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消息,昨天,諾基亞發布了二季度財報,凈虧損達到了17億美元,其中智能手機份額和銷售量進一步下滑,這個智能手機的先驅者,正在因智能手機而急速墜落。
諾基亞領先業界近十年就把握住了智能手機的趨勢,并推出了首款產品,占整個產業近1/3的巨額研發投入,巨量的專利積累,完善的生產體系、先進的物流和銷售管理,這些諾基亞所擁有的天然優勢卻沒有轉化為市場勝勢,諾基亞究竟怎么了?
華爾街日報近日撰文分析了諾基亞折戟智能手機的過程和原因,以下是文章全文:
諾基亞首席執行官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近日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他談論了諾基亞在創新、管理方面的努力,以及如何通過艱難的轉型力求讓公司走出困境。在蘋果(Apple Inc.)推出iPhone七年多之前,諾基亞團隊就演示了一款擁有彩色觸屏、屏幕下方有一個單獨按鍵的手機。演示中,這款手機能夠定位餐館、玩賽車游戲,還可以訂購唇膏。20世紀90年代晚期,諾基亞秘密開發出另一款誘人的產品。那是一款平板電腦,有無線連接功能,配備了觸摸屏,這些都是蘋果熱銷產品iPad今天擁有的特色與功能。
消費者從未看到這兩款產品。諾基亞斥巨資用于研發,卻浪費了把創新引入市場的機會。上述兩款產品正是這種企業文化的犧牲品。
諾基亞在90年代引領了無線革命,并下定決心要把世界帶進智能手機時代。現在智能手機時代已經到來,諾基亞卻還在為推出有競爭力的產品而忙得不亦樂乎,而此時該公司的股價已大幅下跌,成千上萬的員工丟掉了飯碗。
今年諾基亞結束了連續14年成為世界最大手機生產商的歷史。競爭對手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搶過頭把交椅,生產更廉價手機的公司也在分食諾基亞的市場。IDC提供的市場數據顯示,一季度諾基亞在手機市場的份額已經從去年同期的27%下降到21%。其最高份額是在2007年第四季度,當時達到了40.4%。
份額下降的影響明顯體現在諾基亞一季度的財務報表里。財報顯示諾基亞從去年一季度盈利3.44億歐元變為虧損9.29億歐元(合11億美元)。收入為74億歐元,下降29%;手機銷量為8,270萬部,下降24%。諾基亞周四發布第二季度財報,而且還表示手機業務的虧損可能比預期更大。目前諾基亞股價為1.37歐元,年初迄今下降了64%。
盡管過去10年該公司投資400億美元用于研發──這一數額接近蘋果同一時期研發投入的四倍,諾基亞仍然在市場上節節敗退。而且諾基亞明顯是看到了它所主導的行業的發展方向。然而,研發工作因為內部不和而碎片化,并且跟生產銷售手機的實際運營活動脫節。
大規模的投入并沒有帶來大受歡迎的終端或軟件,而是給諾基亞留下了至少兩款被拋棄的操作系統和一大堆專利。據分析師現在估計,這些專利的價值在60億美元左右,構成了整個公司價值的主要部分。首席執行官埃洛普(Stephen Elop)準備從這些“傳家寶”里面拿出更多東西賣掉,讓公司支撐到能夠扭轉自身命運的時刻。
埃洛普在最近接受的一次采訪中說,要是諾基亞的創新當初落實在產品上面,諾基亞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在危機四伏的手機市場迷失方向的公司不只諾基亞一家。Research In Motion Ltd.(簡稱RIM)曾因電子郵件終端黑莓(BlackBerry)而占據霸主地位,但它也沒有能夠拿出一款與iPhone一較高下的產品。
受此影響,RIM的市值在過去五年縮水約90%,其CEO正在努力讓投資者相信該公司并沒有陷入“死亡螺旋”。
RIM的問題是缺乏合適的產品,而諾基亞實際上是開發出了今天消費者瘋狂搶購的幾類終端,只是沒有把這些終端引入市場。就在iPhone顛覆市場的時候,諾基亞把重心從智能手機移回到基本款手機上面,犯下了戰略錯誤。
原諾基亞首席設計師諾沃說,蘋果在這一概念上占得先機時,我感覺非常心痛;每當別人說iPhone作為一個概念和一款硬件產品是獨一無二的,我都感到難過。
加拿大人埃洛普在2010年成為諾基亞首位非芬蘭籍的首席執行官,現在他正努力調整公司的戰略重心。他說,諾基亞過去因為它在市場的主導地位而變得自滿了。
埃洛普上任不久后,就停止了諾基亞自有智能手機軟件的研發,他說該公司將使用微軟(Microsoft Corp.)的Windows移動操作系統。埃洛普說,這樣他就能夠在不足一年之內推出一個新的手機系列與iPhone競爭,比諾基亞堅持使用自己的軟件推出產品的速度要快得多。
諾基亞推出的Windows手機銷售情況并不好。該公司尚未公布銷售數據,但今年4月曾說初期銷售情況喜憂參半,兩個月后又說競爭比他們預期的更激烈。埃洛普被迫在6月中旬宣布諾基亞再裁員1萬人并削減成本17億美元,裁員和成本削減主要將針對研發部門。周日,諾基亞將在美國銷售的Windows手機降價一半,至50美元。
諾基亞長期以來一直能夠成功適應巨大的市場變化。該公司創立于1865年,最初是一家木材廠,后來逐漸將業務多樣化,進入發電和塑料產品領域。
上世紀80年代末,蘇聯的解體和歐洲的衰退造成諾基亞各類產品的需求大幅下滑,公司陷入危機。1992年,曾為花旗銀行(Citibank)銀行家的奧利拉(Jorma Ollila)接任首席執行官一職,將諾基亞的業務重點放到手機上。
諾基亞的工廠最終出現在從德國到中國的諸多國家,諾基亞的物流環節運轉得非常順暢,以致于它能夠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制造商都更快地滿足全球消費者的手機需求。諾基亞的利潤大幅上升,該公司股價也隨之飆升,2000年諾基亞的市值最高曾達到3,030億歐元。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施耐德和雷士內部的消息人士昨日向南都記者透露,施耐德向雷士委派的多名管理人員行將離開,“強留下來也無法管理”。雷士、賽富、施耐德官方對此緘口不言。 繼13日雷士停工事件后,昨日,雷士員工再次打出施耐德,滾>>>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保守讓諾基亞迷失在智能機時代?
地址:http://www.oumuer.cn/a/xie/20111229/147225.html