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指拖欠數十家供應商貨款后,海爾終于不再沉默應對。12月23日,海爾集團向《每日經濟新聞》回復稱,海爾不存在拖欠供應商貨款的問題,并表示將按照協議淘汰沒有競爭力的供應商。
海爾:柳溪公司無競爭力
“柳溪公司官司輸了,不服氣,現在找我們來撒氣。”海爾廣州工貿相關負責人12月23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海爾這么大的公司,根本沒必要拖欠供應商貨款。
上述負責人表示,深圳市柳溪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柳溪公司)是因為與海爾的幾起官司敗訴了不服氣。按照法院的判決,柳溪公司反欠海爾錢,不過并未透露具體數額。
據了解,柳溪公司分別同海爾集團下屬分公司簽了5份合同,其中重慶海爾欠款達到100多萬元,青島總部拖欠190多萬元。因貨款久拖無果,柳溪公司向順德海爾、重慶海爾、青島海爾等公司提起法律訴訟,要求盡快結算貨款。
柳溪公司之前表示,海爾為了達到拒付的目的,搶先對柳溪公司進行訴訟,指使員工把正常支付的費用說成是“好處費”,利用其合同中所謂的“廉政條款”,向柳溪提出所謂30%的罰款。
據柳溪公司稱,海爾不顧造成柳溪公司逾期交貨的原因,認定柳溪公司違約。設備運至現場貨物無處安放,柳溪公司只好分批到貨,不過合同中又強調要求一次到貨,造成了本來可以提前到貨結果卻出現了逾期交貨的情況。
12月23日海爾集團向《每日經濟新聞》回復稱:“海爾集團正在大力推進供應鏈變革,在全球范圍內引進最佳國際化供應商并建立共贏的戰略合作關系,同時將一些沒有競爭力的供應商如深圳柳溪公司等予以淘汰。”
“問題設備”還在用
海爾在回復中直指柳溪公司“與海爾的合作中存在嚴重的違約問題”。回復提到,柳溪公司所供的5條處理生產線中,有3條生產線設備到貨拖期,而且安裝后存在嚴重質量問題,達不到合同約定的技術要求。
“鑒于深圳柳溪公司的嚴重違約問題,海爾淘汰了該供應商,并依法向法院提起訴訟。目前法院已經終審判決,確認柳溪公司構成嚴重違約,判令其向海爾承擔違約責任。”海爾方面表示。
“如果我們質量有問題,那海爾應該把設備還給我們,但實際上現在海爾還在用我們的設備進行生產。”對于海爾的回復,柳溪公司總裁熊立新表示,海爾是在雞蛋里挑骨頭,如果設備真有問題,為何一直使用生產?
“他們拖欠我們370萬元,現在反倒成了我們欠他們200多萬元,給海爾供貨讓我們血本無歸,太沒天理了。”熊立新氣憤地說。
海爾“公關”供貨商?
海爾集團的回復稱,“在海爾與所有供應商的合作中,都是嚴格按照雙方的合同約定履行的,不存在拖欠供應商貨款的問題。”
“海爾沒有拖欠貨款那是騙人的。”廣東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供應商表示,海爾從2001年到2008年拖欠他們公司數百萬元。“面對海爾這么大的企業,絕大多數供應商太弱勢,又不敢跟海爾把關系弄僵。”
上述供應商還向 《每日經濟新聞》道出了另一個內幕:“今天(12月23日)海爾那邊已經給我打電話了,大概意思是說會給我們落實貨款問題,讓我們不要把事情向媒體鬧大。”該供應商表示,“相信其他一些供應商也會接到這樣的電話。”
對于海爾的承諾,該供應商并不抱太大希望。“誰知道他們會不會付?之前也說了要付,結果拖到現在還沒付。過兩天吧,看看再說。”
記者12月23日致電諾信 (中國)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洪培良,他表示海爾也已開始還款了,不過還沒有統計還款數額。此前,洪培良稱海爾欠該公司200余萬元。
而江陰銀海塑鋼制造廠相關負責人陳峰則表示,目前尚未收到海爾的還款。據悉,從去年開始,海爾就向該公司表示要結清貨款,但至今一直沒付清。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大陸市場對液晶電視的需求高于預期,明年農歷春節購買潮可期,將可賣出300萬至400萬臺液晶電視,是全年銷售最旺季節,有機會較大陸十一長假的250萬臺更多,為傳統第一季淡季帶來暖流。 12月24日消息 據臺灣媒體報道,>>>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196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