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聯想多年的股權結構難題如今終于塵埃落定了。8日上午,聯想控股在京舉辦中國泛海控股集團入股聯想控股暨聯想控股新戰略媒體溝通會,正式宣布中國泛海控股集團受讓國科控股29%股權,成為聯想控股第三大股東。 與此同時,新任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柳傳志新聞,柳傳志說吧)明確表示,聯想控股的確有整體上市計劃,但時間要在子公司全部上市之后,地點則很可能選擇香港。
泛海受讓聯想29%股權
從媒體溝通會上獲悉,自8月7日聯想控股第一大股東中國科學院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國科控股”)在北京產權交易所發布股權轉讓公告后,中國泛海集團是掛牌期內產生的唯一一家符合條件的受讓方,交易價格為27.55億人民幣。受讓完成后,中國泛海擁有聯想控股29%股權,而國科控股擁有的股權則從65%減至36%。
不過,中國泛海的進入并沒有撼動“國科控股”的第一大股東身份。記者了解到,聯想控股原股權結構為:國科控股占65%,為公司第一大股東;聯想控股職工持股會占35%。而此次股權轉讓之后,聯想控股的股權結構轉變為:國科控股占36%,仍為公司第一大股東,聯想控股職工持股會占35%,中國泛海占29%,為公司第三大股東。
“泛海是作為戰略投資者被引入的。”對于入股聯想控股的原因,中國泛海控股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盧志強表示,聯想控股擁有良好的信譽、雄厚的實力和優秀的管理團隊,“入股聯想既符合泛海的中長期發展戰略,也有助于聯想優化產業結構、完善市場化運作機制,我們長期看好聯想控股未來的發展。”
新董事會亮相盧志強入選
“減持聯想控股股份、引入新的戰略投資人是中科院院所投資企業社會化改革的內容之一,目的是利用股權的社會化促進企業規模發展。”中科院副秘書長、國科控股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鄧麥村告訴記者,自2004年實行社會化改革至今,中科院院所兩級投資企業中已有75%完成了社會化改革。而此次股權轉讓所產生的27.55億元現金,將主要用于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中科院高級科技人才的培養。
新股東的加入不僅促成了聯想控股新一任董事會的誕生:聯想控股已經組成了由柳傳志、鄧麥村、曾茂朝、盧志強、朱立南組成的五人董事會,并由柳傳志出任董事長;也標志著聯想控股全新戰略規劃的形成。記者了解到,聯想控股旗下已有聯想集團、神州數碼、聯想投資、融科智地、弘毅投資等5家子公司,領域涉及IT、投資、地產等三大行業。而根據其8日發布的全新戰略規劃,聯想控股未來將以核心資產投資為主,5年內實現公司價值增長1-2倍。未來5年,聯想控股計劃投資約100億人民幣發展核心產業,重點關注清潔能源及環保、新材料、高科技、金融服務,以及與內需相關的行業等五個領域的投資機會;同時以“聯想之星”為平臺,聯想控股直接投資也在積極進行高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推動和早期科研成果的孵化。
聯想整體上市應該在香港
引入新的戰略合作伙伴之后,聯想控股是否會考慮公司整體上市?對此,新任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明確表示,聯想控股將來肯定是要上市的,但時間可能要在子公司全部上市之后。“聯想控股愿景的第一個階段,就是以上市為標志。”柳傳志說。至于聯想控股的上市地點,柳傳志稱,由于聯想控股旗下很多子公司會在內地上市,而按照證監會的規定,母子公司不允許同時上市,因此,聯想控股很可能會選擇在香港上市,“當然,如果最近幾年內國內的相關規定發生了變化,聯想控股上市時也會有更多選擇。”柳傳志表示。(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9月9日消息,昨天,IBM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一組幻燈片,介紹了公司軟件與服務業務的增長趨勢。到目前為止,IBM共有四大利潤來源,其中硬件與金融業務帶來約30億美元稅前利潤,而軟件與服務業各帶來近80億美元稅>>>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泛海集團成聯想控股第三大股東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200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