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看起來潔白輕盈,信息承載量巨大,高達200美元的kindle,你會買嗎?當然,也有低至1300元人民幣的漢王電子閱讀器,你會選擇嗎?相信絕大部分書蟲都會對此搖頭,太貴了!自亞馬遜推出震驚全球的電子閱讀器kindle后,相繼有蘋果、三星、戴爾等國際廠商,和漢王、大唐、華為、方正等中國企業加入戰局,但電子閱讀器仍然只是少數潮人的裝備,動輒上千元的價格門檻將更多觀望者攔在了門外。
“為什么不降價?沒辦法啊,屏貴,降不下來。”漢王科技董事長劉迎建談起這個話題就搖頭。寄希望于通過服務來攫取長期利潤,終端價格居高不下成為了電子閱讀器廠商謀篇布局的最大瓶頸。作為核心部件,顯示屏在電子閱讀器中的成本占到了1/3到1/2不等。而屏之所以貴,又與屏的核心——電子紙技術的不充分競爭有很大關系。迄今為止,除了來自美國的顯示技術E-Ink,電子紙廠商幾乎沒有更現實的選擇。
11月初,仿佛那只最終落下的靴子,在電子紙市場擁有90%以上的市場占有率的元太科技宣布加速收購這一行業的核心技術提供商E-Ink。同時,元太表示不打算將E-Ink的技術授權給其他公司。這意味著,其過去的競爭對手,友達光電、LG Display等將不能得到來自E-Ink的技術支持,電子閱讀器廠商所面臨的選擇可能更加單一。其后的連鎖反應會是什么?更加壟斷的上游環節是否會導致電子閱讀器錯過發展的黃金時期?
上游過于垂直
電子紙(Electronic Paper Display, EPD)概念興起于上世紀80年代前后,是一種全新的適于閱讀、超薄輕便、可彎曲、超低能耗的顯示技術。電子紙的外觀就象在紙上書寫的墨水,相比較過去的液晶顯示,不僅能仿真書本閱讀效果,同時還有低功耗和無閃爍等特征,對眼睛傷害更小。 但由于應用需求的缺乏,電子紙被遺忘多年,美國電子墨水生產企業E-Ink公司算是堅持得最久的一家。
而這家公司一度曾走向破產邊緣,甚至在去年和元太達成收購意向時仍處于虧損狀態,是電子閱讀器挽救了它并使之成為一個上游廠商心中的香餑餑。E-Ink公司從今年開始扭虧為盈,市價不斷提升,股價飆升近100美元。如今E-Ink在電子書閱讀器市場占有率接近100%。除元太外,E-Ink同時亦授權多家面板廠生產使用其材料生產電子書閱讀器,包括韓廠LG顯示、日廠愛普生、富士通等,以及歐洲開發可卷式電子紙的Polymer Vision。
盡管接受E-Ink授權的企業不止一家,元太卻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電子紙廠商,也幾乎是電子閱讀器廠商唯一的上游合作伙伴。為什么是元太?
分析師指出,元太的產能使其成為能夠滿足全球“電子紙”需求的唯一一家公司。元太在1994年成為中國臺灣地區首家液晶面板制造商;10年后,元太開始專注于醫療設備等專用顯示設備市場,并于2005年收購了飛利浦旗下“電子紙”業務部門。2007年,元太又收購了韓國的電子紙制造工廠。當時,三星等大公司對電子紙完全沒有興趣,元太卻無意間發現并進入了一個極好的藍海市場。
代工企業的唯一性和核心技術的唯一性使得電子紙商業化發展前期的上游環節過于垂直簡單。
迎接元太時代?
也許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還將更為簡單。
為了在競爭對手追趕上來之前囤積市場勢能,元太早在今年6月1日就宣布,與上游材料供應商美國E-Ink簽署購并協議:元太將以約2.15億美元,取得E-Ink全部股權及電子紙顯示器材料關鍵技術與專利。隨著E-Ink股價的不斷攀升,元太科技最近開出了更誘人的收購條件,希望能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收購。借此并購,元太不但有效掌握了關鍵性的上游原物料供應,并將同時接手E-Ink已耕耘多年的電子紙及軟性顯示器合作伙伴。甚至為了切斷競爭對手的“奶源”,元太還要求被收購的E-Ink不再對其他廠商提供技術授權。這將在某種程度上簡化產業結構。
電子紙面板市場需求與產值預測(點圖片放大)
宣布并購計劃后,元太科技董事長劉思誠自信滿滿地宣稱:“元太將成為電子紙的‘英特爾’,同時會整合以臺灣地區為主體的產業供應鏈,組成E-Ink陣營,希望繼半導體、面板之后,打造另一個兆元產業。”但巨大的市場需求并不是元太獨家所能滿足的。劉思誠預計,接下來的電子紙市場將呈10倍的年增長速度發展,而經過擴張,元太明年僅能將產能提升2~3倍。為此,元太打算效仿英特爾模式,為其他TFT廠商提供硬件支持。
但對于下游合作伙伴而言,這不算是個好消息。
“其實,我們在好幾個月之前就得到了元太收購E-Ink的消息,當時感到特別無奈,因為從一個別無選擇的局面進入到了另一個更加別無選擇的局面。”北京方正飛閱傳媒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管劍說。
過去一段時間,方正和漢王的境遇一樣,在與幾乎所有的電子紙廠商接觸后,最終只能選擇元太,即便是同樣被E-Ink授權的友達光電,因為產能等問題,不能成為他們主要的供貨伙伴。
“特別無奈”的背后暗藏著電子閱讀器硬件廠商極為被動的局面,只要和元太鬧掰,就會面臨停產的風險。因此,在元太面前,他們幾乎沒有議價能力。
波特效應
如果元太能繼續保有目前的市場占有格局,前途將一片光明。不過,任何商業都逃脫不了某些基本的規律。在電子紙市場,波特理論極有可能再次得到印證。該理論指出:任何產品或者技術達到高度壟斷時,一定會催生出它的制衡者。來自上游產業鏈的凍土正在松動。
中國目前最大的電子閱讀器生產廠商漢王不打算被動地接受單一上游供應帶來的桎梏。劉迎建向記者證實,漢王已經在與多家電子紙生產廠家接觸并達成合作協議。“最快今年年底,或者到明年,一定會出來不同的電子紙產品,這沒什么好說的,由需求決定。”劉迎建說。
盡管未能透露具體的合作伙伴信息,從他的口中可以得知,不同的合作伙伴之間的技術有著明顯差異,體現在應用效果上也有所不同,甚至有的會專攻彩色屏。據他估計,明天將會是上游產業鏈破冰的關鍵一年,特別是在元太收購E-Ink之后。
劉迎建預計,由于技術競爭帶來的價格競爭,到明年年中,將會出現1000元以下的電子閱讀器供用戶選擇。據介紹,目前出產的電子閱讀器顯示屏以6英寸為主,元太的產能優勢也集中在6英寸屏上。而到了8英寸屏,技術和產能上的不足使得價格尤其貴。“我們評估過,8英寸屏的成本大概在300美元左右,做出來以后比上網本還貴。有了新的合作方式之后,我們今年年底會出9.7英寸的,我們希望賣出的價錢在3000元左右。”劉迎建說。
國內另一家主流電子書生產廠商方正未表示與其他廠商達成合作意向,但將靜觀其變,不排除在未來尋求更多上游合作伙伴的可能。“選擇多了,不僅提升了議價能力,我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優勢來選擇適合的產品,從而實現與其他電子書企業的差異化發展。”管劍說。目前,方正集團聯合中國移動推出的“文房”電子閱讀器全套打包定價為4800元,在網絡上得到的最多用戶評價是“想錢想瘋了”。
未能透露的新合作伙伴將在元太目前的潛在競爭對手中產生。今年3月份, 中國臺灣最大的平板面板廠商友達光電斥資300萬美元收購了電子紙廠商SiPix 31.6%的股份,進軍電子閱讀器市場。Sipix在被友達注資以后,開始正式量產并產品化,最近BenQ nReader k60電子閱讀器宣布上市,并在參數里標明使用Sipix 6英寸電子紙,這是一件標志性的事件,表明電子紙從此不再由元太獨家壟斷。除此之外,友達光電從8月份開始發售9英寸的電子圖書閱讀器顯示屏。
由此,友達的Sipix技術與元太形成了兩大技術陣營,而9月鴻海集團宣布將投資200萬美元進入電子紙生產市場。鴻海集團的加入,有望與元太、友達形成電子紙生產三足鼎立的局面。臺灣地區的平板面板專家杰夫·濮認為,隨著新公司的介入,電子紙市場將爆發價格戰。而在失去先發優勢后,元太也將被迫下調價格。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NotionInk為其平板電腦選用Android的原因是,可以運行由開放源代碼社區開發的大量應用。Android最初的設計目標并非是顯示屏尺寸較大的產品,NotionInk開發了支持PixelQi顯示屏所需要的Android軟件。 北京時間12月25日>>>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元太時代的電子紙走向:閱讀器上游過于垂直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30/196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