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代液晶面板TFT-LCD技術能改變京東方A(000725,SZ)的命運嗎?
“公司花大力投資肯定是看好這個項目的,但最終結果如何還要看行業周期性變化,去年底應是行業底部。”6月18日,京東方公共關系總監張宇接受《投資者報》采訪時如是說。
由于120億元增發引發的新聞不斷,這家業績不佳的上市公司近日吸引了眾多媒體與投資者前所未有的關注:先是公司公告非公開增發融資120億元,創下A股今年融資額之最;6月10日增發股上市首日股價暴漲28%,引得市場一片嘩然;6月11日股價大跌,同一天公司公告稱,主要產品受行業周期性波動影響,上半年預虧7~8億元。
對增發的質疑也接踵而至。首先,此次增發120億元巨額融資竟投資一項四年里三度虧損的業務;其次,此次增發價格僅為2元,低價增發使得增發股數大幅增加,總股本擴增至82.8億股后,公司每股凈資產已從1.68元降至0.67元,有損小股東利益;而且增發對象中有劉益謙、柯希平等資本大鱷,停牌后首日其財富極速上升,“人情”嫌疑揮之不去。
就在業界對公司增發一頭霧水之時,又一條新聞重磅出臺。6月15日,公司公告稱,第一大股東北京京東方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京東方投資) 6月8日~11日在公司股價大幅波動的情況下,減持了約5359.6萬股,套現不少于2.9億元。
京東方大手筆增發背后到底隱藏著什么?《投資者報》通過實地采訪并經過深入分析后發現,京東方增發背后,是多重利益博弈的結果:增發股東資本逐利意圖明顯;大股東早在股改前就蓄意造富;北京、合肥、成都三地國資委競相角逐,三出幕后大戲同臺上演。
第一出:神秘公司逐利增發
京東方此次融資,主要投資于合肥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用于建設國內首條第6代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TFT-LCD)生產線項目,該項目總耗資175億元。但此舉被業界戲稱為“自殺”。
一方面,當前全球經濟不景氣,且平板顯示產業低迷。前不久,國內第一條5代線擁有者、液晶巨頭上廣電就因損失慘重而面臨重組。另一方面,從技術程度看,當前日本夏普公司已建成切割尺寸更大、成本更低的10代線,友達光電已計劃進軍11代線,日韓和中國臺灣地區的主流國際大廠也都已開工8代線,而京東方2010年底或2011年才能投產6代線,顯然,自建成起就遠落后于行業。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京東方自2004年進軍液晶面板業務后,過去四年中三年都是虧損。2005年、2006年各虧15.9億元、17.7億元,2007年因市場轉暖,全年贏利6.9億元;去年下半年市場急轉而下,公司全年虧損8.07億元。今年上半年,公司表示預虧7~8億元。資料顯示,該業務占京東方業務收入超過90%,但總體毛利率已銳減至5.04%。
如此情狀,公司融資意圖和投向遭到質疑。一位業內分析師告訴《投資者報》,目前國內主流彩電廠商生產的32英寸以上尺寸產品,都用韓國和中國臺灣生產的屏,“而京東方一直定位低端,小尺寸顯示器利潤率太低。”張宇對《投資者報》表示,各代線之間沒有可比性,8代線并不比6代線或5代線先進,只是產品切割大小不同。他認為,各代生產線背后的需求方和對應的產品不同。
和投資項目不被看好形成反差的是此次增發價的最大特點是增發價相對于目前估價的大比例轉讓。從增發文件看,2.40元/股的發行價與定價基準日(審議本次非公開發行的董事會決議公告日前20個交易日)京東方A股股票交易均價90%( 2.20元/股)的比率為109.09%,與發行詢價日(即2009年5月13日前20個交易日)股票均價4.66元/股的比率為51.50%,與發行詢價日(即2009年5月13日)前1個交易日京東方A股股票收盤價格4.50元/股的比率為53.33%。而且,進行詢價時,公司股票已大幅上漲,認購股東的賬面價值已經翻倍。
所以,參與增發的股東是看好京東方所投資項目,還是看好增發機制的套利機會,值得深思。
而此次增發對象及其引發的股東結構變化,也為投資者的質疑提供了更多依據。第一大股東北京京東方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并未認購增發股份,持股比例也從增發前的23.68%跌至增發后的9.39%,而且近日進行了減持,盡管仍列最大股東,但地位岌岌可危。
而另外一家股東北京智帥投資咨詢有限公司非常神秘,從網站上搜不到公司任何資料,這家剛于4月29日注冊成立的公司(注冊地:北京市房山區良鄉長虹西路翠柳東街1號)注冊資本僅為1000萬元,卻要在短時間內拿出8億巨資認購股權。“公司就像專為增發而設。”一名券商人士對《投資者報》表示,北京智帥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很可能是京東方管理層出資,或者是一些過橋貸款認購。如此安排,可減少鎖定期方便日后套現。但公司證券事務代表劉洪峰表示,智帥投資只是一家投資公司,與公司股東沒有關聯。
本次增發認購對象中,最受關注的是被稱為“廈門首富”的柯希平,在紫金礦業上市造就的9位身家10億元以上的巨富中,柯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此次惟一一個以自然人身份出現的股東,共出資16.8億元認購7億股。
而京東方或許成為柯的下一個“紫金礦”。僅6月10日一天,柯希平的賬面財富就速增28.42億元。盡管此后股價有所回落,但截至6月17日,柯賬面收益仍超過20億元。由于認購股票的鎖定期為一年,柯希平暫時不能賣出,柯本人表示看好公司業績。
柯希平此次認購的資金,被認為是從紫金礦業套現而來。資料顯示,今年4月27日至5月5日期間,柯共通過兩筆大宗交易和競價交易,累計減持紫金礦業7476.6853萬股,以此期間8.88元/股的均價計算,柯套現額為6億余元。
與柯希平并列為最大買家的是上海諾達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其背后主人是素有“法人股大王”之稱的新理益董事長劉益謙,此次認購京東方A定向增發股份7億股,占增發后總股份的8.45%,短短幾天其賬面財富增長也超過20億元。劉益謙日前表示,這是他目前最大的單筆投資,“感覺價格比較合理”。
第二出:管理層精準套現
選在股價大起大落時減持是大股東京東方投資套現的“高明”之處,也是引發爭議的關鍵所在。
根據公司公告,減持主要發生在股價大漲的6月8日、9日、10日三天,且以6月10日股價暴漲當天減持最多。6月10日增發股上市首日京東方A股票不設漲跌幅限制,當天上漲27.92%。據收盤后深交所提供的“當日龍虎榜”顯示,廣發證券北京阜成門南大街證券營業部賣出2.8億元,成為當天賣出金額最大的營業部,即便按當天最高價7.1元/股的價格計算,該營業部當天賣出京東方A也超過4000萬股。
6月11日,廣發證券北京阜成門南大街營業部仍以5409.8萬元的賣出金額排在京東方A當天賣出席位之首,按當天京東方A價格估算,這一交易額對應的交易量不超過1000萬股。結合6月15日公司的減持公告看,廣發證券北京阜成門南大街營業部連續兩天的巨額賣單很可能來自京東方投資,而且大部分的減持完成于6月10日。
如果說選在股價大起大落時減持是京東方投資套現的“高明”之處,那么,其更“高明”的是,鉆了增發前后總股本變化但流通股不變的空子。由于此次增發的50億股有1至3年禁售期,因此其實際流通盤在6月10日之后并沒有發生變化,但1%的減持紅線所代表的減持絕對數量卻瞬間由3300萬股提高到8800萬股。而京東方投資此次減持數量明顯突破了增發前總股本的1%。對于大股東減持原因,張宇對《投資者報》表示,公司不方便透露,只能按大股東給的情況進行披露。
《投資者報》通過調查了解到,早在公司MBO時,大股東就為日后套現鋪就了道路。等了整整五年,終于等來限售股解禁,京東方投資也就有了套現機會。
目前第一大股東京東方投資的股東有三家。第一大股東北京電子控股有限公司,目前仍是京東方的實際控制人,其持有京東方投資56.25%的股權,是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的全資子公司。而第二大股東是北京智能科創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智能科創),持有京東方投資33.75%股權,這是5年前京東方MBO的結果。
當時,智能科創僅僅是一家注冊資本300萬元且成立僅1年的“小字輩”公司,其注冊地址與京東方辦公地址相同,均為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僅有20名自然人股東,最大股東就是京東方董事長王東升,還包括持股10%的副董事長江玉昆、高級副總裁孫繼平,資深副總裁任建昌等。法人代表為目前的京東方總經理陳炎順。京東方當時稱,智能科創是為了激勵人才而成立,是對核心管理技術人員實施股權激勵的平臺。
2003年10月,華融資產管理公司轉讓京東方投資43.75%股權給智能科創,并不是二者直接轉讓,而是通過了中間人——中關村百校信息園有限公司(下稱中關百校)。當年,中關百校先以1.6億元獲得京東方投資2.9億股股權,據當時京東方投資與京東方科技的股權關系,中關百校將間接持有京東方1.27億股,而2003年京東方每股凈資產高達3.9元,1.27億股權按凈資產的價值近5億元。
到2004年1月12日,中關百校將京東方投資43.75%的股權過戶給智能科創。這意味著,接手京東方投資43.75%的股權不到三個月,這部分股權就由原來的國有股變成了非國有股。由于京東方的高管們全權持有智能科創,而智能科創持有京東方投資43.75%的股權,京東方投資又直接持有京東方36%的股權。這樣一來,京東方15.75%的股份就成了京東方高管們的囊中之物。而按京東方當時6.6億元的注冊資本和144.7億元的總資產計算,作為智能科創最大股東,持股20%的京東方董事長王東升的個人賬面資產已過億元。
作為中間人,中關百校也得到不小的回報。京東方2003年的分配方案是每10股轉增5股加0.10(含稅)的派現,中關百校由此獲得京東方分紅的767萬股權和123萬元紅利。
目前,減持后,京東方投資尚持有公司7.24億股,占總股本8.74%。董事長王東升間接持有京東方科技0.589%的股權,保守估計,價值已超過2億元。
第三出:三地國資博弈增發“蛋糕”
液晶面板是高投資、高風險、高回報產業。對于地方政府來講,拿出巨額資金與外資企業合作,一旦失敗意味著巨大風險,而與本土企業合作風險相對較小。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京東方一直是各地方政府追捧的對象。
據知情人士介紹,在確定與合肥合作前,武漢、深圳和成都等地方政府均與京東方有過接觸和深入談判,最終選擇了合肥。而此次增發,也上演了一場北京、合肥、成都三地國資爭奪的大戲。
事實上,對于京東方6代線當初落戶合肥這一中部地區城市,許多業內人士一度感到不解,而液晶面板產業背后的巨大風險,也一直考驗著雙方能否持續合作。
對此,張宇表示,選擇合肥是因為其地理位置,既是中部不太富裕的城市,又緊鄰長三角。而合肥市市長吳存榮日前表示,盡管這一項目風險巨大,但合肥看中的是這個項目融入合肥高新技術產業之后,對合肥家電產業的巨大推動作用。
作為家電及IT業的核心部件,液晶面板對產業拉動能力極強。以京東方在北京的項目為例,其位于北京亦莊的5代線就拉動了100多家上游配套廠商到北京投資,僅采購一項就貢獻120多億元。因此,地方政府為能拉到京東方這樣會下蛋的母雞而不遺余力。
北京市國資委顯然是近水樓臺占優勢。增發后,京東方投資仍然是京東方A的第一大股東,盡管持股比例已由23.68%降至9.39%,但同樣來自北京國資委的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也持有公司股權比例為7.04%。加上同屬北京國資委的北京電子控股、北京工業發展投資管理、北京國有資本經營公司、北京經濟技術投資開發等四家“北京國資系”公司,來自北京國資委的資金控股比例仍達24%左右。
相比之下,合肥國資委反而不是最大贏家。去年11月6日與京東方簽署《認購協議書》的合肥國資委旗下有6家公司,當初承諾至少認購60億元,但最終僅合肥鑫城、合肥藍科各自認購了15 億元,持股比例為15.1%。
京東方證券事務代表劉洪峰就此對《投資者報》表示,當初合肥國資委做出承諾時沒料到會有這么多認購者,“這些戰略投資者后來放棄認購并未給發行人造成損失,算是正常行為。”
最失意的當屬成都國資委。去年通過定向增發成為京東方第三、第四大股東的成都工業投資、成都高新投資沒有參與此次認購,并對此次增發投了反對票。本次增發后,二者的控股比例都下降到5%以下,退出了公司前十大股東行列。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地方政府的熱捧,對京東方而言,是幸,也是不幸。幸運的是,京東方雖然已具建設6代和7.5代線的技術能力這一最大優勢,但根本就沒錢去建這種高投資的生產線,因此地方政府的支持就是天上掉餡餅。
以合肥生產線為例,項目所需175億元巨資也由合肥市政府負責解決,其中的60億元增發面向市政府所屬的五家公司,其余部分如果沒有找到戰略投資者,也將由市里出面解決問題。
但另一方面,京東方與地方政府的另一場博弈中也有不利。京東方已經掌握了7.5代線的技術,完全有理由可以盡可能做到稍微先進一點的7.5線,但該代線的投資高達240億元,而從地方政府選擇6代線的決定來看,顯然后者不愿意接受或者不能承受如此龐大的資金。除了上6代線,京東方也別無選擇。
京東方常務副總裁、合肥京東方總經理劉曉東坦言,目前整個行業處于低潮期,三星、索尼、夏普等全球液晶面板巨頭都處于虧損。在全球投資都在壓縮的情況下,京東方合肥項目逆勢而上確實存在不確定因素。盡管120億元定向增發已落實,75億~85億元國家開發銀行的貸款論證報告已提交,但由于液晶面板生產線需要強大現金流支持,一旦市場繼續低迷,公司將面臨更大難題。 (編輯:列娜)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前不久,SAP高調向媒體宣布了實施“清晰企業”戰略,對于清晰企業概念的提出,不時會有質疑冒出,這究竟是SAP的一個新的市場宣傳活動或者口號,還是一個比較成熟的戰略,作為一個戰略的提出,SAP是否做好了實施此戰略>>>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202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