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巨頭和彩電大佬的再度合作,會帶給產業界怎樣的震動。這是外界對夏普與索尼合作的長遠考慮。
7月30日,夏普公司和索尼公司正式簽署協議,在日本西部三重縣堺市組建大尺寸液晶面板制造合資企業SharpDisplayProductsCorporation(以下稱SDP)。依據協議,SDP公司將于今年10月開始運營。同時,到12月29日,索尼將向合資公司投資100億日元,持股比例為7.04%,之后逐步增加投資,到2011年4月底,索尼在SDP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將達到最終的34%。屆時,SDP的總投資為4300億日元。
2008財年,夏普出現了自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索尼也爆出其核心業務創造迄今以來最大的財政赤字。
在日本各大電器廠商相繼出現虧損的大背景下,夏普與索尼的合作在外界眼里有了更深的意義。業界認為,SDP不僅關系到兩家公司的運營前景,對面板及電視行業都有不小影響。
亦敵亦友的談判進程
2005年北京國際科博會上,松下公開叫板夏普“液晶電視不敵等離子”那一幕已成明日黃花,等離子產業的尷尬現狀印證了夏普“液晶之后還是液晶”的堅定立場。難怪索尼也承認“等離子面板的穩定供應有問題”,早已不再和夏普就液晶之后是否還是液晶的問題上一爭長短。
作為液晶產業的霸主,夏普的領跑者地位一直毋庸置疑,而索尼則是電視市場幾十年的金字招牌。一直由索尼穩坐頭把交椅的日本本土市場風頭轉向夏普是從2006開始的。當時,在液晶面板的使用上,夏普的“龜山制造”開始風靡日本,而索尼屏的“三星制造”使其銷量立即走低。到2008年,夏普電視的銷量已位居日本市場之首,但在全球液晶電視出貨量和銷售額上,夏普卻輸給了三星與索尼。于是,在液晶電視生產和液晶面板生產中,夏普作出的選擇是,成為全球液晶上游最優良的面板供應商。
2007年7月,也就是三星與索尼的合資企業S-LCD的八代液晶生產線正式量產時,夏普首度表示將投資3800億日元用于購置土地與工廠建設,并于當年10月動工建造一座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產廠。2008年初,夏普再次表示預計該生產廠將在2010年3月份投產。同年2月,坊間盛傳索尼打算從4月份開始向夏普采購300萬-500萬片40寸液晶面板,并且“談判已經到了最后階段”。
當時,有業內人士分析,索尼此舉只是因為S-LCD的面板產量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液晶電視產量的需求。但事情遠非如此簡單,不久后便有消息稱,索尼擬向夏普投資1000億日元成立合資企業。2月26日,夏普與索尼在東京聯合舉行了新聞發布會確認了這一消息,并簽署了一份非約束性備忘錄,宣布夏普和索尼將成立液晶面板生產銷售合資公司。雙方將運營時間定為今年4月,并約定在今年9月底前簽訂正式合同。
此后,雙方一直未就此約定有進一步的動作。直到2008年底,同時受金融海嘯,大尺寸液晶電視需求不如預期,夏普面板庫存過高以及S-LCD產線擴充等影響,索尼將暫緩投資夏普的推測已為業界所接受。
今年1月29日,夏普與索尼共同發表聲明,將合資工廠的投入運營時間從原定的今年4月延至明年3月,同時將今年6月30日設定為達成合資協議的目標期限。4月,夏普又將運營時間提前至今年10月。然而,原定于6月30日前落定的最終談判,又因為市場突然縮水導致談判陷入僵局而再次推遲。
已成業界焦點的夏普與索尼的合作進程緩慢得讓人不安,直到7月末,雙方還沒有就股權比例和投資比例達成最終協議。
7月30日,夏普和索尼正式簽署合營契約,金融危機以來日本電子巨頭的首次整合終于塵埃落定。在分析人士看來,合作對雙方的利好顯而易見,但也有人猜測索尼與夏普的合作只是為了推動三星與夏普競爭,迫使液晶屏價格下降,自己坐收漁翁之利。
這種說法雖未得到主流觀點認同,但值得玩味的是,就在索尼與夏普談判的同時,他們也在與韓國液晶屏提供商LGDisplay進行談判。
兩大巨頭的心事
2004年,三星與索尼共同投資建立合資企業S-LCD,雙方分別持有51%和49%的股份。此后,索尼60%以上的液晶電視面板來自于S-LCD。據內部人士透露,也正因為此,索尼一直受制于三星,在合資工廠的高層中,索尼只派有財務總長一職,在產品品質和價格上,索尼從合資工廠取得面板時一直處于被動地位。甚至,三星高端的黑水晶面板也只供給自己品牌使用。
對韓國企業依賴過重,不僅讓索尼在2010年超越三星重奪全球液晶電視第一的目標困難重重,更讓其在日本業界廣受批評。早稻田大學市場行銷學教授金田良一評價索尼與三星合作是犯了“感情錯誤”。自從與三星合作,索尼在日本經濟界一直受到孤立,始終沒有進入到“日本企業團結”的氛圍之中。近年來,三星和LG在全球液晶市場上接連稱霸,令被奪走霸主地位的日本電子企業對韓國企業更加反感。
DisplaySearch發布的消息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電視市場上,三星電子以21.5%的市場占有率連續13個季度排在第一位,LG電子則排在第二位。三星液晶電視成為全球老大后,外界指責索尼,從三星那里購買最核心的零部件液晶面板,結果在電視市場上被三星趕超。索尼是液晶三強“3S”(索尼、三星、夏普)中唯一不具備面板制造能力的,巨大的壓力讓索尼不得不出于產能和板材選擇兩方面考慮盡快開拓新的合作對象,借機減少對三星的依賴性。選擇與全球最大液晶面板生產線擁有者,而且同為本國公司的夏普合作是明智的決策。
夏普方面,當年S-LCD公司的開工對夏普來說是一個相當沉重的打擊,不僅僅是失掉第一的“面子”問題,更為關鍵的是,夏普的液晶業務在整個集團的權重高達52.9%。因此,夏普不得不調整戰略,開始實施事關“生存”大計的合縱連橫。
先鋒、東芝和索尼等三家日系企業先后成為夏普整合液晶產業鏈的三步棋:2007年9月20日,與先鋒就業務合作及資本合作達成基本意向;12月21日,宣布與東芝在相互供應液晶面板及半導體方面展開業務合作;2008年2月26日,宣布與索尼合資建造第十代液晶面板生產線。
與前兩次合作相比,夏普與索尼的合作成為最濃重的一筆。這場合作的勢在必行,體現了“命系液晶”的夏普液晶品質良好背后的問題——增速緩慢和巨額虧空。
日媒的有關分析指出,對夏普而言,合作的十代線能夠確保很高的生產能力。夏普把擁有“絕對的成本競爭力”作為勝出的關鍵,這就是為什么夏普即便是冒著自主品牌電視份額可能下滑的風險,也要在液晶面板的生產方面優先確保規模的緣由。而且,夏普吸引索尼的巨資投入,極大地分擔了投入的風險,對索尼來說,繼續單方面由S-LCD來供應面板,在成本競爭力的決戰中沒有取勝三星的絕對勝算。為確保收益能力,并名副其實地“在電視領域成為全球第一”,索尼更需要與三星之外的企業,尤其是夏普合作。
三星的隱憂
目前,日系液晶企業,明顯地分立為兩大陣營:一派即是以夏普為核心的“東芝-夏普-索尼-先鋒”派系,另一派則是以松下為核心的“松下-日立-佳能”派系。
液晶產業市場的重新劃分整合是近年來液晶電視每年價格下跌20%-30%所引起的。液晶面板占液晶電視單位成本約70%,這對面板制造商形成很大的降價壓力。而且,日本生產商必須擴充營運以降低成本應對我國臺灣同業低成本大量生產的壓力。
一直以來,三星主要向日本企業提供大量的中間產品,與日本本土企業間形成了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這對三星起到了很大的牽制作用。三星電子產品在日本沒有市場,只能采取以退為進的策略,避開與索尼、松下、夏普在零售市場上的正面交鋒,而加大了向這些企業銷售中間產品的力度,并加強在研發上的合作。日系品牌的聯盟勢必對三星造成一定的威脅。
目前,索尼仍是三星電視用液晶面板的最大外部客戶,三星主要客戶的采購比例為三星電子本身45%、索尼35%、其他公司20%。韓國顯示器研究機構Displaybank表示,雖然夏普和索尼成立合資公司在短期內給三星帶來的影響很小,但是“三星電子需要在確保客戶、市場營銷以及向新生產線投資等方面重新制訂戰略”;在擴大本公司電視業務以及設立八代、十代生產線計劃方面,三星電子很可能會加快步伐。
還值得三星注意的是,夏普和索尼的十代線工廠預計主要生產42寸、57寸、65寸面板,因此在液晶電視市場的核心機型變為42寸和57寸產品時,在這些屏幕尺寸方面,三星電子也有可能失去客源。
另外,索尼一直在與三星爭奪第一大液晶電視機廠商的寶座,而索尼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恰恰是面板供應不足,對于三星來說,一直起到穩定的大量購買對象作用的索尼一旦脫離,就要重新尋找與之相應的新合作伙伴。
當然,索尼與夏普的合作,并不代表立即和三星分手。今年6月,S-LCD的第二條八代線正式量產,索尼市場目標的達成對三星仍有極大的依賴性。三星電子LCD事業主管表示,只要S-LCD面板產能開出具有競爭力的價格,索尼沒有理由放棄與三星電子合作。
針對可能面臨的麻煩,韓國人也在積極應對。近日,有消息稱三星電子正在同索尼商議,希望向后者供應液晶電視用40、46和55寸的LED背光液晶面板。
據業內人士分析,索尼和夏普的合資對我國臺灣面板廠商的影響最大。臺灣面板廠商目前的主要客戶是索尼和三星電子。在夏普和索尼成立合資公司,三星電子向液晶面板生產線追加投資后,預計面板的整體供貨量將會增加,從而使得對臺灣廠商所產面板的需求量減少。(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記者近日在中關村電子賣場走訪時發現,從7月中下旬開始,大批山寨上網本開始陸續撤柜,上網本市場已以最快的速度走出以價格戰為主的無序競爭,進入新一輪的市場淘汰賽。 山寨機開始逐步淡出市場 2007年6月,自華碩20>>>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200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