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英特爾與AMD兩家公司發布聯合聲明,稱“雙方將于今日起終止兩家公司之間所有的法律爭端,包括專利侵犯以及反壟斷行為,雙方已經為此達成了一致協議,將放棄所有有關專利權侵犯或壟斷的相關指控行為”。同時,英特爾將向對方支付12.5億美元作為補償。
在英特爾宣布和解協議后,AMD公司CEO德克·梅耶爾高度評價這一結果,他形容這“標志著一個新紀元的開始,這對于AMD本身、客戶、合作伙伴以及全球消費者和企業來說,該協議具有里程碑意義”。
華爾街早有觀點認為,在全球經濟形勢嚴峻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情況下,在法庭上曠日持久的僵持以及資金的巨大消耗對哪家企業而言都不是好事,也不利于市場和消費者。因此,面對突然達成和解的消息,華爾街方面亦感到歡欣鼓舞,他們認為這意味著英特爾間接承認其操縱市場的歷史,而AMD的反壟斷措施也終于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表面上看起來,和解的結果令雙方都頗為滿意,但天下從此太平了嗎?在這場糾紛和解的案子中,究竟誰才是最終的勝利者?兩家和解,代表著一項新的關于x86技術交互授權協議的簽署,即將到來的又會是怎樣的變革呢?
結怨已久
美國BarclaysCapital的分析師蒂姆·盧克(TimLuke)曾這樣評價這兩家企業間的糾紛案件,這是“美國司法史上最大的民事訴訟之一,無論從其涉及金額的規模,還是耗費的時間而言都是如此,相關文件超過了2億頁,前后投入了2200個小時,專家報告都在1萬頁以上”。
這場曾轟動業界的案件起源要追溯到2000年。該年,AMD首先向歐盟投訴,稱英特爾利用其在處理器市場的壟斷地位,采用直接現金支付、差別定價和市場補貼等手段,強迫戴爾、索尼、東芝等主要客戶簽署排他性協議,阻止廠商購買AMD產品并打壓使用AMD處理器的PC廠商。2005年6月,AMD再次向美國特拉華州地區法院起訴英特爾,稱英特爾為了維持其在x86微處理器市場的壟斷地位,逼迫其在全球的多達38家客戶簽署排它性協議。
在商業領域,跨國公司為操縱市場而背后做手腳的行為在業界并不算新鮮事。今年3月,日本電子生產企業日立公司,就因在2001年至2004年間與其他液晶顯示屏生產企業串通,對出售的LCD顯示器價格進行操縱而被處以3100萬美元的罰款。
依據流程,AMD訴英特爾案子在今年5月份時就已經告一段落,歐盟裁定英特爾打壓AMD罪名成立,對其處以10.6億歐元的罰款。對于AMD的各項指控,英特爾CEO歐德寧竭力予以否認,稱AMD市場份額之所以銳減,原因歸結于其自家產品沒有市場吸引力。7月,對官司尚存在一絲僥幸心理的英特爾又向盧森堡的歐洲初審法院提起上訴,糾紛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AMD并沒有因此而感到任何壓力。11月11日在AMD舉行的分析師會議上,德克·梅耶爾指出,“過去12個月當中,全球各國反壟斷部門相繼對英特爾展開了反壟斷調查,這充分說明我們原先對英特爾的指控是有理有據的”,將斗爭進行到底的決心表露無遺。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發言距離兩家糾紛和解,僅兩天時間。
四面楚歌
不利于英特爾的消息確實不少。
11月9日,英特爾再次陷入賄賂案件。此次是由特拉華州聯邦法院提起的指控,稱英特爾數年來向戴爾等計算機廠商提供數十億美元的非法回扣,意圖打壓競爭對手。
業界對這一起案件并沒有表現出太大的反應,甚至有些“大驚小怪”的看法,Nvidia集團CEO黃仁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無風不起浪,我只是很驚訝這件事等了這么久之后才被揭露。”
在所有官司都指向這家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時,英特爾始終顯得“底氣不足”,沒有作任何表態。早在英特爾的一次業績發布會上,歐德寧就對分析師和媒體透露出想和解的意愿。他說,“從今年春天開始,英特爾方面就一直在試圖與AMD進行溝通。”公司前首席財務官、現首席管理官布萊恩特還表示,“當一切塵埃落定,我們最終需要反復權衡的其實就只是金額問題了。”
歐盟在對壟斷行為的查處上一向毫不留情,而自知勝算并沒有多少的英特爾肯定也在私下計算過,假如他們選擇了長久的法庭大戰,而一旦最終輸掉了官司,那么法庭會判他們多少賠償。除此之外,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由于企業的管理層不可避免地要被多次傳喚去作證,他們的時間和精力也將大量耗費在官司上面。
如今,這家精明的芯片制造商出資12.5億美元和解了兩家公司之間的所有法律訴訟。依據華爾街方面的最新分析,按照英特爾去年營收數額380億美元,上一季度營收約合每天1.04億美元來計算,這也僅相當于其12天的收入。用這個數目的金額來平息這場對自身十分不利的糾紛,英特爾干得非常“漂亮”。
誰是最終贏家?
對于和解的結果,AMD感到頗為滿意。
受到雙方和解消息的提振,AMD股價當日勁漲22%。AMD最新季度財報顯示,該集團上季度虧損1.28億美元,雖然虧損有減少趨勢,但仍未走出自2006年第三季度以來連續虧損的局面。眼下,英特爾支付的12.5億美元補償,對于AMD的不良財務狀況無疑是雪中送炭。
雖然愿意和競爭對手和解,英特爾并沒有改變其傳統觀點。不僅如此,他們甚至表示,“我們不認為自己犯下了什么錯誤,但是確實將改變一些行為方式。”歐德寧還表示,英特爾同意支付大筆款項是為了減少法庭訴訟的風險,并稱英特爾堅持認為自己沒有任何不當行為。
緊守自身“清白”,并用金錢解決了這起吸引全球關注的糾紛案,然而麻煩并未就此結束。盡管英特爾已與AMD簽署和解協議,但歐美監管者均發出信號稱,該協議不會改變他們對英特爾行為的嚴密審查。
與此同時,業界也對兩家同行業巨頭的和解進行了思考。Gartner分析師馬丁·雷諾德(MartinReynolds)表示,這項和解協議將會對這兩家公司與PC廠商的交易方式以及在它們如何確定芯片價格方面產生影響,但是不會引起產品價格下降,“如果出現價格變化的話,實際上會小幅上漲”。
此外,有觀點認為,英特爾和AMD達成的這項和解協議,意味著以后商業領域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會出現適當的收斂,PC廠商不能從這兩家公司的競爭中得到多少好處了。在接下來的PC產品中,“或許人們會看到更多配置AMD處理器的筆記本電腦”,業內人士表示。
舊的擔憂已消弭,新愁又漸漸形成。有分析人士指出,AMD幾乎是英特爾在個人電腦及許多低成本服務器所用微處理器領域中唯一的競爭對手。兩家企業握手言和,標志著從今往后占整個處理器市場份額90%以上的兩家美國公司對產品價格和供貨掌握了絕對的控制權,這不禁令業界擔憂——未來市場會不會走向另一個隱形的危機?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預計將以每股15.6元新臺幣的價格,入股精英三成股權。精英公司高層對此表示,對于合并案或策略聯盟均持開放態度。精英電腦兩大股東為大同集團與寶成集團。 12月15日消息,據臺灣媒體報道,近日有消息傳聯想將并購巴西>>>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英特爾破財免糾紛 握手AMD又生疑慮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196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