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消息,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京東方”)今天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廣電NEC發來通知書,確認公司未能進入其TFT-LCD 五代線資產重組候選受讓方。
深天馬同時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上廣電NEC通知,確認該公司入選TFT-LCD 五代線資產候選受讓方。另據知情人士向騰訊財經透露,武漢民營企業中恒也進入候選企業名單。兩家公司將單挑競購廣電NEC公司TFT-LCD 五代線資產。
這一結果讓業內人士大跌眼鏡,因為之前被業內認為最合適的購買方京東方意外出局,而兩家并不被看好的企業卻入選了上廣電TFT-LCD 五代線資產重組候選名單。
廣電NEC五代線開價曝光
據知情人士透露,廣電NEC為競購其TFT-LCD 五代線資產開出的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四點:
第一,競購價格不低于20億元人民幣;
第二,保證留用公司80%的職員;
第三,在上海閔行區設立法人公司;
第四,保障資金來源。
以上四點,第一條保證了五代線的價格,據了解,現在要新建一條TFT-LCD 五代線將需要投資90—100億元資金,廣電NEC建成于2003年,這個價格對競購者來說還算比較合適。
第二條要求競購方在整合中不能過度裁員,保證了公司員工的利益;而第三條在上海本地建立公司則是照顧地方稅收利益;至于保障資金這條也被業內認為是形同虛設,因為參加競購者當然都能保證資金來源。
據了解,對于這幾個基本條件參與競購的京東方、深天馬和武漢中恒提交的競購方案都能滿足。但京東方卻在競購的第一輪就意外出局。
最合適買家京東方意外出局
京東方一直都被認為是上廣電TFT-LCD 五代線資產最合適的購買方,該公司是內地最具實力的液晶面板生產企業,也是全球排名前十的液晶面板制造商。
目前,京東方擁有一條五代線,該生產線早在2005年就建成投產,并且在經過兩年的產能爬坡期后的2007年實現超過9個億的利潤。應該說,經過近幾年的運營,京東方已經積累豐富的五代線運營經驗,也為公司建設和運營其它世代的TFT-LCD生產線打下了基礎。
另外,京東方生產小尺寸液晶面板的4.5代TFT-LCD生產線,也已經試產,并將很快量產。目前公司投資180億元在合肥建設的TFT-LCD六代線也正在進行,預計將于明年十月完工投產。
據最新消息,不出意外京東方將很快在北京建TFT-LCD八代線,這也將是國內首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投資將達300億元。
上述生產線建成投產后,京東方將擁有最完整的液晶面板生產線,產品應用將覆蓋到車載電子和消費電子液晶顯示屏、PDA、上網本、液晶顯示器和主流尺寸液晶電視等。
京東方稱,7月15日,公司收到廣電NEC董事會發來的征詢函,誠邀京東方參與其TFT-LCD 五代線重組。
京東方在收到廣電NEC 的邀請后從產業發展和自身戰略考慮,認為,如能成功重組廣電NEC五代線,將進一步擴大企業規模,提高產業鏈采購議價能力,降低采購成本,擴大市場份額,提升產品競爭力。
同時,京東方憑借自身在五代線多年的成功運營經驗,將能快速有效地盤活廣電NEC的生產線,節省時間和資金成本。基于以上原因,京東方向廣電NEC提交了競購意向。
但京東方卻沒有想到連第二輪的競購資格都沒有獲得。
對此結果,騰訊財經電話連線了京東方公關總監張宇,他表示,“我們尊重上海方面做出的選擇,但也對京東方落選表示遺憾。”
在京東方看來,這次落選將使他們失去一次利用自己的能力和經驗整合內地五代線并借機提升大陸液晶面板產業水平的機會。
深天馬PK中恒集團
業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師告訴騰訊財經,篩選掉了京東方這個最合適的買家,深天馬PK武漢中恒,不論最后的結果鹿死誰手,兩家在整合運營廣電NEC五代TFT-LCD生產線資產方面都面臨極大的挑戰,內地液晶顯示產業也將又輸掉一次整合發展的機會。
深天馬競購的優勢在于其在上海已經建立了上海天馬微電子公司(簡稱“上海天馬”),并且上海市國資委也已經參股該公司,上海市國資委旗下企業合計持有上海天馬49%股份。而廣電NEC的婆家也是上海市國資委。
據《東方早報》報道,當初上海方面計劃把上廣電NEC出售給深天馬,但是后來各方都表達了收購意向,這讓上海市政府有了篩選的余地。
深天馬目前有一條4.5代TFT-LCD生產線,該生產線主要生產小尺寸液晶面板,如果能收購廣電NEC五代線,將可以借機進入大尺寸液晶面板生產領域。
但是深天馬的劣勢在于沒有五代線的運營經驗。
上述業內資深人士告訴騰訊財經,5代線和4.5代線技術能力的差異很大,“五代線面板較大,4.5代線較小,切割技術能力要求很高,切割不好將直接導致產品的良率下降。”他認為,這對深天馬的技術能力是非常大的考驗。
另外,在市場上,深天馬的4.5代線客戶和5代線客戶重合度很低,將不得不重新開發新客戶。在液晶面板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這也是第二個挑戰。
其實相對于前兩個挑戰,怎樣整合廣電NEC的技術團隊對競購者將是最嚴重的挑戰。
廣電NEC由上廣電和日本NEC合資建成,后來又有臺灣液晶面板企業的技術人員加盟,其技術和管理力量相對多元化,整合難度非常大。
這些問題體現在企業經營成果上就是利潤和營收上不來,以2007年液晶面板產業最好的年景看,同樣是一條五代線,京東方一年賺了9個多億元,而廣電NEC才賺了1個多億,差別之大可見一斑。
中恒每年賺1億美元被指“不懂行”
對于中恒集團來說,該公司的優勢也比較明顯,其旗下公司給冠捷和唯冠代工生產顯示器,也給海爾等企業代工生產液晶電視,其子公司恒生光電為液晶模組生產企業。
冠捷科技更是全球規模第一生產電腦顯示器企業,唯冠科技為全球第五大電腦顯示器生產企業。這些企業每年為中恒集團帶來差不多1600萬臺顯示器訂單。這可以為廣電NEC五代線帶來可靠的客戶。
中恒集團參與本次競購的內部人士曾向《東方早報》稱,“我們對產業鏈的整合能力,能夠確保廣電NEC一年內就能實現盈利,其他競購方能否做到我不知道,但是現在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國內五代線都沒有賺錢,而且下半年仍然會虧損。”
他認為,五代線產能處于相對過剩,目前惟一能夠救活廣電NEC的做法是中恒集團的縱向整合,通過他們的內部消化,廣電NEC五代線將不用再考慮銷售問題。
他甚至放言,“中恒集團接手后廣電NEC每年可以盈利1億美元。”據說,這一說法是讓上海市政府心動的主要原因。
但他的這一言論被指上述業內資深人士評價為“不懂行。”
業內人士認為,首先,中恒沒有過液晶面板的技術能力,更沒有運營過五代線的經驗,這將是很大的挑戰,另外,他質疑到,“廣電NEC的問題是解決了銷售問題就可以完全盤活的嗎?況且這個產業是有很強的周期性的,碰到行業低谷期,單一條五代線如何保證盈利?”
對于技術能力的質疑,中恒集團董事長李中秋在接受《東方早報》記者采訪中曾辯稱,中恒集團2000年就進入液晶顯示器制造領域,對產業鏈的理解比其他企業都要深,“五代線技術現在已經不是高端技術,設備的集成度很高,可以較好保證生產線運營,而且中恒收購后會保留廣電NEC的技術團隊。這不是問題。”
至于到底是不是問題,或許只有實踐了才能知道。(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如果你是一位黑客,希望入侵一臺電腦,那么自動彈出更新程序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8月7日消息 如果你是一位黑客,希望入侵一臺電腦,那么自動彈出更新程序無疑是最好的選擇。2002年的時候,微軟的Windows是最好的選擇,>>>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201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