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 (記者 小月) 近幾天來,對于一場發生在美國的訴訟,全世界信息產業界都在表情復雜地觀望。
歐盟昨日對英特爾開出了史上最大罰單———10.6億歐元(約合14.5億美元),這一數額超過了微軟壟斷案中歐盟對微軟征收的4.97億歐元的罰金。歐盟表示,罰單金額是根據英特爾違反反壟斷法的5年零3個月期間在歐洲的芯片營收為基礎進行計算的。此次罰款接近英特爾2008年全年凈利潤1/3,該公司去年凈利潤為53億美元,而歐盟給英特爾的繳費期限是3個月。
英特爾在個人電腦微處理器中的市場份額約為80%,該公司真正意義上的競爭對手僅有AMD一家。歐盟委員會表示,英特爾濫用其壟斷地位,圖謀將AMD阻擋于市場之外,違反了歐盟的競爭法律。該委員會指出,英特爾向宏碁、戴爾、惠普、聯想以及NEC等電腦廠商提供折扣,要求這些廠商從英特爾購買全部或絕大部分X86 CPU,并向這些廠商付費以推遲或取消推出基于AMD芯片的產品型號。而且,英特爾從2002年到2007年向德國最大的電子零售商Media Saturn Holding付費,讓該零售商僅購進裝有英特爾CPU的電腦。
英特爾與AMD的殊死之爭早也不是什么秘密,早在2005年時,AMD就在美訴英特爾壟斷6大罪狀告其打壓對手。此前,日本公平貿易委員會裁定英特爾違反日本反壟斷法。在英特爾的歷史上,其在全球遭遇的反壟斷起訴也是此起彼伏。英特爾曾被美國FTC、韓國KFTC、日本FTC裁定為“壟斷”,而與歐盟的糾葛于2001年起已持續了8年,此次英特爾英總裁兼CEO歐德寧在裁決后強烈不滿,表示“我們絕對沒有損害消費者利益。英特爾將上訴。”英特爾與歐盟、與AMD的斗法還要繼續上演。
對于英特爾天價的處罰在國內也引起了不小的反響。IT業內資深人士、大參考創辦人李易透露說,英特爾在中國給PC廠商廣告返點、贊助市場活動已是業內“眾所周知的公開秘密。”李易表示,除了返還廣告費外,英特爾還通過贊助PC廠商的市場活動,來影響PC廠商。很多年前,七喜電腦的一份財報曾披露,其凈利潤和英特爾返回的廣告費用相當,足見英特爾的廣告返點對英特爾的重要程度。
對于李易的這種說法,倪光南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給PC廠商提供折扣以打壓競爭對手的作法在國內肯定也存在。既然如此,我們不妨假設一下,為什么AMD不在中國起訴英特爾?如果AMD在中國起訴又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呢?
對此,CBS國際副總裁、中國區總裁王路表示,從各行業的經驗看來,反壟斷事業在中國仍不夠成熟,而倪光南表示中國的《反壟斷法》剛公布,缺少相關的經驗,而且實施《反壟斷法》相關機構及配套的法規都不健全,中國要做這個事情可能難度相當大,中國在短期內像歐盟一樣對英特爾、微軟PC領域壟斷巨頭實施相類似的處罰,可能性很小。
由此看來,并非是中國的生意未因英特爾可能存在的壟斷受損,也并非是英特爾在中國不存在壟斷。真正的原因,是中國相關法律不完備,反壟斷有法難循。
在西方發達國家,市場經濟已經發育了數百年,其間的種種法律、文化方面的積淀,非短時間可以頓悟。微軟與蘋果、戴爾與IBM、AMD與英特爾、日韓企業與歐美巨頭,是我們身邊的教材。從這些已經和正在發生著的封堵與突圍、遏制與超越、壟斷與反壟斷的活劇中,我們可學的東西太多太多。
從觀望到思考,從思考到行動,中國需要行動!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Damballa負責工程的副總裁TrippCox說,我們繼續看到被感染的電腦數量在快速增長,每天安裝大約1600個惡意軟件,并且傳播的地理范圍更廣。自從我們占領了這個指揮與控制服務器以來,這個僵尸網絡的主人就不能訪問新安>>>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AMD為什么不在中國起訴英特爾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203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