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本站出了一篇稿件《458元2G DDR 667內存 暴利背后的迷霧 點擊進入》引起了一些爭議。有的網友認為這種產品的確存在暴利,但也有一些不同聲音,一是認為這種現象由來已久,屬于潛規則,沒有必要大加指責。另外,金士頓公司也通過其他方式與我們進行了溝通,認為這種品牌機特供內存確有技術含量,往往是針對內存和主板進行的二次開發,包括軟件調整和PCB板重新布線,因此價格高一些實屬正常。
這些觀點到底誰對誰錯呢?我們首先看看金士頓方面提供的照片。
從照片上來看,發現廠家確實使用了DELL某款XPS電腦作為平臺,有測試的,也有老化平臺。但是除此以外,廠家沒有提供更多的線索,證明他們專門對品牌機專用內存進行了二次開發或者產品上的修訂。
廠家曾經介紹過,說這種品牌專用內存在PCB板的布線上作了修改�?上У氖�,我們沒有能夠買到這種內存,因此也無法和市場上普通金士頓內存做比較。因此,是否有二次開發行為,從圖片來看,還不能下定論。
在調查此事的過程中,我們繼續聽取了一些業內人士的說法,這些觀點是否正確呢?限于條件和水平,我們僅介紹觀點,到底是正確還是錯誤,留給網友們評論。
有一種觀點認為,和DIY市場相比,品牌機的運作機制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他們是批量生產,一方面可以做很多兼容性測試,以及針對兼容性做一些修改。其次,他們對成本控制非常嚴格。
據說某些品牌機在定內存的時候,第一要素是看價格,然后再做兼容性測試,如果發現有問題,就開始修改軟件設置甚至對PCB板重新布線。別看測試和修改很麻煩,但由于批量大分攤了成本,因此總的看來還是很合適的。
這種觀點認為,即便是廠家專門進行了內存條二次開發,其成本也不會更高,而且實際情況有可能恰恰相反。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現在各配件技術都太成熟了,所謂兼容性的問題非常罕見。所謂的二次開發,其實就是costdown(壓縮成本),比如減少內存條的PCB板面積,去掉一部分電容電阻元器件等等。
從目前來看,金士頓的觀點和我們在內存業界聽到的說法大相徑庭。到底這種品牌機專用內存的成本是高還是低呢?有待于進一步收集線索。當然,我們也歡迎廣大網友踴躍評論,如果真的如金士頓所說,那我們就要為他們認真負責的態度大聲叫好。如果如其他一些業界觀點所言,我們就還想問問,品牌機指定內存,到底是不是暴利?(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SanfordC.Bernstein分析師ToniSacconaghi周五在寫給客戶的報告中指出,在10大個人電腦廠商中,戴爾和宏基合并意義重大。他表示,如果戴爾以溢價20%或以約5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宏碁,此舉將大幅提高戴爾年營收的增長,使>>>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金士頓品牌機指定內存暴利 多方再論戰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204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