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有供應鏈廠商透露,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昨天(5日)低調拜訪臺灣四大代工工廠的高層負責人,包括仁寶總經理陳瑞聰、緯創董事長林憲銘、廣達副董梁次震,以及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雙方不僅對下半年的行業發展狀況進行交流,而且洽談了上百億的代工訂單。
據了解,當前聯想的全部出貨中,有三成是自己生產,其余是外包代工。去年,聯想的代工合作方主要是仁寶、緯創,今年,和碩以及廣達也拿下了聯想部分代工訂單,到明年這兩家廠商的訂單量將進一步增加。
其實,聯想集團的創始人柳傳志上個星期,就曾去臺灣拜訪英業達董事長李詩欽,以及冠捷科技集團總裁宣建生。楊元慶本次也是一年之后再度訪臺,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聯想對臺灣代工廠商的重視。
目前,聯想主要擁有PC、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智能電視四大產品線。其中在智能手機領域,聯想現有的臺灣供應鏈包括聯發科、佳世達等,今年有望增加與代工巨頭富士康的合作。業內透露,聯想近期智能手機的單月出貨量已經突破百萬臺,今年全年預計將推出40款機種,預計全年出貨量1800萬臺。
易觀國際手機行業分析師王穎表示,根據他們的監測,聯想手機在一季度銷售淡季中的表現不錯,雖然聯想目前的多機型戰略跟手機行業的大趨勢相悖,不過依然對聯想實現目標出貨量持樂觀態度。
王穎:這個不能跟蘋果或者是其他品牌比,它的價格首先定在中低端市場,整個大的環境是利于聯想的,市場需求量非常大。聯想首先跟運營商的合作關系非常良好,它商品的定價更符合中低端市場的需求,市場前景還是不錯的。
它切得這么碎,確實跟整個行業的趨勢是一個相反的方向,許多大的企業,比如HTC、三星、LG,都在收縮產品線,把產品線做短,但是聯想這么做,我覺得更符合它作為中國企業,立足于中低端市場的產品策略,是符合自身發展的。
IT評論人王煜全則表示,并不看好聯想在手機領域的發展前景。
王煜全:因為它的手機特色不顯著,不像現在的小米、華為。我認為未來幾年,優秀的手機廠商市場份額會有很大的提升,聯想的貢獻很大,但還在用老的競爭方式去競爭,所以我對它的未來不看好。
智能電視也是楊元慶此行的重點。聯想相對缺乏電視領域的相關經驗,而且智能電視的定價偏高,因此家電專家梁振鵬認為,要想在2015年實現出貨量占全球的5成,基本不可能。
梁振鵬:聯想目前沒有這個能力,在三年以后,幾乎所有的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基本上都會內置3D和智能電視的應用功能。在很多年內,聯想的智能電視比起傳統國內外彩電巨頭來說,出貨量還是遠遠不及的,也沒有任何技術上的積累,沒有任何產業鏈的基礎和銷售渠道上的積累,以這么薄弱的基礎,他不可能在三年之內就占到全球電視出貨量的五成。即使在聯想最強勁的PC領域,他也不可能在三年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全球市場的一半,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作為全球第三大PC廠商,聯想預計今年PC的出貨量將達到3000萬臺。去年9月份,聯想與全球第二大筆記本電腦代工廠商仁寶合作,共同出資3億美元,在安徽合肥創建生產工廠,計劃在今年第四季度投產。
分析師預計,盡管近期中國大陸一到三線城市的PC需求放緩,但是在農村地區,聯想幾乎沒有競爭對手,占有相當高的市場份額,因此聯想的出貨量將優于全球的PC產業。
在今年5月份的聯想誓師大會中,楊元慶還首次提出了“PC+”的概念,計劃透過云端運算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與PC等終端產品連接起來,形成“四屏一云”的產品格局。這是全球IT行業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不過,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認為,目前聯想在增值互聯網服務領域還欠缺太多。
姜奇平:同一個服務可以在不同的終端上實現,這是當前國際發展的主流。未來的產業中心要從產品向服務轉變,所以這個時候,終端設備的相對重要性下降,對聯想來說,挑戰是非常大的。服務業增值領域一直是聯想的弱點,他要從產品制造業向服務方式去轉型升級,這是很大的挑戰,操作系統、軟件這方面,他都不擅長。
在平板電腦領域,聯想計劃今年的出貨量為100萬到200萬臺。隨著微軟、谷歌等品牌的發力,這個市場上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對于微軟日前推出自有品牌Surface系列的舉動,楊元慶表示,雖然競爭加劇,但對于維持電腦硬件市場的領導地位依然充滿信心,同時不會改變與微軟的戰略合作關系。
推薦閱讀
昨天,聯想集團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012年7月5日在香港交易所回購510萬股,耗資3056.25萬港幣,回購均價為5.9926港幣,聯想集團此次選擇在這個時候回購股票,提振股價的意味明顯。 昨天,聯想集團在港交所發布>>>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今日新聞特別推薦:聯想楊元慶秘訪臺灣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29/148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