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條短信就能讓在家“待命”的電飯鍋開始煮飯;通過電腦操作,指揮家里的電視機、節能燈、電冰箱……用上“物聯網”技術,這些原本存在于科幻小說中的生活場景,就能輕松變成現實。以后,不再有陌生人敲響你的家門,只為抄個水表燃氣表,非常簡單的數據采集器和傳感裝置可通過無線通道將數據反饋到接收端。
這將帶來一場巨大的商業革新。美國研究機構Forrester預測,物聯網所帶來的產業價值要比互聯網大30倍,將會形成下一個萬億元級別的通信業務。到2020年,物聯業務與傳統業務之間的比例將達到30:1。
不過,由于和家電廠商之間的對接等問題,物聯網在生活中的應用還未真正起步;相比較而言,在更旺盛的應用需求和更容易統一的標準銜接下,物聯網在行業中的應用早已“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其中,負責傳輸通道的電信運營商將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機器代替人工
看起來十分神秘,卻并非遙不可及。“物聯網概念”是在“互聯網概念”的基礎上,將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的一種網絡概念。其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概念。
在傳統的思路中,一直是將物理基礎設施和IT基礎設施分開:一方面是機場、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數據中心,個人電腦、寬帶等。而在“物聯網”時代,鋼筋混凝土、電纜等與芯片、寬帶整合為統一的基礎設施。在此意義上,基礎設施更像是一塊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運轉就在它上面進行,其中包括經濟管理、生產運行、社會管理乃至個人生活。
物聯網最為明顯的特征是物物相連,無需人為干預,從而極大程度地提升了效率,同時降低了人工帶來的不穩定性。因此,物聯網在行業應用中將發揮無窮的潛力。比如,將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統、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然后將“物聯網”與現有的互聯網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在這個整合的網絡當中,存在能力超級強大的中心計算機群,能夠對整合網絡內的人員、機器、設備和基礎設施實施實時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礎上,人類可以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達到“智慧”狀態,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改善人與自然間的關系。
最優整合者
聽起來不錯,但物聯網在行業應用中形成氣候的局面也并非可以一蹴而就。
據中國聯通介紹,他們在2007年就開始面向企業與行業客戶推銷物聯網應用,但由于人力成本的低下,這一高效的生產方式并不被廣泛接受。直到最近兩年,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逐步增加以及整個社會市場競爭的加劇,整個行業開始將生產訴求點朝更高層級延伸,因此,物聯網帶來的商業價值提升受到更多關注。
在努力找尋增值服務機會的電信領域,這樣的商機同樣吸引了包括運營商和設備商在內的從產業鏈高端到中間環節的進入者。然而,物聯網產業不同于已有的基礎通信服務或增值服務,它不是單一的生態鏈,而是一個具有豐富屬性的生態圈、生態環境,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會有不同的參與者。因此,在物聯網的生態圈內,需要更多的開放和合作,來建立新的商業模式。
盡管運營商和設備廠商都可以通過集成服務為用戶提供從硬件到運維的一攬子解決方案,相比較而言,擁有傳輸通道運營主導權運營商能夠提供更為低廉和穩定的服務。為了向客戶提供更加便捷的綜合服務,中國聯通專門成立了中國聯通物聯網研究院進行物聯網技術研究,中國聯網系統集成公司負責物聯網行業應用產品開發及推廣。有了專業服務支撐,中國聯通對客戶基本上可以做到幾個小時內的響應速度。
物聯網行業應用服務,可極大降低人力成本,特別是在一些不適宜人體進入的高危環境,通過機器與機器對接的物聯網可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樣的服務所產生的費用卻十分低廉。據中國聯通介紹,用戶每個月產生的成本僅僅是數據傳輸產生的流量費而已。而數據傳輸模塊(DTU)購入價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目前的2G DTU模塊大約在2000元左右,3G DTU模塊大約在3000元左右。處理數據的計算平臺則由運營商根據客戶需求來定制,數據接收端不受限制,任何一個普通的手機終端都可通過短信或者視頻的方式接收到經過處理的信號,。
然而,通過這樣的方式采集數據,其安全性如何保證?這一環節恰恰可突顯出運營商的價值。作為中國較早涉及物聯網領域的電信運營商,中國聯通建立了物聯網的專用通道,在傳輸過程中將數據加密打包至用戶的分析處理平臺再進行破解,從而起到了雙重保護作用。不同于普通互聯網,電信級專網為物聯網提供了更多的安全保障。
3G藍海
相比較而言,通過無線實現的物聯網成本更低,因此,擁有先進無線技術的物聯網是更加智慧的。3G帶來了巨大的機會,尤其是物聯網時代,3G將促進物聯網有效發揮無縫通信的巨大威力。與之相輔相成的是,物聯網實現了人與物、物與物的傳播,這也將成為未來移動通信的巨大藍海。
其實,三大電信運營商目前都擁有面向行業的物聯網服務,只是各自的側重點不一樣。中國移動的優勢在于個人群體;而由于擁有固定網絡和移動網絡的均衡資源,中國聯通在行業應用方面更具主導優勢。
此外,盡管在2G時代,中國電信擁有占據絕對優勢的企業和行業客戶市場,但由于通過無線網提供的物聯網應用成本更低,中國聯通成熟的3G技術WCDMA將為其增加更多競爭優勢。
與其他運營商相比,中國聯通的3G網絡建設,采用高起點的原則,在全網采用技術成熟、先進的HSPA技術,快速組網,最高的上、下行理論速率分別達到14.4M/s和5.76M/s。中國聯通“沃”商務提供的物聯網相關業務,能夠滿足客戶對數據采集和測量、生產監控、指揮調度等方面的業務需求,也可以用于Machine to Man/Man to Machine(人機交互業務)。
目前,中國聯通“沃”商務借助于WCDMA網絡的優勢,可以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車輛管理、遠程監控、電子醫療、銷售支付、安全監控,以及維護服務等多個行業領域提供專業服務。尤其在城市智能公交領域,通過部署GPS定位設備,可以為公交汽車提供通信、短信、電子地圖導航等業務;利用WCDMA 3G的高帶寬優勢,可以進行視頻監控和遠程監控傳輸業務;在公交車站,可以通過對行進車輛的GPS定位協同,顯示即將到達的公交車到站時間,顯示現場視頻,并提供天氣預報、時間、當天城市主要公眾信息等適合城市居民的消息。此外,面向環境監測、快速報警、移動執法等行業應用,“沃”商務的WCDMA 3G業務,也能夠提供足夠的支撐。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中航技收購上廣電五代線之后,將交給深天馬負責運營。據記者了解,目前上廣電五代線整合工作正在穩步推進,新東家和老東家正就五代線進行交接,事情繁雜頭緒多,生產線何時開動還沒有準確的信息。 記者昨天致電上海廣>>>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3G促進物聯網發揮無縫通信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196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