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事,分久必合。
2009年11月12日,世界兩大計算機芯片廠商AMD和英特爾達成和解,二十多年的宿怨一筆勾銷,計算機產業最上游的兩個世界級寡頭,終于化敵為友。
市場隨即做出了回應,AMD股價當日全天大漲21.80%,收報6.48美元;英特爾股價雖然下跌0.81%,收報19.68美元。但不要忘記,在和解的利好消息同時,歐盟對英特爾開除了一份14.5美元的罰單,股價仍然可以如此堅挺,可見投資者對于“雙寡頭”言和的信心和支持!
精疲力竭的巨無霸
無論是英特爾還是AMD,都已經無力在繼續耗在這樣的陳年舊賬之中。“AMD一直在和英特爾打官司,這對于兩家公司而言,都是一件費時費力費錢的事情。尤其是現在,歐盟的判決和美國的指控,讓英特爾的聲譽受到影響,市場拓展也面臨很大的阻力。”業內人士表示,英特爾做出和解協議可能會免于及被美國政府認定為一家壟斷公司。
相對于傳統行業,IT基礎生產是市場化程度極高的行業之一,但在內存、磁盤以及外圍配套產業競爭高度發達的今天,芯片生產卻幾乎是壟斷性,英特爾的一股獨大,根據公司第三季度季報,平均每天入賬都在1億美元之上。AMD雖然崛起神速,但所遭遇的英特爾的限制卻讓AMD苦不堪言,不得不耗費大量的精力和財力謀求新的突破口。
二者的爭斗終于可以暫停了,在市場的力量之下,我們希望并且相信這種爭斗會永遠的停止——并非排斥競爭,而是在這樣一個競爭高度發達、技術絕對成熟、產業鏈足夠完善的行業,雙寡頭的并存,恐怕才是最完美的格局。而一旦出現失衡,再強大的巨人,恐怕也無法承受這種行業內耗帶來的損失。
中國的差距
但這是一起看似與中國無關的事情。
我們沒有AMD或者英特爾這樣的超級牛企,也沒有近乎完美的產業鏈條,更沒有這樣充分的市場競爭和約束機制。
寡頭對于中國而言,似乎只能國有企業,從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的國字頭三分天下,到海爾、海信等地方國資委的直屬企業群雄逐鹿。家電連鎖行業,雖然有經過多年的紛爭,已經暫時形成了國美與蘇寧的雙寡頭局面,但其構架的脆弱,讓我們很難以相信這種格局的長久性。
但并不意味著雙芯握手言和,就真的與中國企業無關。筆者看來,三點對于現下壯大中的中國民營企業而言,具有特殊的啟示意義:
首先,無所畏懼的精神。在2009年前三季度全球的半導體廠商排名中,英特爾高居榜首,而AMD已經退出前10名之外,但這種差距,卻并沒有讓AMD這樣的后來者退縮,聯想一下那些已經在國際上取得卓越成績的中國企業,哪一家不是從無所畏懼的精神開始的?
其次,有價值的核心技術。同質化技術的過量產能不僅僅是金融危機留給中國的隱憂,更是中國制造面臨的巨大問題,曇花一現的“中國芯”即是最好的證明——要立足國際市場,成為“寡頭”之一,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是中國企業亟待突破的瓶頸。
最后,公正的監管與公平的競爭。最近愈演愈烈的“國進民退”潮從另一個層面反映了競爭的不公正性,在民企與國企發生爭斗之時,中國政府依然很難做到從市場的角度考慮問題,而不是從利益的角度考慮問題,只有破解這個難題,才能更大的激發民營企業的活力,由市場決定誰能繼續生存下去。
身處中國市場,旁觀兩巨頭我們上演的壟斷大片,我們需要用學習的心態,來深刻反思我們自己。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惠普第四季度凈營收為307.7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36.03億美元下滑8%;不計入匯率變動的影響,惠普第四季度凈營收同比下滑5%。 北京時間11月24日凌晨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惠普今天發布了2009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雙芯言和,中國企業學什么?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197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