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西紅柿來抵御流感,或者把你的房子改裝成滅蚊室來消滅蚊蠅……這些想法乍一聽讓你覺得有點異想天開,但他們卻在真正的實施過程中。蓋茨基金會——作為世界上最富有的慈善組織,正在考慮改變以往對科學家設立的捐助門檻,充分釋放他們的想像力,期望他們能夠帶來一場科技 “變革”。
抗病毒西紅柿
“這批西紅柿長勢很不錯。”
“沒錯,吃起來一定很不錯。”
埃里克·拉姆對自己的一位學生說道。此刻他們不是在一望無際的農場里,而是站在新澤西州拉特格斯大學的實驗室旁。
埃里克·拉姆是該學校植物生物學和病理學系的教授,轉基因植物學方面的專家。在他的實驗室附近有一片種著西紅柿的實驗田。新的一批西紅柿正進入成熟期,一顆顆紅色的果實甚是誘人。不過,實驗室里的學生們可不打算把這些西紅柿全吃了,這些都是拉姆教授的寶貝。
西紅柿被采摘下來之后,會用來進行專門的病毒實驗。別誤會,拉姆的工作不是制造有病毒的西紅柿,而是制造可以抗病毒的西紅柿。這些紅潤飽滿的西紅柿不僅可以用豐富的茄紅素幫助前列腺病人,它還可以治愈部分病毒性感冒。
在培養過程中,幾種特殊的RNA(RibonucleicAcid核糖核酸)被植入了西紅柿胚芽內,伴隨著西紅柿一起成長。這些RNA能夠破壞一些病毒的活性,起到抵抗病毒的效果。
不過拉姆在實驗過程里遇到了一些麻煩,食用西紅柿的動物還是會被病毒感染,西紅柿所攜帶的RNA并沒有起到什么作用。
“因為這些西紅柿被它們吃到肚子里后,經過了它們的消化系統,而哺乳類的消化系統破壞了西紅柿所攜帶的RNA,我們要好好研究一下怎么樣保護這些RNA,讓它們不受破壞,進入人體的內部循環系統,”拉姆教授說。
目前,拉姆的團隊正在優化自己的方案,希望這批新培養的西紅柿可以起到更多的療效。
也許你會好奇,得了感冒我們吃藥就是了,為什么還要制作這樣有點“不倫不類”的西紅柿呢?
一方面,拉姆教授希望這是一種更可口的抗病毒“藥”,要知道,他的女兒從小就不愛服用各種藥物。
更重要的是有了這種西紅柿,人們可以將它種在自家的后院,家人如果患了流感,直接將西紅柿摘下食用就可以了,不需要再去藥店買抗病毒藥。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拉姆教授研制這種西紅柿并不是為了生活富庶的美國中產階層,而是為了面向非洲欠發達國家的窮人們。在那里,昂貴的藥物和貧瘠的醫療設施讓人們對看病望而生畏。
拉姆教授希望能有這樣一天,你只需食用后院種植的瓜果蔬菜就能增強對各種流感病毒的抵抗力。
千奇百怪的科研計劃
每分每秒,在世界各地,像上面說到的這種將蔬菜水果變成治病“良藥”的絕妙想法,都會從那些絕頂聰明的腦袋里蹦出來,不過他們大多苦于沒有資金啟動自己的計劃。而超級富豪比爾·蓋茨和他妻子梅林達則很有興趣幫助這些絕頂聰明的腦袋找到問題的答案。“利用全世界科技創新的能力,我相信我們可以改善發展中國家人們的健康狀態,我們可以挽救成百萬千萬人的生命。”比爾·蓋茨這么說。我們知道,比爾·蓋茨捐出了他所有的資產注入了蓋茨基金會,專門用于慈善事業。去年,蓋茨基金會主辦了一個名字叫做“科研反斗樂”的慈善項目,這個項目旨在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健康水平。自2008年開始,“科研反斗樂”已經資助了來自29個國家,超過180位研究者,他們都至少獲得了10萬美元項目資助。
由于基金會對這些科學家們不設任何門檻,他們的創意也沒有任何束縛,所以“科研反斗樂”征集到的項目千奇百怪,充滿想像力。
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布萊恩·佛依和馬桑巴·西拉正在研究,人類和其它動物一般服用的能殺死寄生蟲的藥物,是否能夠進行升級,再次殺死吸取人類和動物血液的蚊子。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團隊正嘗試研制一種手持瘧疾檢測儀。按設計構想,這種檢測儀價格不高,靠干電池提供電力,通過磁體探測人體血液中瘧原蟲的排泄物,從而大幅加快瘧疾診斷速度。
丹麥DBL中心的賈克斯·德勒克·卡爾伍德正在構思一種龐大的滅蚊設施,通過在房子的四周使用條狀的蚊子網,人們可以把家變成一個大的捕蚊器。讓蚊子們有來無回。他希望能夠用這種簡單的工具減少瘧疾的傳播。
美國布法羅大學的安德斯·哈肯森在人類母乳中發現了一種特殊的蛋白質“哈姆雷特”,它可以殺死會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源菌。哈肯森的研究是試圖找出這種蛋白質的運作原理,然后利用它在那些致病細菌產生抗藥性之前殺死它們。
因為瘧疾寄生蟲從人的血液中采集鐵元素,存入自己的液泡中當做食物。巴拿馬高科技研究所的卡門·斯巴達佛拉正在嘗試著利用能夠加熱金屬的低效能微波,使寄生蟲體內儲藏的鐵元素達到一定的溫度,在不傷害人體其它細胞的同時,殺死這些寄生蟲。
截至2009年5月4日,“科研反斗樂”已經選出了進入第二輪的81個項目,這81個研究項目來自世界5大洲17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等學府、研究機構、非營利組織以及私營企業等等。
在接受蓋茨基金會首階段10萬美元資助后,這些進入第二輪的項目將有機會獲得進一步資助,額度為100萬美元。
蓋茨基金會轉型
蓋茨基金會這一資助機制其實同常見慈善機制有一點明顯不同。一般的慈善資助是大額度投入一個項目,所以對項目的審批非常嚴格。而蓋茨基金會則采取了這種“低門檻”的方式,讓競爭項目相互競爭。
在申請蓋茨基金會首階段10萬美元資助時,申請者僅需填寫一份長兩頁的申請表,無需提供相關的先期數據。通過這一“低門檻”舉措,蓋茨基金會希望鼓勵大膽創新的研究項目。
英國《泰晤士報》報道,埃克塞特大學手持瘧疾檢測儀研制團隊成員盧克·薩維奇和戴夫·紐曼說,他們獲得的這項資助十分珍貴。“這種資助手續簡化至極,”薩維奇說,“蓋茨基金會正從事真正有重要意義的事,而不僅是華麗而深奧的研究。成為這個圈子的一部分讓人非常興奮。”
不過,你可千萬別以為蓋茨基金會很好糊弄,人人都可以去申請資助。盡管首階段的申請過程很簡便,但“科研反斗樂”項目小組還是會嚴格地對進入者把關。該項目的總負責山田忠孝說,針對首階段資助申請的審查委員會成員包括比爾·蓋茨、科研人員、企業家以及他本人。審查委員會表示,有90%的申請者可能遭遇失敗。
據了解,故意夸大研究項目,試圖騙取資助款的人也不少。但“科研反斗樂”為什么仍愿意冒“被騙”的風險呢?
山田說,“關鍵是,在一些尚無解決問題方案的領域,我們必須努力找到新解決方案。我們認為,需要真正的革新。一些點子可能看似瘋狂,但瘋狂和創新的差別僅在一線間。”
山田認為,在一些疾病治療領域,研究進展緩慢。因此,需要鼓勵人們在這些領域顛覆對頑疾的一般性思考方式,鼓勵他們采取非常規手段攻克難題。就像200年前,正是因為革命性的研究者們發明出了疫苗,這在當時是一種全新方式來降低疾病對于人們的傷害。在山田看來,在一些頑疾治療領域,人們需要“革命”,而不是“漸進發展”。
不過,蓋茨基金會之所以會推出這種另類的慈善捐助方式,其實也和基金會本身遇到的實際問題有關。
比爾·蓋茨之后,股神巴菲特也宣布將個人財產的85%分批捐贈給蓋茨基金會。不過,巴菲特的捐款卻讓蓋茨基金會遇到了棘手的麻煩,由于美國的稅收制度,巴菲特注入的捐款使得蓋茨基金會不得不面對高比率的稅收,“節約”起見,蓋茨基金會必須每年捐贈超過5%的資金,差不多就是巴菲特每年的捐贈額。照目前情況看,蓋茨基金會到2009年的“花錢任務”總量將增至30億美元。
這一改變直接影響到基金會的運作方式,過去他們主要是少量發放大額捐贈,以避免工作人員數量太大,造成機構冗雜,而不是大量發放小額捐款。同時,獲贈人不得不為此展開競爭,就像生意場上的競標。由此可以預見,類似“科研反斗樂”的項目將會在未來層出不窮。(編輯:意義)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5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知情人士周五透露,微軟可能解除Windows 7初級版(Windows 7 Starter)只能同時打開三項程序的限制。 該知情人士稱,微軟計劃解除Windows 7初級版的一個最大限制:即同時運行的程序不能超>>>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蓋茨基金會低門檻征集千奇百怪科研計劃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203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