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一些現象因為對比強烈而令人心生疑慮。當類似的觀察結果在不同地點多有出現,我們便可以肯定其中折射出問題的真實性和嚴重性。今天討論的問題來源于一個19歲女孩的無理要求和幾頓同學聚餐。
這位19歲的女孩名叫小草,筆者可以算是看著她長大的。前幾天上她家中拜訪,不巧趕上一場焦灼的“論戰”。小草雖是孤軍作戰卻氣勢洶洶,她的對手是自己病中的母親和年邁的外公外婆。爭吵的原因很簡單:她想要一部蘋果手機,而家長們不同意。小草的母親是普通公務員,自己用著價格不到千元的手機,近來又不幸經歷了一場車禍。本正是需要女兒體諒的時候,小草卻忽然提出一定要購買四五千元的蘋果手機iPhone,口口聲聲喊著經濟條件優于自己的許多同學、姐妹都用著iPhone,想到自己沒有便感到萬般的委屈。小小一部手機把家庭的祥和攪得支離破碎,老人們無奈地感嘆自己年輕時代“生活低要求,學習、工作高要求”的正確觀念絲毫沒有進入眼前這個無知孩子的心。
這時,電視上正播放著《我們的法蘭西歲月》中一個個進步的青年學子在上世紀20年代的法國勤工儉學的畫面,吃不飽穿不暖的年輕人們革命熱情卻愈發高漲,著實激勵人心。我的思緒也瞬間被帶回了在法國交流學習的去年今日:曾描寫過去年暑期在巴黎學習的大學生朋友們一起談天論地,手抱一根咸硬而廉價的法式長面包快樂漫步的場景。還記得那個來自劍橋大學的男生曾豁然大笑著說:“Je suis un pauvre étudiant qui mange la baguette dans la rue de Paris!” (我真是個在巴黎街道上啃法棍的窮大學生啊!)
在大學階段徹底享受精神生活是許多歐洲學生的向往和現實,這種精神氣質從某角度看像極了中國古代詩人飄逸出世的情懷。李白是為許多歐洲學生所知的,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更是深得這批“文藝哲學為至上”的青年知識分子之心。想起回國后和一些大學生朋友的多次聚餐,對餐廳檔次和價位不合適的選擇首先讓人體會到強烈的對比。隨后,將節約飲食的基本素質置于“面子”之下的作風更是令筆者無法認同。
至于眼前這棵本該早已長成的“小草”,她令人想起為買蘋果手機賣腎的高中生,想起我們身邊的一部分深受虛榮心和物質欲望膨脹之苦的年輕學生。我見勢從包里拿出自己的手機,小草一見竟忍不住撲哧一笑:“你的手機居然還有摁鍵啊!”我說是的,這舊款式的確達不到你追求的“理想標準”。不過你知道嗎,去年在法國交流的學生們也許家庭并不富裕,但都是來自國外最頂尖的大學。他們中沒有一個人在用智能手機,許多人的手機甚至不是彩色屏幕——他們要的色彩在精神世界中,在對真知的追求中。
小草,該反思了,也該看看外邊的世界了。
推薦閱讀
OperaSoftware日前發布了一份關于移動設備為廣告商帶來的經濟效益的報告,顯示蘋果的iOS設備由于其用戶友好型的設計等因素,在移動廣告方面比其他操作系統更成功。iOS設備上的廣告產生更多流量,能夠廣告商帶來更多利>>>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北京晨報評論:蘋果iPhone帶來的反思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29/147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