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著名物流企業越海科技這段時間很受傷。與全球PC巨頭惠普之間的一場合作,讓它吃了一個啞巴虧。
去年10月,惠普一位銷售經理找到越海董事長張泉洽談合作,想通過騰訊拍拍網的平臺進行網絡營銷,合作的一部分內容就是要越海擔負商務與物流平臺。“商務”平臺之意,是要越海先買斷PC產品,惠普則提供網上咨詢和銷售、宣傳推廣支持。
合作談成之后,越海把1000多萬元現金打了過去。結果,惠普一方遲遲不見推廣,最后上述項目停滯失敗,越海目前背負著沉重的庫存,仍在苦苦尋求解決方案。
越海:受傷者的申訴
越海公司此前曾經在Discloser網站上公布了相關抗議聲明,聲明中顯示,當初與它們商討合作的人,是惠普中國公司一位姓徐的銷售經理。
越海聲明中還表示,公司當初有所顧慮。因為它只是一家物流公司,而這一合作需要為惠普背負PC庫存,一旦合作不像徐經理所說的那般順利,庫存可能成為越海的沉重負擔。畢竟,這次合作的數額不小,大約2000多臺PC,價值1000多萬元人民幣。
徐經理反復向越海游說,承諾庫存屬于惠普,不屬于越海,公司絕不會讓庫存超過2個月時間。而且,惠普中國會在各地進行大幅度宣傳,并以相關人員配合,來主導整個運作。
越海公司內部為此進行激烈討論,最后認為,作為PC巨頭、500強企業,惠普不像一個“為了沖銷量而去欺詐合作伙伴的公司”。
于是越海一次性向惠普打了1000多萬元現金,買入一定數量的指定機型,合作算是開始了。但讓它沒想到的是,貨物進倉,惠普的宣傳與配合沒任何動靜,之后項目一再拖延。而惠普指定的網絡營銷平臺——騰訊拍拍網也投入了部分人力,只好干等著。
越海表示,它與騰訊拍拍一再催促惠普落實支持,后來緩慢啟動了,但去年底,由于惠普自身因素,加上其他不利條件,合作最后失敗。
越海在聲明中詳細敘述了上述合作從洽談到最后失敗的經過。
此后,越海擔心的一幕出現了:1000多萬元現金換來的只是2000臺PC庫存,這些PC幾乎沒有銷售出去。惠普公司的徐經理開始清理庫存,但速度遠不如當初承諾得快。
PC價格變化很快,加上占據巨額現金,金融危機時期,越海拖不起。
“我們一再催促,幾乎每天都是電話,徐經理也是一再承諾,總是說很快很快。”該項目的“苦主”、越海科技業務經理陳迪文對CBN記者表示,盡管如此,公司始終相信惠普會處理好庫存問題。
但事情顯得很蹊蹺。負責這一項目的徐經理最后離職了。
記者沒有聯系到徐經理本人,無法了解當初他為何主動找到非PC渠道的越海,并成功游說對方,簽了個大單。
惠普:正在積極應對
這當然只是越海一面之詞。惠普中國信息產品集團副總裁邵冬對CBN記者表示,上周三,她確實剛剛獲悉,公司與越海有上述合作,“非常理解”越海的急切心情。
邵冬表示,由于此前人事方面有些調整,原來負責的相關人員已離開,目前還不能直接拿出處理結果,需重新調查雙方合作信息,尤其需要越海提供合作合同、發票等材料。
越海稱惠普的承諾不到位,讓它損失很大。邵冬表示,從她了解到的書面合同信息看,并無看到越海所稱的“口頭承諾”。
邵冬透露,從目前了解到的信息看,雙方協議屬于“大客戶”模式合作,即由越海采購,向最終用戶銷售。
這一模式,對手戴爾還沒有進入分銷領域前,曾在中國暗中嘗試多年。此模式背后,往往存在一個問題,即合作方多不是正式簽約的渠道合作伙伴。
惠普一位內部人士補充說,上述合作不排除走了“非正常流程”,即越海與惠普相關銷售人士之間,私下達成合作。
物流公司怎會進入PC分銷領域?越海在此事上沒透露。不過,CBN記者在該公司網站上查到,涉入分銷是它一直引以為豪的“顛覆模式”,越海董事長張泉前年還曾強調,針對特定用戶,會用資本優勢將產品全部或部分買下(如飛利浦顯示器),之后再將產品倒給沃爾瑪或最終消費者,不局限于扮演“搬運工”。
惠普上述人士說,非授權的正規渠道,私下達成的合作,在公司內部要受監督,公司經營手冊內容平常三令五申,出了事是要處理的。
徐經理是否因此而被處理、最后離職的呢?邵冬表示不便透露,強調這與上述問題屬“兩個事情”。
邵冬對CBN記者還強調,她理解越海科技方面的心情,公司不會放棄不管,這兩天,相關人士正在配合越海進行調查,只是需要一個周期。(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隨著intel Nehalem平臺至強5500處理器的發布,Sun公司也在第一時間推出了基于此平臺的x86系列服務器,面向中國市場,此次Sun推出了7款服務器,包括:入門級服務器產品Sun Fire X2270;五款企業級和網絡服務器產品,分>>>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203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