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綜合】 (記者 付澠) 7月19日消息,盡管已經連續5年坐上全球電視大佬的位子,但在中國這個最具發展潛力的市場上,三星卻并不得意。
IT商業新聞網獲悉,第三方數據顯示,三星電子自2006年三季度首次成為液晶電視全球占有率第一之后,已經連續5年保持全球市場份額第一。 但是,三星電視在國際市場上的強勢地位,并沒有延續到中國。
作為全球彩電之王,三星如何在歐美市場超越日本企業?為何到了中國就水土不服呢?曾在北美市場立下功勞的三星電子中國新掌門樸載淳,能否將歐美的成功經驗復制到中國市場?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1993年的三星已經在亞洲地區小有名氣,時任三星董事長李健熙在美國卻發現三星處境尷尬三星產品只被放在不起眼的角落,落滿灰塵無人問津;而價格更高的索尼、東芝的產品位置擺得顯眼,購買者卻趨之若鶩。
這刺激了李健熙。三星產品的零件比別人多,成本比別人高,價格卻便宜20%,但仍然打動不了消費者。仔細研究和討論后,李健熙認為,三星要直面與強者的較量,大力發展核心技術,提高公司的產品研發能力。
為了改變三星“低檔貨”的壞印象,三星將其產品從折扣連鎖店全線撤出,搬進像Best Buy、Sears、Circuit City這類高檔專賣店,同時開始在國際舞臺上發力奧運營銷。
真正實現對索尼、松下和夏普的超越,三星的供應鏈管理系統(SCM)功不可沒。通過該系統,三星公司的業務主管每周一可以從70個人組成的指揮中心,向遍布全球11個國家的20家電視和監視器生產廠家發布生產和供貨指令。
垂直整合的功勞也不小。把控從產業鏈上游面板、半導體到下游終端生產、銷售,這不僅讓三星擁有穩定的零件供應,也更好地降低成本。據報道,當北美消費者得知索尼電視使用的也是三星面板,價格卻要更高時,用戶漸漸把票投給了三星。
而此時索尼、松下的錯失良機也造就了三星彎道超車的機會。迷戀過去成功的特麗瓏電視讓索尼在液晶面板領域踏空,堅持等離子電視讓松下在平板電視時代快速下滑,反倒是三星把握住了面板的行業機會。
中怡康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4月,三星電視在中國一級市場的零售額下滑了29.59%,二級市場下滑26.34%,三級市場下滑22.84%,四級市場下滑幅度最大,高達36.17%。
今年6月,曾負責韓國業務的三星電子副總經理樸載淳來到中國,接替三星電子前大中華區總裁金榮夏。他曾于2006年至2009年期間擔任三星電子北美公司負責營銷的常務理事等職位,帶領三星電子在北美電視市場逆轉索尼等日系品牌,奪下美國市場的頭把交椅。
一位接近三星的人士此前表示,三星今年在國內平板電視市場的出貨目標定在同比增30%以上,在低迷的家電市場,樸載淳想要實現這個目標難度不小。
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副理事長洪仕斌認為,除了在中國三四級市場有劣勢之外,本土廠商的低價競爭同樣令三星頭疼。
奧維咨詢平板顯示研究副總經理李秋緯猜測,換帥之后的三星中國或將會對現有的一些三四級試點項目進行調整,并對家電的產品及營銷策略嘗試一些改變。
不過要想在中國市場達到與全球份額相匹配的地位并不簡單。如今,電視廠商都面臨從傳統電視向智能電視轉型的變局,憑借與手機的協同作用,三星似乎具有某些比較優勢,這能成為三星在中國市場翻身的戰役嗎?
推薦閱讀
二季度AMD毛利率45%,如按非通用會計準則毛利率46%。到季度末AMD擁有現金、現金等價物、短期可售證券總計17.6億美元。從部門來看,計算解決方案集團(包括PC服務器芯片)營收同比下降13%,環比也下降13%。之所以出現>>>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三星電視折戟中國 本土廠商低價戰略奏效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29/147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