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南山區科技園,金蝶軟件園K字形建筑群被國內迄今獨一無二的穿孔鋁板包裹著,既協調又富于變化。走過樓外的小竹林進入大樓內部,很多到訪者說,這不像一個軟件園,更像一座博物館。
金蝶國際董事局主席徐少春一直把金蝶軟件園當作自己的一件作品來對待,大樓的設計方案曾幾易其稿。這家成立16年的企業已經進入了平穩增長期,其經營模式也從原來的軟件產品提供向服務和咨詢提供商轉變,同時也在嘗試成為一個有著一定思想引領能力的軟件企業。
從“產品”向“服務”轉變
2009年5月1日,深圳金蝶軟件園盛大開園;9月9日,北京金蝶軟件園隆重奠基;加上2007年已投入使用的上海金蝶軟件園,金蝶集團上海、深圳、北京三地相互支撐的業務布局順利完成。與此同時,金蝶正式啟動“M招聘計劃”,在全球范圍內招募優秀的管理專家、規劃專家、技術專家,打造世界級的管理智庫。徐少春更希望三個軟件園成為全球IT精英向往的地方。
2008年,金蝶組建咨詢事業部。這個部門集中了金蝶在房地產、制造等各個行業的研究專家。如今,為了更好地提供服務,金蝶還針對萬科、中國南車等大型企業成立了專門的服務團隊。一家軟件企業為何要在管理咨詢上投入如此巨大的人力和物力?金蝶中國助理總裁郝登勝說,隨著業務的發展,客戶更需要金蝶提供管理咨詢、IT規劃、IT應用評估等更高附加值的服務,而這也是未來行業的發展趨勢。
事實上,在高端市場上,ERP軟件銷售通常是先做咨詢。而一家具備咨詢和服務能力的ERP廠商將具備更強的生命力。在歐美發達國家,每實施1美元SAP軟件,用戶需要支付的咨詢和服務費用竟然高達5美元。
2008年,來自咨詢服務的收入已經占到金蝶營收的12%,而在幾年前這個比例近乎是零。此外,來自軟件實施服務的收入比例已經達到23%;兩者相加,服務已經占據了金蝶營收的35%。未來,徐少春希望這個比例能夠超過50%。
客戶達60萬家
許多中國企業都不乏與國外軟件公司打交道的經歷。隨著包括金蝶在內的中國軟件企業的不斷成長,本土企業提供的解決方案開始更符合現階段國內企業的需求,服務支持上也更為靈活。金蝶這樣的公司開始越來越多贏得中國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的信賴。
金融危機給所有中國企業上了生動的一課,讓不少中國企業認識到,過去單純依靠低成本、外延式的發展策略急需改變,現在真正需要的是強化企業自身的內部管理。金融危機以后,企業選擇本國ERP系統的趨勢越來越強烈。創立于1993年的金蝶可謂中國企業管理成長的見證者,遍布各個行業的60萬家客戶,常讓徐少春感到興奮。“在這些客戶里面,已涌現出很多成功的管理模式。”在徐少春看來,中國企業管理是可以總結和提升的。他希望在改革開放30年后,“中國管理模式”和中國制造一樣,在全球同樣表現出色。
2007年,金蝶聯合管理界“六大力量”成立中國管理模式杰出獎理事會。2008年,中國管理模式杰出獎遴選活動登上中國管理歷史舞臺,并成為管理界一個重量級獎項。
制定行業標準
以信息化管理軟件為載體,“中國管理模式”正在中國成千上萬的企業中進行高效復制。金蝶日前宣布,即將發布EAS7,這標志著金蝶新一代的ERP已經與世界同步。作為全球第一款融合TOGAF標準SOA架構的企業管理軟件,將給危機后的中國企業帶來全新的一攬子解決方案,更好地支持日益成熟的中國管理模式走向成功。在這之前,金蝶已經是中國軟件產業眾多“第一”的締造者:第一個WINDOWS版財務軟件及小企業管理軟件——金蝶KIS的締造者;第一個純JAVA中間件軟件——金蝶Apusic和金蝶BOS的締造者;第一個基于互聯網平臺的三層結構的ERP系統——金蝶K/3的締造者和第一個發布基于互聯網提供在線管理和電子商務服務——友商網的締造者。
自主技術創新的核心是標準,是規范。從1999年開始技術創新,2004年追趕國際標準,2006年同步國際標準,到現在正在參與國際標準。郝登勝說,金蝶作為國內軟件的龍頭企業,更注重的是如何推動行業標準的實現。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金山公司沒事訪問俄羅斯或英國干嘛,是不是涉嫌向國外兜售我們的隱私信息? 今天驚訝地看著有網友在網上發泄對金山毒霸的不滿,該網友一簫一劍撰博文稱金山毒霸涉嫌向國外泄露公民隱私信息。以下為博客全文: kaccor>>>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金蝶制定行業標準力推中國管理模式創新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198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