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打造了《2012》這樣史無前例科幻巨制的好萊塢來說,越來越成為電影娛樂技術商的英特爾和AMD,才是幕后的“收割者”。黃石公園火山熔巖噴涌而出;洛杉磯在山崩地裂的轟鳴聲中斷裂沉陷;海浪夾帶著約翰肯尼迪號航空母艦砸向 白宮……人們所能想象到的慘烈災難,都在這個世界末日集中直觀呈現。
是的,這就是正在熱映的《2012世界末日》——一部看過后讓無數人感到驚恐不安渺小無助、讓美國NASA和科學界多次發表聲明的災難巨片,更是一部161分鐘片長總共拍攝了1400個特效鏡頭的科幻巨制。
不要迷信世界末日,世界末日只是個傳說,《2012》更是絕對虛幻。只是,《2012》雖然虛幻,但是觀眾感覺非常真實。平均不到5分鐘就能看到一段震撼性的3D電影特效,“很過癮”,無論是大場面還是細節,電腦特效都非常到位和真實,猶如置身“世界末日”。
鮮為人知的是,在《2012》等好萊塢大片的特效背后,是一場沒有片刻停息的“好萊塢爭奪戰”。眾多傳統IT公司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好萊塢式的電影娛樂技術商,他們的目的都非常明確——擊敗對手,讓自己成為好萊塢大片背后的“收割者”。
好萊塢“曲線拉攏”傳統芯片商
2009年11月18日,Jack Cheng 、David Lo 、Ed Galvan千里迢迢地從好萊塢來到了中國上海。
他們是好萊塢著名的電影特效動畫制作人。Jack Cheng參與制作的大片有《全民超人》、《龍與地下城》、《貝奧武夫》,David Lo則負責過《極地特快》、《我是傳奇》、《少數派報告》中的粒子與特效指導,Ed Galvan亦曾參與制作過《滅頂之災》、《變形金剛》等特效動畫制作。
這一天,是科幻災難巨制《2012》全球公映的第5天,對上述三位聲名顯赫的好萊塢特效制作人來說,此行既非宣傳自己參與的電影,也和《2012》一點關 系都沒有——事實上,因為另一項更重要的任務,他們還未來得及像普通觀眾一樣,去電影院好好欣賞一下1400個特效“毀滅世界”的《2012》。
這個任務,和看上去毫不相干的芯片廠商英特爾密切相關。
差不多同一段時間,在美國硅谷,著名作曲家Charlie Boswell頻頻出入于好萊塢各種場合。同樣的,Boswell不是在爭取為電影創作歌曲的機會,而是肩負著AMD賦予的一項重要使命。
兩個看上去和好萊塢毫不相干的使命,竟是驚人的相似:David Lo三人受英特爾所邀,來上海讓更多的中國人了解到,英特爾和好萊塢的聯系是如此緊密;而Boswell,這位有著另一重身份(AMD數碼媒體和娛樂部門 主管)的作曲家,則需要向好萊塢更多的電影公司出售AMD芯片。
“芯片在好萊塢電影制作過程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芯片支持著好萊塢的服務器和工作站,并為《2012》等巨片提供了難以想象的特技效果。這種特技,成 了好萊塢的看家本領。如果沒有先進的計算機芯片,好萊塢也不可能制作出《2012》這樣的災難巨片。”11月18日,Jack Cheng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在Jack Cheng看來,與PC公司相比,和好萊塢電影公司達成合同所帶來的利潤并不算太大。但對英特爾和AMD來說,獲得好萊塢某家電影公司的訂單要比購買一個電影廣告好得多,因為好萊塢除了擁有強大的影響力,還是流行文化和頂級技術應用的代表。
自1994年起,英特爾就進入了好萊塢市場。1996年,英特爾與人才機構CAA聯手形成了與電影公司的合作關系,并為一系列大片提供動力支持,其中包括 《蜘蛛俠》、《終結者-3》等。此后,新西蘭的WETA公司使用安裝有英特爾Pentium 4至強芯片的IBM服務器,先后制作完成了“指環王”系列電影。
AMD與好萊塢的結緣則始于《星戰前傳Ⅱ》。當時,負責《星戰前傳Ⅱ——克隆人進攻》后期處理的盧卡斯數字制作公司一直使用SGI(硅圖,一家生產高性能 計算機系統的跨國公司)工作站。但SGI工作站在渲染和節約成本上都力不從心。于是,導演喬治·盧卡斯找到了AMD,希望使用32位的速龍MP處理器來完 成繁重的后期處理任務。最終,基于AMD速龍MP雙處理器的服務器不負盧卡斯的厚望。嘗到甜頭的盧卡斯決定加強與AMD的合作,建成一個包含約100顆 AMD皓龍處理器的64位計算機系統。此后,《星戰前傳Ⅲ:西斯的復仇》以及《怪物史萊克2》、《罪惡之城》、《鯊魚黑幫》、《絕密飛行》等好萊塢電影, 都采用AMD皓龍處理器平臺進行電腦特技制作。
這對好萊塢來說是一場巨大的革命——節約大量時間和金錢的同時,制作出更好的特效電影。
只是,對英特爾和AMD來說,這是一場沒有片刻停息的“好萊塢爭奪戰”。 此前,在《侏羅紀公園》制作中立下汗馬功勞的SGI于2006年宣布破產,這場好萊塢爭奪戰也就延續了PC市場的斗爭——英特爾和AMD需要擊敗對手,奪 得更多為好萊塢提供芯片的機會。一個例子是,在Jack Cheng等人來到上海之前,英特爾軟件與服務事業部首席工程師Ram Ramanujam,以美國夢工廠技術支持團隊負責人身份來到了北京,表示英特爾的Larabee架構處理器和Stereo 3D技術將全面致力于構造夢工廠式的全新觀影體驗。同時,Boswell也是馬不停蹄地在洛杉磯與硅谷之間往返。
英特爾的電影娛樂新身份
在這場好萊塢爭奪戰中,落后一步就意味著市場份額的流失。
目前來看,英特爾仍占據著好萊塢的主要市場份額。它主要為夢工廠、華納兄弟、迪斯尼、彼瑟動畫、索尼特效部門提供芯片。AMD則為盧卡斯、索尼等電影公司 提供芯片。在Boswell的努力下,Industrial Light &Magic公司放棄英特爾轉投AMD,AMD的64位皓龍芯片在盧卡斯的《星戰前傳Ⅲ:西斯的復仇》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但如今看來,AMD想要追上英特爾并不容易。2008年7月,曾出品過《怪物史萊克》、《蜜蜂總動員》以及《功夫熊貓》等影片的夢工廠宣布與英特爾合作 ——未來5年內,英特爾將向夢工廠提供最新的高性能處理技術,包括有多個處理核心的未來芯片。雙方首個“聯姻品”,是今年3月上映的《怪獸大戰外星人》, 這是夢工廠第一部3D立體電影。
這對英特爾來說是好消息,但對AMD來說卻是壞消息。要知道,在2005年4月至2008年7月之間,AMD還是夢工廠的伙伴,AMD還于2007年在喬 治·盧卡斯位于舊金山的Lucasfilm園區推出了巴塞羅那,此舉的弦外之音是:巴塞羅那會在好萊塢電影界里面扮演重要角色。只是,由于高速緩存問題和 核心的限制,巴塞羅那的上市被迫延期了8個月之久,也讓夢工廠對AMD的超高期待逐漸喪失,從而拋棄了AMD。
如今看來,AMD為之付出的代價遠比人們想象中巨大。夢工廠制作總裁John Batter在郵件中對記者表示,Nehalem與Larrabee正是該公司轉換英特爾的主因。Nehalem已在2008年第四季度上市,而 Larrabee則會在2010年上市。“我們看過英特爾的產品發展藍圖后,認為這跟我們的需求比較符合,而我們和英特爾在《怪物大戰外星人》中的合作已 經表明,我們的選擇無疑是最正確的。”John Batter說。
“好的科技制作技術能夠讓我們的電影講出更精彩的故事,通過科技龍頭英特爾的技術支持,我們將為3D觀影者創造一種新型的、創新性的觀影感 受。”Batter表示,英特爾擁有最佳技術,“制作電影需要很多的馬力,英特爾接下來的產品發展藍圖中,核心數量將足以協助我們滿足高性能的需求。”
從AMD手中搶走了生意,這對英特爾來說是一種勝利。更重要的是,從長期角度看,英特爾未來很可能在好萊塢獲利頗豐。英特爾行業合作與解決方案部中國區總 監凌琦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英特爾除了將通過自己的處理器(從多核到眾核,包括未來Larrabee的架構)推動好萊塢電影行業的發展,還將協助夢工廠 等電影公司重新設計動畫工具。
Ram Ramanujam和凌琦對記者表達了同一個看法:就像摩爾定律一樣,好萊塢也存在一個“史萊克”定律,即像《怪物史萊克》這樣的電影每年都拍一部,每年 的復雜性相當于原來的兩倍,包括計算的復雜度。在此之上還要實現更加真實的3D技術,這讓影片制作又增加了難度。好萊塢的電影還需要一個實時的創作過程 ——在創作中需要看到實際的效果,然后再進行更加細致的渲染。這就要求英特爾在硬件、軟件和工作流程上幫助好萊塢實現3D等特效制作。
或許,AMD并不會輕易放棄。現在,Boswell在向好萊塢電影公司推銷芯片時,已逐漸改變了營銷策略——不再強調性能,而是強調,對這些電影公司而言,更重要的在于,采用該芯片的電腦能夠處理什么任務,能夠制作出什么特效的電影。
隨著好萊塢電影的發展,英特爾和AMD的好萊塢爭奪戰才剛剛開始。但無論如何,不管是《2012》中將整個加利福尼亞州撕得粉碎的地震,還是《星戰前傳》 中杰迪武士深入克隆人基地拯救奧比萬、阿納金與女王而傷亡殆盡的壯闊悲情的一幕,抑或《馬達加斯加》中精確到每根毛發的小細節,都需要強大計算能力的支持。
某種程度上,這還意味著,英特爾和AMD已搖身一變,成為一個電影娛樂技術商。
惠普和夢工廠的“黃金搭檔”
在好萊塢,電影續集很難超越經典,這是一個讓人泄氣但又必須承認的事實。
也有例外,比如2008年上映的《怪物史萊克3》,反響就很不錯。不僅是情節上有新意,更重要的是,看過《怪物史萊克3》的人,無不對其動畫效果拍案叫絕。
在這神奇的動畫效果的背后,惠普居功至偉。“惠普總是能預見并滿足動畫體驗的關鍵技術需求。”夢工廠CEO杰弗瑞·卡森伯格(Jeffrey Katzenberg)說。
比如在《怪物史萊克3》中,采用惠普服務器、工作站和筆記本電腦,使夢工廠創作出了獨具技術挑戰性、細節逼真的畫面和效果。此外,電影制片人還充分利用惠普Halo協同工作室,通過生動的實時虛擬環境將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夢工廠團隊連接起來,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節約了時間和差旅費用,幫助夢工廠實現其每 年制作兩部動畫電影的目標。
在好萊塢,杰弗瑞·卡森伯格對動畫片的苛刻追求眾所周知,在他的每一部動畫片中,他都非常熱衷于改進動畫的藝術形式。早在2001年拍攝《怪物史萊克》 時,他的要求就相當苛刻。在《怪物史萊克》中有2.8萬棵樹,樹上的30億片葉子如果首尾相接,可以組成一座樹葉橋,卡森伯格希望能制作一個充滿真實感的 環境:每棵樹上的樹葉在晃動;空氣中有飛舞的灰塵;大風掀起的塵土……
卡森伯格的要求難倒了夢工廠的電腦工程師們,他們有最好的動畫軟件,但沒有性能足夠好到運行這一軟件的工作站。最后無奈之下,夢工廠的工程師們找到了惠普,要求7天內惠普工作站能比他們以前的系統強四倍。
當時,惠普正在測試一種新型的工作站,但并不確定是否趕得及夢工廠的檔期。惠普接受了這一挑戰,最終,《怪物史萊克》如期與觀眾見面了,并且捧回了一座奧斯卡獎杯——最佳動畫片。
此后,雙方組成“黃金搭檔”,惠普正式成為夢工廠的首選技術提供商。從2004年開始,在惠普技術的長期協助下,夢工廠先后出品了《怪物史萊克2》、《鯊 魚黑幫》、《馬達加斯加》、《蜜蜂總動員》、《功夫熊貓》等等作品。此外,好萊塢許多大片,如《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閃電狗》、《蜘蛛俠3》和《加勒比 海盜》都和惠普息息相關。
而就在最近,夢工廠首次發布了《怪物史萊克4》的最新劇照。據悉,本片將是該系列的大結局,其合作伙伴還是惠普,這一次,“黃金搭檔”還會取得巨大成功嗎?
對惠普而言,或許更為重要的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在和夢工廠的合作中,惠普也成功進軍媒體與娛樂行業。借助與夢工廠及其動畫產業的密切合作關系,惠普進 行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市場推廣,獲得了不錯的效果。比如,怪物史萊克的妻子菲奧娜公主,成為了“惠普電腦,掌控個性世界”廣告的主角,同時,惠普還和夢工廠 開展合作,為影迷在eTube.com創建了獨一無二的在線視頻共享網站。
成為好萊塢娛樂業的一部分,對一直希望改變傳統技術公司冷冰冰形象,并希望在消費領域大展拳腳的惠普而言,這真是一本萬利的好事。
微軟在好萊塢輸給了Linux
在SGI等專業工作站開始逐漸退出好萊塢電影制作的歷史舞臺時,誰將成為其替代品是一個很令人感興趣的話題。
是Mac還是Windows?好萊塢給了我們一個驚人的答案:最終占據了好萊塢制作公司主要領地的不是微軟Windows,而是Linux,一個以前和電影沒什么關系,以開源在IT界叱咤風云的操作系統。Linux首次進軍好萊塢是在1997年,此前,夢工廠還依賴于SGI技術和其他應用幾百萬專利編碼的客戶工具,以及管道分析程序制作電影。當 時,D2(Digital Domain)使用了Linux來對影片《泰坦尼克號》進行特效處理。在制作《泰坦尼克號》之前,D2發現Linux可以和SGI的渲染平臺一起工作,微 軟Windows卻無法做到這一點。可以從SGI的Unix進行平滑的過渡,正是眾多工作室接受Linux的關鍵因素之一。
不過,與Linux在服務器和渲染平臺上的成功相比,它進占各工作室的桌面之路則要曲折得多,其中主要的障礙就是驅動程序的問題。畢竟,在Windows 平臺下,NVIDIA等廠商已經把圖像處理性能做到了相當的高度,微軟的Windows看上去似乎更應該順理成章地進駐好萊塢市場。
然而,在此后一段時期里,眾多好萊塢工作室發現,要實現向Windows平臺的遷移,遠比想象中困難得多。比如重寫數百萬行運行于Unix之下的軟件代碼就是一件幾乎無法完成的任務。而就在同時期,其他的很多PC圖形卡制造商也開始陸續提供高性能的Linux驅動程序。
“由于那時我們在電影制作上采用的是Irix技術,所以他們把這些編碼向Linux系統上轉移要比向Windows系統上轉移容易得多,雖然在IT和商業 自動化部件上還是采用Windows系統。” 11月中旬,Ed Galvan在上海向記者回憶起了20多年前的往事,“與此同時,惠普也正向Linux方面發展,而且制定了一整套發展計劃,所以夢工廠等好萊塢電影公司 在做了一系列評估工作之后就決定把編碼轉移到Linux。”
2001年,惠普與夢工廠展開合作,幫助夢工廠把Linux應用到電影制作上。夢工廠隨后在《怪物史萊克》中開始采用Linux技術。當時是通過惠普的低端服務器利用Linux來實現對動畫骨骼圖像的細化和著色,使之更加豐滿逼真。
從此,Linux在電影工作室的應用就一發不可收拾,而Windows卻離好萊塢越來越遠。“現在絕大部分知名的電影工作室都在依靠Linux來完成主要 動畫和特效制作工作,越來越多的小型電影工作室也早就使用Linux。”Ed Galvan說,Linux在好萊塢全面戰勝Windows,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一是Linux系統是免費的,這點即便對財大氣粗的好萊塢來說也很重 要,二是Linux可以在各種低成本的電腦、工作站,以及資料服務器上運作。
目前,Linux在好萊塢操作系統中排名第一,遙遙領先于微軟Windows。迪斯尼、皮克斯、夢工廠、索尼、工業光魔及其他工作室都使用Linux去制造重量級的大片。其中,夢工廠是Linux的主要鼓吹者,除了配備大量基于Linux的服務器外,還采用了三條途徑通往Linux:移植、新開發以及鼓勵第三方商家移植流行的商業軟件。
到現在為止,使用Linux制作的好萊塢大片已經超過100部,其中包括《我是傳奇》、《指環王》、《星球大戰》、《哈利波特》、《怪物史萊克》、《泰坦 尼克號》、《黃金羅盤》等耳熟能詳的經典大片。比如,在《星球大戰2》中,Linux工作站造就了鮮活逼真的Yoda。《指環王2》中,拍攝獸人對要塞猛 烈進攻的場面時,并沒有使用成千上萬的真演員,而是使用Linux創建的數字演員。在《兵臨城下》中,制作方需要制作一種叫斯圖卡的早年的飛機,但這種飛 機現在根本找不到任何零件,于是由特技制作人員用Linux下的Maya將飛機制作出來。
長期以來,Linux都被定位于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的競爭對手。或許,從全球PC市場來看,Linux還無法影響到微軟的獨霸地位。但在好萊塢,微軟這個軟件帝國卻是真正的輸了。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星族對古人而講,是圖騰崇拜和記時的工具,對于現代人而講,星座更多是占卜命運的工具。12個星座代表著12不同月份出生的人,因此每一個人一出生就被賦予了一個星座的屬性。而現在,華碩將星座的特質賦予到了EeePC身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因為免費 微軟在好萊塢輸給了Linux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197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