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將領的中芯國際(00981.HK),正在緊急搭建運營班子。昨天下午,CBN從該公司內部獲悉,半年前離開的中芯資深運營副總裁季克非,上周五(18日)已重返公司,擔任CMO(首席營銷官)。
季克非在加入中芯前,曾在臺灣統寶光電、美國飛思卡爾半導體、臺灣聯電、新加坡特許擔任高管職位,運營及管理經驗豐富。
“新的COO(首席運營官),系統里還沒有安排工號,還沒到位,也快了。”該人士透露,新加坡特許半導體CEO楊士寧有望入局。此前,華虹NEC首席執行官邱慈云的呼聲最高,但華虹集團不會放走這位前臺積電、中芯國際的運營大將。
較早時,在政、企兩界均有口碑的江上舟已擔任中芯董事長,原美國應材執行副總裁王寧國擔任總裁兼CEO。如果上述兩位老將到位,中芯執行與運營團隊將再度成軍。
張汝京身邊一位密友透露,張汝京早在2005年就考慮過新的運營團隊搭配。當時,他最欣賞的人,包括楊士寧、邱慈云。
“不過,如果非要排個名的話,Richard(張汝京)最欣賞的人,倒是臺積電原資深副總裁劉德音。”該密友透露。不過,目前劉德音已經升任臺積電COO,恐怕難以挖角。
中芯難以挖角的原因,一是敗訴后中芯市場信心不足;二是中芯核心高層薪酬并不具競爭力。比如,之前張汝京年薪只有12萬美元,外加極少量股票。大概是意識到這一點,中芯特意在公告中提示,王寧國的年薪大約為30萬美元,外加部分股權獎勵。
中芯確實急需重建團隊,穩定軍心。在張汝京離開后,中芯原COO、意大利人Marco Mora隨即辭職。兩項人事變動,導致部分海外客戶信心有些動搖,而對手臺積電則趁火打劫,拉攏客戶。
但穩定客戶關系只是最迫切的事情之一。作為美國、中國香港兩地上市企業,它還急需向公眾傳達運營信心。截至目前,“新官”上任的王寧國,還沒有真正對外展示他將如何燒起他的“三把火”。
根據過去三季度財報以及目前折舊壓力,中芯今年仍將難免虧損。昨天,有消息人士透露,為提高運營效率,中芯或將放棄成都8英寸廠、武漢12英寸廠的托管運營,以改變過去留下的水平擴張過度的形象。甚至有消息稱,成都、武漢正在聯絡張汝京,他或許有意。
此前,中芯與武漢廠之間有過協議,即3到5年,中芯或收購武漢當地政府手中股份。
但是,昨天下午,張汝京的密友極為肯定地否認了這一消息。“純粹謠言,Richard一直很忙,他正在寫書,沒時間理會這些東西。”該人士說,他目前僅僅擔任中芯顧問角色,不參與任何運營。
此前,張汝京對CBN表示,希望能在國內新能源領域做些事情。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索尼的這款ReaderDailyEdition配備7英寸的EInkVizplex電子紙觸摸屏,支持16級灰度,通過USB2.0接口傳輸電子書籍,同時還內建了ATT3G無線模塊,可從索尼自家的電子書商店中下載相關書籍。 據報道,索尼今天宣布旗下具>>>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196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