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屏幕顯示的操作系統是否有些怪異?年初,中科龍夢推出基于“龍芯2F”芯片的筆記本。
Linux操作系統盛行,龍芯C PU不支持W indow s的缺點被弱化。
龍芯二號處理器與美普思10年前推出的產品非常相似。
裝上國產芯的電腦主板。
據悉,近日美國PC廠商Cherrypal推出的全球首款99美元(約合676元人民幣)上網本,采用了北京君正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君正”)的處理器。這款名為CherrypalA frica的上網本,采用7英寸顯示屏,搭配400MHz處理器,以及256M B內存和2G閃存,可運行Linux或WindowsCE操作系統。
相關數據顯示,君正的四款處理器采用創新的微處理器技術,基于XBurst內核。在0.18微米工藝下可以提供360M Hz以上的穩定工作頻率,其他工業界內核往往在200M Hz以內。在同樣工藝下,XBurst性能提高80%以上。
當普通INTEL酷睿2雙核筆記本,僅單核就達到2.0GHz(約2000M Hz)以上的主頻時,龍芯、君正等國產CPU們,正在三四百MHz左右徘徊。他們靠什么技術取勝?
中國造芯之路堪稱曲折。但因為技術差距,在國內外市場占有上,均始終未能有大的突破。但不少分析人士認為,上網本的流行,或許會是國產CPU開拓市場的一大良機。
從方舟到漢芯、龍芯到君正,造芯之路無限曲折
在IT領域,CPU作為一項核心技術,其難度讓很多國內IC設計公司望而卻步,代表著國際IT頂尖技術的C PU芯片制造,一直被英特爾(博客)等國外巨頭所壟斷,中國企業及消費者為之付出了巨額版權費。從方舟誕生再到漢芯造假,中國芯在這場科技的浪潮中不斷經歷著期望與失望的更迭。
2001年,方舟科技生產出第一塊“中國芯”(商業化的嵌入式芯片),名噪一時。國家科技投資也相繼滾滾而來。令公眾驚訝的是,方舟科技董事長兼總裁李德磊被人披露公開宣稱做嵌入式芯片沒有市場,直稱方舟3號是“狗屎”,擱置了承接的科技部“863”(中國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項目。如今,已超過863合同規定期限的方舟3號的研發,已陷于停滯“中國第一芯”神話破滅。
2006年年初的“漢芯造假”一案又鬧得沸沸揚揚。漢芯團隊所研制的“漢芯一號”,只是一款208只管腳封裝的數字信號處理器(DSP)芯片,由于其結構簡單,甚至不能單獨實現指紋識別和M P3播放等復雜演示功能。
漢芯公司自夸其產品“已經達到國際高端的D SP設計水平”,但之后的調查卻發現,“漢芯二號”是受某公司委托定制的DSP軟核,核心技術不為其所有:“漢芯三號”是對“漢芯二號”的簡單擴充,技術上與“漢芯二號”來源相同。“漢芯四號”是一款使用了其他公司中央處理器的單核系統芯片(SoC),不包含漢芯D SP核,與漢芯公司宣布的關于“漢芯四號”是雙核芯片的陳述不符。
提起國產CPU就不得不提“龍芯”,“龍芯”幾乎成了國產CPU的代名詞。2005年7月,專業半導體調研機構In-Stat發布獨立分析報告稱,龍芯處理器架構與美國M IPS近似度達95%,龍芯二號處理器與美普思10年前推出的產品非常相似。中科院計算所在沒有得到M IPS正式授權的情形下,擅自推出這樣一個基本全盤復制MIPS架構的通用CPU芯片,這顯然惹惱了MIPS.此后雙方經過長時間的接洽,美國MIPS(美普思)公司終于將MIPS32和MIPS64架構授權給研發龍芯的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用于開發龍芯CPU.
“龍芯2號”CPU采用四發射超標量超流水結構,片內一級指令和數據高速緩存各64K B,片外二級高速緩存最多可達8MB .最高頻率為500MHz,功耗為3-5瓦,遠低于同類芯片,其SPEC CPU2000測試程序的實測性能是1.3GHz的威盛處理器的2-3倍,已達到中等奔4水平。
“龍芯2號”正火熱推廣,“龍芯3號”也正在預研。據介紹,“龍芯3號”將是一款多核處理器,至少也是一款四核的產品,并增加專門服務于Java程序的協處理器,以提高Linux環境下Java程序的執行效率,指令緩存追蹤技術等。“龍芯3號”最終將實現對內峰值每秒500-1000億次的計算速度。
1Ghz的龍芯2F處理器,微超1.5Ghz奔騰IV處理器水平
中國要造自己的處理器,就不免要挑戰全球最大的處理器制造商英特爾。早在2006年的時候,英特爾就曾經表示說龍芯壓根就不是英特爾的競爭對手。到了2009年,英特爾微處理器技術實驗室主管謝卡爾·博卡(Shekhar Borkar)表示“雖然‘龍芯2號’處理器短期內無法與英特爾展開競爭,但該產品所使用的技術卻表明,中國的CPU設計能力已取得長足進步。”對此,中國神州龍芯公司的CEO曾明表示“這個評價還是比較客觀的。”
其實,從龍芯處理器面世的那一天起,外界質疑的聲音就從未間斷。盡管目前的龍芯2F處理器是基于90納米設計的可擴展64位核心芯片,主頻率達到1Ghz,功耗為3-7瓦,采用DDRII芯片控制器,但其實際性能表現仍與主流的英特爾、AMD甚至是威盛的芯片組有著較大的差距。據業內人士透露,1Ghz的龍芯2F處理器實測性能僅略微超過1.5G hz奔騰IV處理器的水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博客)認為,龍芯的差距還表現在制造工藝上,英特爾有自己的生產廠,目前最新的CPU是45納米,但是龍芯最新的僅有90納米,相差約兩代。
除此之外,由于龍芯處理器在指令上兼容的是MIPSIII處理器架構,暫時不兼容X86架構,因此龍芯電腦無法安裝主流的Window s操作系統,只能使用Linux.無論從使用方便度、市場占有率還是第三方軟件應用,Linux都無法與Window s相提并論。盡管龍芯開發人員宣稱會嘗試采取類似全美達處理器的思路去部分兼容×86,但就目前而言,缺乏主流用戶群的支持,龍芯的發展可謂舉步維艱。
上網本,給這些“中國芯”帶來希望
可以說,在主流電腦市場上,依然是英特爾獨步天下。但不少分析人士期待國產CPU或能在上網本上與國際處理器制造大腕一分天下。
2009年1月8日,中科龍夢首家龍芯產品專賣店在北京中關村開業,該店主要經營的就是基于“龍芯2F”芯片組開發的中科龍夢“逸瓏”筆記本。
由于上網本的定位主要以上網以及基本文檔處理為主,因此其對于性能的要求遠遠低于主流筆記本電腦。以目前市場上最火熱的華碩EeePC900為例,它僅僅采用了賽揚M900M hz處理器,萬利達等部分上網本更是采用AMDLX800500M hz處理器,這些處理器的性能并不比龍芯處理器強多少。盡管和目前最火的英特爾Atom處理器有一定的距離,但日常的網絡應用以及文檔處理龍芯還是綽綽有余的。既然性能并非上網本購買者的首要考慮因素,這自然為龍芯在上網本的應用埋下了伏筆。
此外,Linux操作系統也被越來越多筆記本廠商所選擇,龍芯處理器不支持W indow s的缺點因之而被弱化。正如N ovell Linux首席技術及策略官奈特·弗里德曼宣稱:“購買上網本的用戶不會在意采用何種操作系統,因為他們購買該產品的目的,不是為了運行微軟O ffice等大型軟件,而是為了上網。”與授權費用昂貴的W indow s相比,免費的Linux系統在滿足用戶網絡需求的同時更大大降低了產品成本,因此包括華碩、惠普、宏基在內的品牌均推出了搭載Linux系統的低端上網本。記者觀察到,目前市場上傳聞的千元上網本主要是基于本土處理器。
然而,從技術參數上來看,龍芯II雖然工作頻率也是400M hz左右,由于其采用64位的處理器架構,性能應可滿足上網本要求。但作為上網本處理器,龍芯II集成度不夠,造成整體成本較高。中科龍夢總經理張福新坦言,目前龍芯要進入主流品牌筆記本還不太現實“。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筆記本主流銷售模式仍是借助專業的分銷渠道,面對神州數碼、英邁這種大型分銷企業,龍芯系列筆記本還缺乏議價權,而小型代理商短期內又無力覆蓋市場。
業界視點
國產CPU面臨的問題:
1.國產CPU普遍三四百兆的運行頻率過低,如果用在上網本將未必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2.整體成本較高,出貨量太低,遠沒有經過產業化的考驗。
3.多數國產CPU無法安裝Windows產品,成為開拓市場的一大阻力。
國產CPU的前景: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研究員倪光南認為,國產CPU可在嵌入式C PU領域與國際制造商一較高低。他表示,在核高基專項里,除了像龍芯那樣的高端CPU,還支持一些嵌入應用的CPU,它的應用面更廣,每年嵌入CPU在中國的應用需求是在10億片的量級。嵌入式C PU,每個手機都有,像機頂盒、MP4播放機都有,應用面非常廣。這方面目前中國的水平已經和國際上的水平基本相當,有些方面還有自己的優勢,性價比很有競爭力。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昨日起訴英特爾公司,指控其過去10年濫用市場主導優勢,排擠競爭對手及擴大壟斷。 雖然上個月剛剛花費了12.5億美元解決了與對手AMD之間的反壟斷及專利糾紛,但全球芯片巨頭英特爾將要遭受的壟斷指>>>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上網本給中國芯契機 400MHz的CPU對撼英特爾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196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