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與美國《新聞周刊》發布聯合調查報告:
中國將超越美國,引領全球技術創新
新聞亮點:
63%的中國受訪者認為中國將在未來30年內超越美國,引領全球技術創新
54%的中國人認為中國將孕育引發未來社會變革的重大技術創新
91%的中國人認為技術創新極大地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狀況
93%的中國人相信技術創新將對中國的經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3/4的美國人認為技術創新將在未來30年內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2009年11月17日,北京 ——盡管面臨全球性經濟衰退,大多數中國人認為,技術創新將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改善國民生活;中國將孕育引發未來社會變革的重大技術創新,并在未來30年內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技術創新領域的領頭羊。這是英特爾公司與美國《新聞周刊》發布的聯合調查報告的重要內容,該報告刊登在最新一期的《新聞周刊》雜志上。
該調查報告表明,大多數中國人肯定了技術創新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其中,91%的中國人認為技術創新極大地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狀況;93%的中國人相信技術創新將對經濟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中國人對技術創新的看法得到來自美國、德國和英國受訪者的普遍認同——技術創新將在推動國家經濟發展方面發揮比以往任何時期更為重要的作用。超過半數的美國人認為,經濟衰退將提高社會對技術創新的依賴程度,3/4 的美國人認為技術創新將在未來30年內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技術創新領導力方面,德國和英國的受訪者都認為日本是當前全球技術創新領導者,包括81%的美國人也認同這一觀點。然而,在中國人眼中,美國仍然是全球技術創新領域的領頭羊。 展望未來,各國受訪者普遍認為,中國將成為全球技術創新領域新的領導者。多數德國人和英國人都認為中國將超越日本和美國,引領未來全球技術創新;甚至有接近四成的美國人認為,在技術創新方面中國已經超越美國;54%的中國受訪者認為中國將孕育引發未來社會變革的重大技術創新,在63%的中國人眼里,在未來30年內,中國將超越美國,引領全球技術創新的發展。
“創新不僅僅是一種精神,也是一個從理念到研究,再到開發的過程”,英特爾首席技術官賈斯汀(Justin R. Rattner)表示,“這份報告強調了創新投資的迫切性,它將推動新理念的產生以及21世紀全新的研發模式,產業、學術界和政府部門需要攜手努力,推動創新不斷向前發展。”
《新聞周刊》全球商業編輯Kathleen Deveny表示:“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清楚,創新將在未來發展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新聞周刊》與英特爾的合作是難得的契機,幫助人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探索創新對社會經濟變革的重要推動作用。”
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主席Robert D. Atkinson博士表示:“對我們來說,目前最重要的是了解創新如何推動經濟的持續增長。在大蕭條以來的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中,我們正在努力共同尋找刺激經濟增長的方法。我想答案就在于創新,以及產業界如何與政府攜手,共建創新環境。”
調查報告顯示,超過2/3的中國人和75%的德國人都相信,政府的創新扶持計劃將有效地推動創新發展,78%的美國人也認為政府的創新激勵措施將會行之有效。多數美國人認為商業環境和新興企業是推動創新經濟發展的首要動力。
另外,42%的中國人相信未來創新將主要來自于大學和智庫,這一觀點得到德國人的認同,而49%的英國人則認為大企業將成為推動創新的主要力量。
多數美國人認為,美國將逐漸失去全球創新領導地位,82%的美國人將其原因歸結為美國基礎教育中數學和科學教育的相對薄弱。
本次調查樣本采集時間為2009年9月28日至10月13日,由Penn, Schoen & Berland Associates代表《新聞周刊》和英特爾,在中國、德國、英國和美國進行在線調查。受訪人士包括來自四個國家的4800名18周歲以上成年人。調查還采用了民眾和商界精英訪談的方法。
關于英特爾
英特爾是芯片創新領域的領先廠商,致力于開發技術、產品和計劃,從而不斷改進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關于《新聞周刊》
75年來,《新聞周刊》對重大新聞事件進行深入分析和報道。讀者為受過良好教育,關注國內和國際新聞的人士。擁有業界最有影響力的編輯隊伍,《新聞周刊》通過11種印刷版本和在線網站Newsweek.com向全球傳遞信息。通過理性的評論、專家的見解和精辟的報道,《新聞周刊》時時刻刻推動著全球范圍內的溝通和交流。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周鴻祎認為網絡安全應該是網民享受的基本服務,網民是應該有權利享用免費的安全軟件來武裝自己電腦的,谷歌百度騰訊等公司都是利用免費的服務來吸引網民進而產生高額的附加值的。 互聯網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已經衍生>>>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將超越美國 引領全球技術創新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198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