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亞太總裁陳源翰
陳源翰的直接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感受的到,8月27日,身為Infor亞太總裁的他接受騰訊科技獨家專訪時直言,甲骨文、SAP的產品還不夠合適中國市場,而用友、金蝶則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Infor是目前全球第三大業務軟件供應商,而這家公司的成立不過短短七年。陳源翰認為,這大概得益于Infor創始人都是市場人士出身,而并不是工程師,因此是判斷市場,再找合適的產品。因此當報道顯示,他們采用了超常規的并購策略來擴大份額的時候就一點也不奇怪。
陳在對話中甚至告訴騰訊,他們計劃用兩周時間來完成剛剛收購的Softbrands公司的爭合工作,全然不顧其他公司完成并購后宣布的歷時數月甚至數年的整合計劃。他說,不拖,一兩周內搞定。當然不會沒有錯誤,有了就改。個性直逼他剛才對比競爭對手時的樣子。
陳源翰本人也是極有分量的一人。簡歷上顯示,2005年加入Infor統領亞太區后,這一區域業務由幾百萬美元增長到了2億多美元。他對騰訊科技驚呼,中國市場業務實在增長太快了,而且這個市場力保住了Infor業績在金融危機中沒有下跌,這相比其他企業的業績下滑簡直是個奇跡。而他也在過去的職業生涯中,曾親自組建了一臺香港最早的電腦。
在今天,陳源翰將Infor劃分為兩大區域,一是中國媒體熟悉的大中華區,一是東南亞區,也任命了兩位副總裁親自死磕兩個新興的制造業相關的市場,一是汽車市場,二是工廠資產管理市場,后者主要針對制造工廠中的節能減排這一新興的領域。不過如他所說,誰知道新增市場會有多大呢?他甚至說出了“賭一賭”的態度。
騰訊科技:Infor為什么選擇在甲骨文、SAP進入中國很長時間后,且用友、金蝶等國內企業已經壯大后再進入中國?
陳源翰:Infor在全球只有7年歷史,但是開業的第3年就到中國來。而SAP和甲骨文都是30多年的公司,他們什么時候來中國?是成立20年后來中國。我們快不快?當然快。
1989年甲骨文來中國,1995年大家都不知道甲骨文。那時他們最多400、500人,我們來中國4年現在已經有400多員工了。而且從來沒有聽說一家公司幾年之內變成20多億美元收入的大公司,我們做到了,別的公司可能十年都過不了10億美元。
進入中國市場只有4年時間,Infor品牌或許不夠,但是有個過程。光打品牌是不夠的,首先要搞好自己的客戶群和業務,和網絡。不過中國業務實在是增長太快了。
騰訊科技:Infor創辦至今僅7年時間,但年收入已經做到了23億美元。內部總結這是如何做到的?
陳源翰:我們和其他軟件公司不一樣。我們業務模式是初創軟件企業。甲骨文和SAP他們則工程師起家的,工程師做企業有很多失敗的,有很多產品打不開市場死掉了。中國也有上千家類似的創業公司死掉了。是因為創始人不會管理,沒有經驗。創辦Infor的人是在行業內做了幾十年,不是有個產品加入市場,而是看市場找產品。
第二是Infor看到的是制造行業市場,雖然很多人都在爭奪這個市場,各有各特性,但這個市場沒有一個老大,于是我們從這個市場打入進去。
第三點是我們不以一個單一產品打市場,其它公司都是一個平臺演變成許多平臺和產品。我們是多平臺開始打市場。根本沒人想到一個軟件公司會開發支持不同平臺的應用軟件。這些和傳統不一樣,所以令我們增長這么快。
另外在中國,很多制造公司會不斷改自己的產品,如今年做手機,以后做電子等其他產品了,或許會隨時改。中國很多上ERP為什么失敗?因為產品是從西方上來的,西方公司業務很穩定,且愿意等幾年上市。但中國公司不能等,一方面是在不斷變化制造的產品,另外也在不斷拓展自己的制造工廠,因此需要一個行 業軟件專家,不但可以和全球規范和市場接軌,還要變化很快。
騰訊科技:你談到中國Infor公司在中國的業務增長如何?
陳源翰:去年金融風暴一到,中國出口掉了下來,這是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中國制造出口還有一段時間恢 復,一是傳統如玩具、輕工等產品的出口,要看美國人是不是開始恢復消費。如果他們不能恢復購買力, 中國制造還是不能增長。而要發展其他內需市場則需要時間。出口時質量和品牌方面也要搞好,這是兩個挑戰。
其他出口行業如手機制造、食品、制藥等方面,中國市場還沒有搞好信息化方面的工作。如果中國要出口 食品要到全球,這是很大的市場,但是中國離這一步還有很長的一步。品質控制方面是每一個生產制造商 都要搞好的下一步。而對于Infor來說,這兩個是我們未來要重點看的產業。
騰訊科技:中國業務相比其他地區,金融危機中也是在降低嗎?
陳源翰:Infor中國的業務增長比美國、歐洲市場的增長快一倍。雖然我們過去6個月中沒有任何增長,但是相比其他公司業績掉下來相比還是很好的。金融風暴對我們好的是:我們專注在制造行業。未來這個行業增長會不受影響。在亞洲市場,中國市場的增長也比馬來西亞和印度相比,增幅都要好。
因為Infor針對的是中型企業。比如在美國的客戶一般產值在5000萬到20億美元左右,中國市場則是1億人民幣到幾十億區間。我們業績為什么沒有下掉?正是因為我們的客戶選擇很好,他們在增長時肯定就會繼續買其他軟件,這樣我們也就跟著增長。
騰訊科技:Infor進入中國4年時間,但不管是甲骨文、SAP,還是用友、金蝶,都在市場上已經有一定地位 。和他們如何展開競爭?
陳源翰:中國是一窩蜂的市場,我們還沒有達到那個程度。但SAP到一窩蜂地被客戶用是他們進入中國很長時間以后才做到,他們的成功是來的比較早,趕上了一窩蜂的時間。但是真正的成功不成功,是看軟件產品和市場是不是配合?SAP和甲骨文還是有問題,他們是成熟市場下的產品,和中國市場很不對稱。
金蝶和用友的行業應用還略有欠缺。他們還需要走一條很長的路。另外客戶也要求還要有全球視野,他們還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
騰訊科技:Infor在海外有多起并購,在中國也會有類似的動作嗎?
陳源翰:是的,我們會收購。Infor有一家比較保守、比較有實力的私募基金,由它在進行收購。目前還有幾十億美元在準備收購,目標是能和我們有配合的公司,如營銷和財務、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的公司。這個是大家共通的,客戶比較重視這些。但我們不會收購中間件、電信解決方案等行業的企業。
騰訊科技:近期會有什么動作嗎?
陳源翰:Infor最近收購了Softbrands,正在歸納到infor的架構,還沒有完成,未來幾周內將會完成這個工作。
最近我在亞太區也委任了4個副總裁,其中3個和中國相關。我把Infor亞洲市場分為了兩部分,一是大中華區,二是東南亞區,團隊也進行分開,加重了中國團隊的份量。同時也加重了行業管理的隊伍,如汽車行業。這個是亞洲未來增長最快的也是最重要的領域,有個副總專門帶這個業務。二是企業資產管理,有個副總專門帶隊伍打這個市場,會側重在工廠節能減排、用電等方面。因為一個工廠的資產最大的支出不是保養,而是消耗。之前所有的公司都忽略了這個市場。其實保養占成本不足10%,80%以上則是消耗等。我們則將保養節能排放等都變成可管理監控的功能,這個功能全球只有我們有,將會引入到亞洲來。這也是大家都很重視的業務。
騰訊科技:預計汽車和資產管理兩個新領域會帶來的增長是多少?
陳源翰:這個增長我不知道,如我們也不知道在短短幾年內會和甲骨文、SAP三分天下一樣,這兩個市場的增長也不知道會有多大。只是知道這是個機會,我們要加大這兩個領域的研發,我們也在賭一賭。如果制造行業沒有了,我們也就關門了,但是這個行業不可能消失的。
騰訊科技:你談到Softbrands的整合。你確認之需幾周就可以完成?
陳源翰:Softbrands的整合會在未來2周內完成,因為過去才是剛剛宣布完成收購而已。而我們預計兩周內全部搞定。
我們有一套成功的文化和實踐表,不拖,一兩周內搞定。但是不會沒有錯誤,有了就改。我們追求有了90%的把握就可以了,沒有絕對的正確。不過以后會每3個月調整一次,有錯誤但是不要犯致命的,改起來要快。我們整合的四大訣竅是:決定快,有錯誤就改,公開透明,多進行溝通。(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受紙張等原材料的成本、用戶體驗以及節能減排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國際上電子書市場正逐漸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形勢。據美國出版商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美國境內電子書銷量創紀錄地達到1400萬部,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Infor亞太總裁陳源翰:甲骨文SAP還不適合中國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200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