的瀏覽器。”
IE瀏覽器極大地推動了網絡普及,也正是憑借與Windows操作系統捆綁銷售這一招,IE擊潰了曾經風光無限的網景瀏覽器,奠定了其霸主地位。但即便如此,IE也從未達到網景最輝煌時的市場占有率,IE最大的功勞似乎在于將激烈的競爭搏殺引入了瀏覽器市場。
從這個意義而言,IE8的推出有望引發瀏覽器市場上更加激烈的競爭,它不會成為瀏覽器市場上一統天下的“終結者”,只會成為一個“開路者”,激發諸多競爭對手一同朝著開發性能更佳的瀏覽器的方向不斷前進。(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順應市場需求,英特爾推出了英特爾學習系列計劃(IntelLearningSeries),與本地軟硬件廠商緊密合作,為學生提供整體化解決方案。漢王科技是英特爾學習系列計劃(IntelLearningSeries)中的重要一環,英特爾與漢王的聯手>>>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205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