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和EMC也想成為海量存儲標準工作委員會的正式會員,但稍有些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8月14日,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海量存儲標準工作委員會(簡稱海標委)在北京正式成立,這是我國網絡存儲領域第一個標準化工作組織。該組織會員以浪潮、同有等國內存儲廠商為主,另有全國各地的高校及科研院所11家,IBM、EMC等國外廠商以“觀察員”身份出席了會議。至此,國內存儲產業不僅有了第一個國產標準組織,也讓國內廠商有了自己的“標準俱樂部”。
民族存儲產業的“標準俱樂部”
海標委的介紹資料中還提到:海量存儲標準工作委員會是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內從事海量存儲領域標準研究與制定工作的分支機構,接受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企業協會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
而海標委的上級單位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其性質是由全國電子信息產業各有關部門、各地區企、事業單位,各級標準化管理機構、技術組織,廣大標準化工作者和科技人員自愿組成的行業性團體,屬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因此,通觀海標委及其上級單位的性質,是屬于接受國家有關部門監督管理的自發性組織社會團體。而從海標委的工作任務中可以看出,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圍繞海量存儲領域內的標準體系,適時提出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制(修)定計劃建議,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下達的計劃,按照標準制(修)定程序展開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制(修)定工作。”
在知道了海標委的主體是國內存儲廠商,以及其工作任務之后,那么“婉拒”IBM、EMC這樣的國際競爭對手也就順理成章了。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指出,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標準化已經成為參與競爭者保持競爭力,攫取更多利益的一種工具。而此次海標委的成立,正是國內存儲廠商聯手抗擊國際廠商,并試圖利用標準利器,為國內廠商在諸強林立的存儲產業爭取一席之地的方法。
標準化:無奈而必須的選擇
為什么說是無奈和必須?筆者將從國際存儲發展大環境和國內存儲廠商自身狀況來論述這個主題。
從國際發展來看,由于既得利益集團把持著世界主要存儲技術和市場份額,存儲行業充滿了排他性。同時,為了生存發展,國內存儲廠商又必須選擇一條出路。此前,國內廠商嘗試了多種方式,但話語權的缺失,最終都難如所愿。據浪潮存儲事業部總經理張海濤介紹,國內存儲廠商為了加強自身競爭力并推動國內存儲產業的發展,很早就想參與到國際存儲產業技術發展的大潮流之中,也曾經多次與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存儲組織(如SNIA)等進行接觸,希望成為會員,但由于種種原因,困難重重。因此,所謂“求人不如求己”,國內廠商也只有靠自己這一條路。
此外,從國內存儲廠商自身實力來看,似乎也只能從標準上找出路。
套用“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技術、一流企業做標準”這句老話,國內存儲廠商要想找到出路,也只有標準化這一條可循,這和企業是否一流毫無關系。
首先,以當今用戶需求衡量,光做產品早已變得不入流,所以想做大自然不能走這條路。第二,國內存儲產業由于缺乏創新,技術又是其最大的軟肋,加之國際廠商的專利壁壘,技術這條路也是長路漫漫。第三,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對信息網絡安全的需求越來越迫切。政府有關部門已經或正在制定諸如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等一系列政策,為國內的計算機信息系統規定了不同程度的防護措施,為我國經濟和信息化的發展保駕護航,也為IT產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而隨著存儲在用戶整個IT架構中變得越來越重要,用戶對于存儲產品及其相關技術解決方案的需求也必將與日俱增,國內存儲廠商完全可以借助政策的扶持,通過制定相關標準,占領特定應用領域的市場份額。
再者,從市場發展趨勢來看,經過多年發展,存儲已經成為IT信息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成為關乎國家信息安全的戰略性產業。與此同時,中國存儲市場的規模已經突破百億,其產業經濟的價值也日益凸顯。2008年,國內存儲容量已經達到244PB,用戶對于存儲的需求已經從被動的數據存儲轉變為主動尋求存儲解決方案,從而帶來巨大的商機。但是中國存儲產業還存在不少問題,其中之一便是對于核心技術的把握能力較為薄弱。而形成這種局面,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中國存儲產業在標準制定領域話語權的缺失。因此,國內廠商要想利用用戶需求的變化而抓住發展機遇,一定要系統考慮標準化的問題。
這既是無奈之舉,也是國內存儲廠商的必須要走的一條發展之路。
(另外想說一句,上述那句衡量企業是否一流的話在今天來看已經過時。除了剛才說的做產品早已不入流之外,當今真正的一流企業也早已挑出標準的窠臼,個人認為應該是:三流企業做技術,二流企業做標準,一流企業玩意識形態。什么叫意識形態,就是潛移默化地對用戶進行熏陶,并且讓用戶一往無前心甘情愿為此付出。當然,中國的存儲產業離此境界還甚遠。)
標準化的用武之地
明確了要走的路,那么我們是否能夠持續、健康地走下去?
相比于其他產業,存儲原本就是一個標準缺失的行當。而在國內存儲市場份額中,國外品牌占據絕對統治地位,擁有相當廣泛的用戶基礎,其掌握的很多專利技術也已經成為不是標準的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國產的標準化組織能夠在整個產業中釋放出多少能量呢?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馮丹建議,海標委應該從設備級、系統級、互聯協議級和存儲軟件級這四個層次出發,制定相關標準。如設備級的磁盤陣列通用規范,系統級的SAN、網絡管理和能耗測量規范,互聯協議級的FC、ISCSI、Infiniband等方面的規范,存儲軟件級的備份恢復等等。
同時,要想使整個產業健康發展,必須避免單從廠商利益出發,應該構建一個系統的標準化體系。正如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閻冠和在,海標委成立大會上所說:“標準本身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將標準轉變為生產力。”
總之,對于國內存儲產業來說,標準化不一定是最佳選擇,是通過多年艱苦發展,摸索出的一條前行之路,這條路上盡管有很多挫折與無奈,但也應該是一條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握奇一直致力于企業社會責任工作,此次通過RoHS檢測再次體現出握奇在綠色生產上的不斷努力。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綠柳)2009年7月,握奇產品通過了譜尼測試中心所有項目的RoHS檢測,這標志著握奇大部分產品都實>>>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標準化:國內存儲廠商無奈的選擇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200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